被称为“辣椒皇后”的朝天椒,平时应该如何预防病害呢?
朝天椒被成为“辣椒皇后”,是因为它可以丰富菜品的味道,基本是饭店的常备蔬菜。尤其是以辣感出名的川菜和湘菜,辣椒扮演了所有的主角。在近几年当中,辣椒更是赢得了“辣翻天”的称谓,价格也是一路上涨,种植面积也是呈倍数增长。
朝天椒种植过程中,病害是阻碍亩产量提升的头道障碍。其中,花叶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被称作朝天椒3大病害。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一旦大面积发生,几乎是毁灭性的,造成70%左右的减产。
那么,如果这3种病害不能及时有效地预防的话,也就意味着这一季的朝天椒基本白种了,还不如早早外出打工呢——收入稳定,不用承担过多风险。
理所当然,这3种病害防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等到你发现病害发生时,减产已经发生,只是多少的区别而已。
1、朝天椒花叶病毒病朝天椒花叶病毒病,引发该病害的病原菌是病毒,其最主要的毒源是黄瓜花叶病毒 (CMV)、Capsicum mottle virus 简称CaMV称辣椒斑驳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等。移栽后的苗期最易发病,而在南方地区整个生育期均会发病。
花叶病毒病的特征是:发病初期叶边出现褪绿黄斑、表面起皱,随着病情的加重,朝天椒逐渐停止生长,叶片变小,植株矮化,长出的辣椒果实长不大、数量少竖慧返消。
防治方案:市场上可以用于防治花叶病毒病的化合物有甾烯醇、氨基寡糖素、吗啉胍.乙酸铜、毒氟磷、链蛋白、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等。
在使用上述化合物进行病害防治时,同时还要加入吡虫啉或者噻虫嗪,海藻液叶面肥,目的是杀灭传播源,提高植物健壮度和免疫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朝天椒疫病朝天椒疫病被成为“减产杀手”。朝天椒疫病的病原是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属鞭毛属亚门疫霉属的一种病原真菌。叶片、茎秆和果实上均可发病,尤其是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仅仅5天的时间,可以造成全田发病。
辣椒疫病,在苗床时期就会发病
(但是不多),开花前后是发病高峰期,稍微防治不及时,就会造成落蕾落花,造成的结果就是减产。
苗期症状:初期出现黄色褪绿小斑点,中后期发展为白褐色圆形病斑,可在叶片中间和边缘发病,最后造成落叶,植株枯萎不长。
成株期(现蕾期)症状:茎秆上部出现黑色条形斑块,叶片上出现黑色点状病斑,花柄和果柄处也会普遍发病,最终造成落叶、落花和落果。
防治方案:对于未有发病植株的辣椒田块,在降雨来临前或者现蕾前,建议采用甲霜灵.代森锰锌300倍或者甲基硫菌灵500倍+芸苔素内酯10ml叶面喷雾,雨后再进行补喷;
对于轻微发病的辣椒田块,采用烯酰吗啉.霜脲氰750倍/烯酰吗啉1000倍+芸苔素内酯10ml叶面喷雾,间隔7天,连续用药两次。只用药1次的话只能暂时遏制病情发展,需要再巩固1次。
3、朝天椒炭疽病朝天椒辣(甜)椒炭疽病是因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附于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越冬,播种带菌种子便能引起幼苗发病;病菌还能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季发病的初侵染菌源。
它的发病部位是叶片和果实,发病时期长,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情况下,等到农民发现病斑时,治疗难度已经加大,所以也是以预防为主。
叶片发病症状:通常发生在老叶片上,发病初期产生近圆形的、褐色的病斑,或者产生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叶片会发黄脱落。
果实染病:初期出现水渍状病斑,稍凹陷,病斑表面出现明显环纹状的橙红色小粒点,孢子成熟后转变为黑色小点。
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粉红色的粒状黏稠状物;天气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成纸状且破裂穿孔。
预防方案:该方案是在未发病前用药。
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8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45%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悬浮剂750倍/吡唑醚菌酯悬浮剂750倍可配合12种中微量元素叶面肥一起使用
除了这三种病害以外,朝天椒上会发生的病害还有立枯病、猝倒病、青枯余世答病等等,所有病害的防治,均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随着近些年农民植保意识的提高,已经由重治疗转为了重预防。
总而言之,不仅朝天椒如此,所有的农作物也都要遵循这个基本的植保八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