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毁灭恐龙的那颗小行星撞击地球,人类能否挡住?会不会灭绝?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多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但是恐龙并不是在撞击的一瞬间灭绝,而是不能适应后续环境改变。而人类恰恰适应性极强,因此可能在浩劫中生存下来。
恐龙灭绝的具体原因目前并没有定论,不过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6500万年前发生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那次撞击在这次灭绝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分析,在这颗直径十多公里的小行星撞击的瞬间,大半个北美被撞击形成的高温挤压出的溅射物和蒸发的海水所笼盖,全球都海岸沿线都遭受了强烈的海啸袭击。然而地球大陆本身就是高低不平的,像北美大陆平均海拔将近800米,亚洲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即便是全球性的巨大海啸也不足以笼罩所有的大陆。所以恐龙的灭绝不大可能是撞击发生那一瞬间的事情。
恐龙灭绝主要还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带来的环境改变。小行星撞击自身就会导致很多溅射物质,如气体尘埃分布在大气中,而小行星这下剧烈的撞击还可能导致部分区域内的火山活动迅速增强,这也导致大气中的气体尘埃增加,于是阳光被遮蔽。在人类历史上,1816年曾经发生过一次“无夏之年”,由于前不久坦博拉火山的喷发导致大量的火山灰影响了全球的气候,而坦博拉火山的喷发规模远远不如美国境内的黄石超级火山曾经的几次喷发,释放的能量等级也远远比不上6500万年前那次小行星撞击。所以6500万年前那次撞击时间带来了更久、更广泛的气候事件。
这样剧烈的气候变化中,起初几天之内由于尘埃飘散范围还有限,加上大气层的保温左右,很多地方还是可以保持一定温度的,就算是被乌云遮盖之后,由于还存在太阳的照射,最初的几个月温度无非就是类似于冬季,可这无法导致全球的恐龙灭绝。在这次事件中,地球的气温变低,经过一定的时期,被子植物替代裸子植物成为陆地主要的植物类型之一,有科学家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就是被子植物导致的中毒,也就是食草恐龙一直不适应吃被子植物,由此导致整个生态链的崩溃。在相对较长但是又不是特别长的时期内,恐龙因为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灭绝。
然而恐龙的灭绝事件间接导致了哺乳动物的兴起,因为哺乳动物的体温恒定,基本上不需要冬眠,只要食物充足就可以适应从寒冷到炎热的各种环境,而哺乳动物由于在地球上出现得比较晚,脑子比较发达,因此主观地选择食物的能力也比较强,在恐龙灭绝、生态位空出的情况下,哺乳动物迅速发展。在大约1000万年的时间内,就产生了很多大型的哺乳动物,鲸鱼的祖先也是大约5000万年前开始向海洋进发。这场事件没有让哺乳动物灭绝,反而促成了哺乳动物的发展。
而人类又是哺乳动物中的佼佼者,智力十分发达。本身人类的毛发就不发达,尽管如此也从残酷的自然中脱颖而出,而根据科学家对历史气象信息的研究,人类历史上也经历过小冰期等极端气候时期,然而人类并没有灭绝,而有证据证明人类正是在一轮气候变冷中彻底地发展壮大的。人类会制造衣物还会用火,这比只能靠肉体抵御寒冷的野生动物高明了不知多少倍,人类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很强。就算那次小行星撞击发生于人类演化的历程中,估计也不会导致人类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