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司马迁为何不敢写?
17岁时就当上了票姚校尉,斩匈奴首两千余级,封“冠军侯”;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匈奴近10万人,成为匈奴人的噩梦,甚至影响西亚历史进程,年仅21岁就身居大司马高位。
然而,这样一位“战神”级的顶级名将,却在23岁就英年早逝,让汉武帝痛心疾首,也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无尽的遗憾。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这位名将的葬礼以及墓地的规格都记载得非常清楚,但对他的死因,却没有任何记载,仅仅是“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西汉的副总司令司令,就只有一个“卒”?难道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又或者说司马迁也不知道霍去病当时真实的死因?
难道司马迁不知道霍去病的死因,如果真是病死,司马迁为什么写进史记中,难道司马迁有什么顾虑,不敢记录霍去病的真实死因?
霍去病是被汉武帝害死的?为什么呢?
第一、功高震主。
在汉武帝时期的汉匈战争中,共斩获22万级,其中霍去病一人就率军取得11万级的战果;汉朝总共擒获、斩杀匈奴名王21名,其中霍去病一人就杀死了10名,几乎占到了击杀数的一半。
霍去病虽然打击了匈奴,但是却让汉朝的财政陷入了窘境。
早在霍去病横空出世前,卫青就曾让汉武帝大为破费。《史记 ·平准书 》有云:
“(卫青 )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得首虏万九千级, 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
这一出人意料的大胜,几乎掏空了汉武帝的国库。为了弥补财政上的空缺,汉武帝不得不采取卖官鬻爵的政策。
相比于卫青,霍去病取得的战果还要更大,将士们所获得的赏赐自然也更大。而这就是霍去病不算太体恤将士,而将士们却多愿跟随他出征的原因。
也就是说,如果继续让霍去病立功,汉武帝的国库恐怕真要入不敷出了。
要知道在漠北之战中,卫青率部斩首1.5万级,却没有得到任何赏赐。由此可见,汉武帝的财政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第二、霍去病敢擅自射杀李敢
漠北大战,李敢的父亲“飞将军”李广跟随卫青。后因为在沙漠中迷路延误军情,李广愤而自杀。回来后李敢觉得自己父亲死的冤枉,认为是卫青逼死了父亲。于是跑去理论,最后还用剑打伤了卫青。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霍去病听说此事以后非常的生气,所以就在一次汉武帝组织的打猎活动中把李敢给杀了。
第三、霍去病是太子刘据的外戚,又上书请汉武帝封自已的三个儿子为王,便请回封地,这等于是为太子谋利
其实解释也很简单,汉武帝雄才大略的皇帝,霍去病本就无心朝事,汉武帝心理很明白的。如果想杀功臣,也得等灭了匈奴再杀,何必急于一时,过河拆开也得先把桥建好了再说吧。回顾汉武帝时代,多少名臣贤相死于武帝之手,杀个功臣还有暗杀那么麻烦?
就在霍去病杀了李广儿子李敢后,汉武帝忙着帮霍去病掩盖真相,声称“李敢狩猎时被鹿撞死”,如果想杀他,直接安律处理不就得了?连隆重葬礼的花费都省了。
瘟疫致死公元前118年,霍去病因被贬从长安前往边疆。匈奴人或许就将感染了瘟疫的牲畜投撒在水源地附近,急行中的霍去病亦饮用了这种不洁之水,导致最终感染瘟疫而亡。
《史记》记载:匈奴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诅汉军。
霍去病是死在了漠北大战两年后,有什么北方瘟疫能够在人体内潜伏两年?况且,若霍去病染上了一种潜伏期长达两年的瘟疫,那么,跟随他一同征战漠北的士兵必会有人共同染病,但是,史书中根本没有霍去病死后士兵大规模死亡的记载。
那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呢?首先,霍去病这个名字就很特别,古代一般取“去病”这类名字的,大多表示从小体制不佳,这个名字中寄托了家人的美好祝福。
很有可能就是小时候经常生病,因此取名霍去病,希望可以去除疾病,身体健康,但是实际上,很有可能霍去病的身体一直不好,有些病。
再者,连你征战,身体强健的人都很难承受。(从这点来看,汉武帝有间接致死霍去病的嫌疑)
还有就是在冷兵器时代,抗生素是不存在的。死于风寒和伤口感染的更是数不胜数。
还有,现在看24岁,真的很年轻。但是在2000年前,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代,24岁去世,真的算是很正常的了。
那司马迁为何不敢写霍去病是怎么的?一个受了宫刑,连汉高祖刘邦的黑历史都敢写的人,还有啥不敢写的?不是不敢写,而是没得写。一个很平常的病逝,还要怎么写?
为什么这么说呢?
霍去病死后,汉武帝虽悲伤过度,但是,却并未迁怒任何人,这也更加表明了霍去病之死;还有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曾在奏折中,记录了霍去病是病逝的。
看历史远比看小说更为有趣,因为历史就是一个有着无尽谜题的长卷,更何况还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的知识。
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读一读《史记》,学习一下古人的智慧,我认为帮助很大。《史记》版本很多,有两点提醒大家:
一,要选择有白话文翻译的,否则很难看懂。
二,读书贵在实用,豪华版《史记》,动辄大几百元,不划算,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我最近读的这套《史记》很不错。
一,有原文,有注释,有白话文翻译,谁都能看懂。
二,豪华装订。无论是自己看还是送给孩子看,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