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除鞑虏的鞑虏是指什么?
鞑虏是历史上汉人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如蒙宏汪古族、满族等的蔑称。
清末同盟会曾有“驱逐鞑虏”等纲领,民国后放弃该口号转为“五族共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也属于中国人,当今称呼是不恰当的,有违宪法中的民族团结精神,所以这个词在解放之后就禁止使用,并有相关蔽中仔颁布《政务院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
扩展资料
驱除鞑虏始末由来
清朝末期,在列强纷争的年代中,不断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从而使得中国一步步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同时,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在中国开始了变革,培亏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立宪,但是这些立宪改革都失败了,中国人终于认识到了,封建统治是中国落后原因。中国要富强,必须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因此孙中山等人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驱除鞑虏
驱除鞑虏是指赶走北方少数民族民族,如唯模:满族。鞑虏是历史上汉人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蔑称。
驱除鞑虏是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确定的纲领之一,当年10月孙中山即将此口号改为“民族主义”。1906年10月,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制订《军政府宣言》,再次提出“驱除鞑虏”口号。
但当年12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演说中不提“驱除鞑虏”乎亮,专述“民族主义”,还对民族复仇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从此以后,“驱除鞑虏”口号很少出现于革命派的言论之中。
扩展资料
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以“岁山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政治纲领。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鞑虏”指清政府和满清统治者、贵族。
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中国同盟会与孙中山设想的一个中华民国的政府组织一致:在总理下设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这实际上是三权分立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