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到底有什么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上周儿子回家,问我“蝉有七年的时间在地下,到地面上的时间只有40天,然后叫一叫就死了,它们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听他这么说,我挺惊讶,于是问“没有意义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没有用啊,它们就存在那么短的时间,也不能对这个世界产生任何作用,那就是没有意义的。”
“你是以有用没用来判断一件事的吗?”
“是啊,没用的就是没有意义啊。”
听到这个,我第一反应是想回家后要查一下蝉的生平,说不定能从里面找出那个突破口,说明世间万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作用。
再给他讲讲,东西不一定要有用才有意义。
另外,我还想跟他讨论一下“意义”这个词。
想到“意义”这个词的时候,我瞬间清醒了。
他之所以一直跟我强调所谓的“有用”,一定是在他的价值观里,他认可了“有用才有价值,有用才有存在的意义”这样一个逻辑。
这个观点的形成,可能就在我们平时跟他沟通时,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你干点正经事,别东摸西摸的净干些没用的”,“你别玩了,干点有用的事情去”,“你得明白你的时间都用来干什么了,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别在那些没用的事情上消耗太多的时间”。
看看,不知不觉间,我就培养了一名实用主义者。
实用主义者好不好呢,在某些情况下,是很好的。
通常,实用主义者会很在意成果,没用的事情一概不做,效率爆表,没有浪费,事事皆有用。
因此, 实用的精神,最终会让人在某个领域,某段时间内,某个场景下,利用最优的资源,获得最高的成就。
如果我们就满足于在某个领域,某段时间内的成就,而且认为这个成就可以延绵一生都受用,那没问题。
但事实会是这样的吗?你会一生的时间都会在同一个场景下、同一个领域吗?你不会一生都在学校考试,你也不会一生都在同一家单位的同一个环境下。
所以,实用主义最大的问题也就出来了,因为 实用主义者更关注当下,其资源配置就会以当下为重,容易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大局。
用一句时髦的话说,这叫过度拟合,其后果也十分明确,那就是过分地适合当下,如鱼得水,换个场合,换个时间段,可能就不适合了。
假设我们都身处群山之中,站到重峰之巅的人是胜利者,那最好的策略是不是赶紧用力攀爬?其实不然,山峰有很多,有高有低,每座山都有自己的特点,攀爬的方式、装备可能都不一样。
如果你从当下所处位置向上爬,努力加幸运,你登顶了,但是登高远望,更有高峰在别处。
这其实就是仅仅达到了当下场景的最优,比较麻烦的是,你已经把自己全部的精力、装备、时间都投入到这个当下的最优当中去了,过度拟合导致你没有留有余地。
什么叫留有余地?其实就是还留有做“无用”的事情的空间。
围棋里有胜负师,指专门以赢棋为最高目的,可以用一切手段达到这个目的,不在意棋路是否优美精妙。另一类叫求道派,他们追求的是在每一局棋中的自我超越,每一落子间的优美动人。
长期做胜负师,会让人变得狭隘,得失心变得很重。
生活中的胜负师,内心实际上是不允许自己输,他是胆怯的,他害怕自己输掉一场竞争,因为他的每一场都是全力以赴,没有余地的。
如果一个人总是奔跑在胜负的道路上,把自己逼得很紧,即便前100次都能赢,但是一次失败也足以让他一蹶不振。
而 适当的认输,接受自己有些不足,承认自己有时会犯错,会考虑不周,反而能生出更强大的韧性,即便失败也能积极汲取教训,起来再战。这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一位事事要求完美的妈妈,最终可能养育一个抑郁的孩子。一位过分热爱事业的父亲,就为社会贡献了一个丧偶式家庭。
美国教育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说,无用的努力应得到支持,即使没有立刻带来回报。若非如此,下一波创新根本不会发生。
人类的进步,不就是在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的推动下,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的样子吗? 很多新东西出现的最初,都是莫名其妙的,不知道有什么用的。
比如最初适用于便利贴的那种胶水,现在健身房里跑步机的前身居然是为监狱里的犯人准备的。
再比如,乔布斯读大学期间,曾去旁听一门书法选修课,为了旁听和练习书法,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同学们都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课程对本专业一点用都没有,而乔布斯也没有多想,当时的他选择书法,不过是出于自己的兴趣。
没想到的是,十年后,乔布斯在IT业居然用上了书法课上的东西,开始组织人员做字体设计。也因为这些字体的艺术感,让苹果的产品有了一大批铁杆粉丝。
呆伯特的作者亚当斯,正是因为长期坚持做一些别人看来无用的事,最终成就了呆伯特这一经典。
争胜大概是人性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了,如果人的一生,无论做什么事,都以胜利作为唯一的目的,最终得到的可能不如失去的多。尤其是胜利就在眼前、清晰可见的时候,它会让你一叶障目。
有时候拘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 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即便一个人从未输过,获得了超然的满足,但那只不过是精神世界的一角而已,空着的部分用什么填补呢?
所谓丰盈的灵魂,难道不是存在许多无用之物?所谓内心的满足,应该也不是只有单一来源吧。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也曾写道:“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无用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留有余地,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做点“无用”之事,让自己的生活更有弹性,更有趣味,也更容易攀登更高的山峰。
因此,蒋勋有一句—— 无用即是美 。
听他这么说,我挺惊讶,于是问“没有意义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没有用啊,它们就存在那么短的时间,也不能对这个世界产生任何作用,那就是没有意义的。”
“你是以有用没用来判断一件事的吗?”
“是啊,没用的就是没有意义啊。”
听到这个,我第一反应是想回家后要查一下蝉的生平,说不定能从里面找出那个突破口,说明世间万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作用。
再给他讲讲,东西不一定要有用才有意义。
另外,我还想跟他讨论一下“意义”这个词。
想到“意义”这个词的时候,我瞬间清醒了。
他之所以一直跟我强调所谓的“有用”,一定是在他的价值观里,他认可了“有用才有价值,有用才有存在的意义”这样一个逻辑。
这个观点的形成,可能就在我们平时跟他沟通时,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你干点正经事,别东摸西摸的净干些没用的”,“你别玩了,干点有用的事情去”,“你得明白你的时间都用来干什么了,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别在那些没用的事情上消耗太多的时间”。
看看,不知不觉间,我就培养了一名实用主义者。
实用主义者好不好呢,在某些情况下,是很好的。
通常,实用主义者会很在意成果,没用的事情一概不做,效率爆表,没有浪费,事事皆有用。
因此, 实用的精神,最终会让人在某个领域,某段时间内,某个场景下,利用最优的资源,获得最高的成就。
如果我们就满足于在某个领域,某段时间内的成就,而且认为这个成就可以延绵一生都受用,那没问题。
但事实会是这样的吗?你会一生的时间都会在同一个场景下、同一个领域吗?你不会一生都在学校考试,你也不会一生都在同一家单位的同一个环境下。
所以,实用主义最大的问题也就出来了,因为 实用主义者更关注当下,其资源配置就会以当下为重,容易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大局。
用一句时髦的话说,这叫过度拟合,其后果也十分明确,那就是过分地适合当下,如鱼得水,换个场合,换个时间段,可能就不适合了。
假设我们都身处群山之中,站到重峰之巅的人是胜利者,那最好的策略是不是赶紧用力攀爬?其实不然,山峰有很多,有高有低,每座山都有自己的特点,攀爬的方式、装备可能都不一样。
如果你从当下所处位置向上爬,努力加幸运,你登顶了,但是登高远望,更有高峰在别处。
这其实就是仅仅达到了当下场景的最优,比较麻烦的是,你已经把自己全部的精力、装备、时间都投入到这个当下的最优当中去了,过度拟合导致你没有留有余地。
什么叫留有余地?其实就是还留有做“无用”的事情的空间。
围棋里有胜负师,指专门以赢棋为最高目的,可以用一切手段达到这个目的,不在意棋路是否优美精妙。另一类叫求道派,他们追求的是在每一局棋中的自我超越,每一落子间的优美动人。
长期做胜负师,会让人变得狭隘,得失心变得很重。
生活中的胜负师,内心实际上是不允许自己输,他是胆怯的,他害怕自己输掉一场竞争,因为他的每一场都是全力以赴,没有余地的。
如果一个人总是奔跑在胜负的道路上,把自己逼得很紧,即便前100次都能赢,但是一次失败也足以让他一蹶不振。
而 适当的认输,接受自己有些不足,承认自己有时会犯错,会考虑不周,反而能生出更强大的韧性,即便失败也能积极汲取教训,起来再战。这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一位事事要求完美的妈妈,最终可能养育一个抑郁的孩子。一位过分热爱事业的父亲,就为社会贡献了一个丧偶式家庭。
美国教育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说,无用的努力应得到支持,即使没有立刻带来回报。若非如此,下一波创新根本不会发生。
人类的进步,不就是在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的推动下,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的样子吗? 很多新东西出现的最初,都是莫名其妙的,不知道有什么用的。
比如最初适用于便利贴的那种胶水,现在健身房里跑步机的前身居然是为监狱里的犯人准备的。
再比如,乔布斯读大学期间,曾去旁听一门书法选修课,为了旁听和练习书法,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同学们都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课程对本专业一点用都没有,而乔布斯也没有多想,当时的他选择书法,不过是出于自己的兴趣。
没想到的是,十年后,乔布斯在IT业居然用上了书法课上的东西,开始组织人员做字体设计。也因为这些字体的艺术感,让苹果的产品有了一大批铁杆粉丝。
呆伯特的作者亚当斯,正是因为长期坚持做一些别人看来无用的事,最终成就了呆伯特这一经典。
争胜大概是人性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了,如果人的一生,无论做什么事,都以胜利作为唯一的目的,最终得到的可能不如失去的多。尤其是胜利就在眼前、清晰可见的时候,它会让你一叶障目。
有时候拘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 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即便一个人从未输过,获得了超然的满足,但那只不过是精神世界的一角而已,空着的部分用什么填补呢?
所谓丰盈的灵魂,难道不是存在许多无用之物?所谓内心的满足,应该也不是只有单一来源吧。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也曾写道:“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无用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留有余地,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做点“无用”之事,让自己的生活更有弹性,更有趣味,也更容易攀登更高的山峰。
因此,蒋勋有一句—— 无用即是美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AiPPT
2024-12-03 广告
2024-12-03 广告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市面上涌现了许多实用易操作的AI生成工具1、简介:AiPPT: 这款AI工具智能理解用户输入的主题,提供“AI智能生成”和“导入本地大纲、导入文档内容”的选项,生成的PPT内容丰富多样,可自由编辑和添加元素,图表...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AiPPT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