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上梁山后,人称“入云龙”的公孙胜以回家探母为由离开,是有意为之吗?
“入云龙”公孙胜曾经两次离开梁山,第一次离开梁山是因为宋江接了家人上山,他思念母亲,便恳请回家探望母亲,从此一去不归,直到打高唐州的时候才再次出现。公孙胜早不回,晚不回,偏偏等宋江上了山才回,这个时机选择得耐人寻味啊!
公孙胜位居第四
梁山大聚义时,公孙胜位居第四,担任掌管机密军师,并不是浪得虚名。首先公孙胜本来是游方道士,拜于罗真人门下。但公孙胜混得并不好,而且也无心修道。怎么看得出公孙胜混得不好呢?他最初投奔晁盖的时候,由于衣着破烂,被当作化缘的道士,晁盖都不同他见面。可见,当时公孙胜比较落魄,虽有武功和智谋却没什么钱。
出家应该就无家了,不应该管着凡尘俗世。而公孙胜很记挂自己的老娘,要给她养老送终。公孙胜的名声在江湖上很响亮,说明他也做了很多江湖事,不是真正修道的道人。生辰纲事件中,阮氏三雄、白胜、吴用都算是晁盖招募来的,但公孙胜是自己找上门的,自愿去抢劫犯罪。可见,公孙胜还是比较贪财的,而且认为此次抢劫问题不大,白白捞一笔而已。
公孙胜
当时的梁山,一共40个头领,而参与这次行动的头领,就足足有31名。这种大规模的行动,一方面能让晁盖挽回点面子,因为这可以证明,晁盖一声令下,梁山好汉都会服从的。另一方面,也是给足了宋江面子,因为,宋江有事,梁山兄弟都会积极行动起来。当然,更深层的意思,却是可以让晁盖,更容易把场子交代过去,因为这可以证明,晁盖对宋江,是多么的关心。
总而言之,我晁盖对你宋三郎,那是绝对够义气。你非要自己一个人下山,我晁盖虽然劝阻不住。但我随时关心你的安危,关键时候,我还亲自率领主要头领,倾巢出动。看到晁盖这样大张旗鼓下山,这样公开表示关心自己。宋江马上对晁盖,表现出了臣服的样子。原著中是这样说的:宋江听得大喜,拜谢晁盖道:“若得仁兄如此施恩,宋江死亦无怨!”晁盖、宋江,俱各欢喜。
结语
管中窥豹,目光长远。作为世外高人,公孙胜早就预测到梁山最终会走招安的路,也知道最终的结局。我们知道道家的思想是无为,公孙胜选择离去既表明自己不会接受招安的想法,同时也坚定了自己道家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
正是公孙胜的看破不说破的睿智,也让他成为梁山中为数不多获得善终的人,如果当初他说破,那没准会引起兄弟的反目,因为同意招安的都是梁山泊的核心人物,作为第一把交椅的公孙胜如果反对招安的话,那么影响力自是不必说,所以公孙胜离开是最好也是最明智的选择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