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为什么叫反法西斯?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义方是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一方。“柏林——罗马——东京”,一个世界范围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同盟正式组成。
日、德、意三个法西斯国家在法西斯化、侵略扩张的道路上,从逐渐接近到互相支持、合作,终于在重新瓜分世界、反共反苏的共同目的下紧密勾结在一起了。
日德意三国同盟的成立,表明这是三个法西斯国家在分头发动世界性侵略战争中互相支持和配合的思想政治契约和基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一个重要标志。
法西斯的来源:
“法西斯”是古代罗马高级长官的一种权力标志,系用皮带捆扎的一束棍杖,其中间常夹有一柄锋刃向外的斧头,得名“法西斯”。初为早期王权的标志,后高级长官出行时由扈从肩扛(每人一束),象征其行政权力,法西斯主义即取名于此。
“法西斯”是一个古老的名词,起源于罗马。当时,罗马的每一个执政官都有12名侍卫官。侍卫官肩上荷着一束打人的笞棒,中间插着一把斧头,象征着国家最高长官的权力。
这种笞棒就叫“法西斯”。它是用来处人以死刑的一种刑具。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执政官便声若洪钟地宣判:“用‘法西斯’对他处以死刑。”侍卫官立即从肩上解开笞棒束———“法西斯”,狠狠地抽打罪人,直到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时,再拉他跪在地上,从“法西斯”中抽出斧头,当场砍下他的头颅。这就是“法西斯”的来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整体上来说是一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战争,这在中国二战史学界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问题在于,从德波战争到苏德战争爆发这段时间里(一般称“大战初期”),战争属于什么性质,半个多世纪来,围绕此问题争论激烈,众说纷纭。
主要有三种观点:
1、认为大战初期属于反法西斯战争;
2、认为德波战争爆发到1940年4至6月,为帝国主义战争,以后为反法西斯战争;
3、认为大战初期属于帝国主义战争;
4、认为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开始,二战才转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此前均程度不同地属于帝国主义战争阶段。
关于战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学者们认为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战前,由于英、法、美对德的绥靖政策和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互不信任,战前建立联盟的努力付诸东流。
1942年1月1日,包括美、苏、英、中四大国在内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后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了空前广泛的联合与合作,对于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但联盟大国之间的矛盾极其复杂,美英与苏联之间不仅有着现实国家利益的潜在冲突,更存在着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深刻分歧。世界大战迫使美英与苏联联合,共同打击法西斯,但这并不等于大国间矛盾的消除。
联盟建立之后,在共同的作战过程中,三大国就第二战场的开辟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因此,战时的国际关系也是学者们近年研究的热点,中国学者关注较多的是中国的战时对外关系及大国之间的关系。
另一个阵营,当然就是反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