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有想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原因是什么呢?
对古代皇帝来说,立太子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为自己选择继承人,也是为这个国家选择自己可以继续的力量。唐太宗李世民遇到过这样的困境。先是太子李承干谋反被废,深思熟虑选择晋王李治,李治成为太子后,李世民犹豫不决,想重整李恪。那么,为什么李世民要这样想,到底为什么选择李治?李世民继位后,天下逐渐趋于稳定,但为了巩固政权稳定,李世民诸子逐渐参与政务决策和地方治理,长子长孙皇后出生的李承干成为太子。
唐太宗多次出征高丽,参加各地动乱的平定,在李承干的领导下朝政不大好转,反而被关陇勋贵和长孙无忌束缚,李世民非常害怕外戚专权。随着李世民心情的变化,更英武的魏王李泰模仿玄武门的变化,但同时受到李世民的惩罚,长孙皇后只生了看似懦弱的李治,因此有立李恪为太子的争论。说王贻恪之前,首先要搞清楚魏王李泰为什么没当太子。
李世民在位时,太子李承干与第四子(长孙皇后第二子)魏王李泰发生争执。因为李承干喜欢胡作非为,虐待老师,模仿突厥的风俗,宠爱男人的宠物。而李泰得到了父亲的欢心,模仿李世民设立了十八学士,邀请读书人进修典籍,李世民心中的二人量就这样丢了他的长。最后李承干密谋发动叛乱,事情败露了,太子不得不废除。李世民最信任的宰相、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以及魏征、马周去世后李世民最信任的谏官褚遂良,表示支持“仁义”的皇九子(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晋王李治。
最后李泰威胁李治,让李世民明白如果李泰成为太子,李承干和李治可能都不会有好下场。李世民终于含泪立李治为太子,拜祭时曰“汝舅立汝”。在李世民的十四个儿子中,李世民曾经想过当太子,但他后来被长孙无忌加害,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在一些电视剧中李恪的形象也是肯定的。但是,回到当时的具体历史情况,李恪成为太子的可能性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