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戳中了几代人的心?
我担心再看这部电影会破坏我10岁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留下的美好记忆。当时电影已经在日本上映好几年了,我在一个偏僻的海边小镇上读小学三年级,在凸轮上看到了《千与千寻》。对于一个无知而又循规蹈的小学生来说,千寻闯入另一个世界的冒险故事就像是一个宣言——世界上有这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
我现在不一样了。我离开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小镇,在北京呆了六年。虽然看了很多有趣的电影,学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但我还是一个没有好奇心的无趣的成年人。对我来说,重访《千与千寻》只是感情的绑架。但我还是进了电影院——一个成年人,如果是因为工作被绑架也没关系。
电影开始放映了。当千寻的父母因为吃了不属于他们的食物而变成两只猪时,千寻去猪圈看望他们,并喊出了一句经典的台词:“不要太胖,你会被吃掉的”。全场大笑,我却有点尴尬。这句话早就被过度解读,成为了一个流行的鸡汤,甚至是一个对应的表情包。
正如我所料,我再也感觉不到这部电影有什么新奇之处了。虽然很多过去不懂的现实隐喻现在都懂了——比如唐以名制人,不工作就无法在这个世界生存,每一个看起来疲惫不堪到汤屋洗澡的神,就像现代人下班后只想躺下——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读这些并不难,但一定程度上却让人更加焦虑,甚至看一部动画片都能感觉到“世界是如此残酷”。
然而,我对千寻处理这个残酷世界的方式感到有点惊讶。如果我是你,看到父母坐下来吃别人的饭,我肯定会上去大吃一顿。当提出留下来工作时,又凶又恶的唐说:“你为什么要雇用你,你看起来很娇气,你只会宠溺,你只会哭……还是你想做一生中最难的事?”说实话,我听到这个肯定会退让。如果我遇到对自己顺从的无脸男,我不应该像千寻那样自信地说“我不需要它”。且不说坐电车有没有回去,还寄回一张邮票给不知好坏的钱道歉——我还是有基本的风险意识的。
结果,电影中10岁的千寻承担了一个成年人做不到的所有事情。小女孩似乎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欲望,道德底线甚至高于任何一个成年人。在她看来,无缘无故塞的食物和钱是不容易碰的。她只有一个很简单的愿望——营救变成猪的父母,帮助差点死掉的朋友白龙。即使无脸男在吃人后变得咄咄逼人,她也没有放过这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