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是什么?
自我意识经历的三个阶段,依次序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高、体重、外貌、身材等方面的意识等。如果一个人对生理自我不能接纳,觉得自己个子矮、不漂亮、身材差等,就会讨厌自己,表现出自卑和缺乏信心。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形态。
2、心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
3、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的意识,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权利的意识等;也是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
扩展资料:
自我意识的特点:
1、意识性
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
2、社会性
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这不仅因为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对自我本质的意识,不是意识到个体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识到个体的社会特性,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3、能动性
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而且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4、同一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
自我意识经历的三个阶段,依次序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具体表现如下:
1、生理自我(1-3岁左右)
个体对自己的意识多是生理上的,如自己相貌、身高、性别等。
2、社会自我(4-11岁左右)
这个阶段自我意识多是依赖于社会来考虑,如别人说我很高、老师说这样做不对,我有很多好朋友等。
3、心理自我(11岁以上)
这个阶段多能够从根据自己心智水平,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认识。如我知道别人不太喜欢我这个习惯,可我就是这样的人,一时还改不了,我也不必要改,做好自己就好等。
扩展资料: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
自我意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即我们所说的社会自我。
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个人的心理、思维及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意识是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过度的自我接受:过度的自我接受是有些自我扩张的人,高估自我,对个人的肯定评价往往不切实际。过度自我接受的人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以为是,不易处理好人际关系。
过强的自卑感:自卑感是对个人不满,一种自我否定的情感,即对自己缺乏信心、缺乏独立主见,遇事从众,其结果捍卫的是虚假的、脆弱的、不健康的自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我意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