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研究说,唐朝杨贵妃没有死,逃到日本,并有了很多后人是真的吗?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一代绝世美人杨贵妃香消玉殒在马嵬坡上,两年后,挖开的贵妃墓中却找不到贵妃的遗体,杨贵妃可能会在马嵬坡死而复生吗?如果这位绝世美人真的幸免于难,她最终又去翻开史料,有关杨贵妃东渡日本的说法由来已久。早在二十年代,著名"红学家"俞平泊先生在《长恨歌》和《长恨歌传》的质疑等文章中指出,杨贵妃可能并没有死在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
传奇女子杨玉环。在大唐悠长的 历史 进程中,杨玉环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她的父亲是杨玄琰,她容貌绝色,通音律,擅歌舞。杨玉环本是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妻子,杨贵妃出生的时候唐玄宗就已经35岁了,杨玉环和李瑁成亲时也才不过16岁过了三年,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去世,唐玄宗非常伤心,没有找到可以陪伴自己的女子。
这时,就有人给唐玄宗出主意了,有人就对唐玄宗说有个女子实在是貌美,可惜是您的儿媳妇,玄宗可不管这么多,他正愁找不到满意的人陪伴自己呢,于是他就召杨玉环进宫,此时杨玉环仅仅19岁,见面以后唐玄宗果真惊叹于杨玉环的美貌,于是唐玄宗就把自己的感情全放在杨玉环身上了,也不管儿子的感受,反正自己是心满意足了。
唐玄宗如此宠爱杨玉环,后来还荒废朝政,这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大臣们都说杨玉环是红颜祸水。当唐玄宗带杨玉环外出时,底下人的怨气就爆发出来了,大家都说如果想要继续前进就要唐玄宗把杨玉环处死,杨玉环深知众人是容不下自己,于是也就死了一条心,同意自缢,杨玉环死后唐玄宗确实悲痛不已,日后天天思念陪伴自己的杨玉环。于是白居易写出了《长恨歌》歌颂两人的感情。
杨贵妃的生死之谜一种观点认为,杨玉环或许死于佛堂。
《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以“后患仍存”为由,强烈要求赐杨玉环一死,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后只得下令。杨贵妃“遂缢死于佛室”。
一种观点认为,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
也有人认为,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这可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看出。杜牧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的“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很多诗句,都认为杨贵妃被乱军杀死于马嵬驿,而不是被强迫上吊而死。
还有一种说法是,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驿,只是被贬为庶人,并被下放于民间。
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本人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蕴含着另一种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最后逃亡到日本。
1984年出版的《文化译丛》第五期,张廉译自日本《中国传来的故事》一文说,当时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为贵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经海上漂泊,辗转来到日本久谷町久,最终在日本安度晚年。但其生死情况究竟如何,至今仍令人难解。
杨贵妃真的没有死,而是逃到日本了吗?其实,杨贵妃的坟墓真的出现在遥远的日本,这里面还有个相当耐人寻味的传说。
位于日本山口县油谷町的二尊院,院内有杨贵妃的坟墓,并藏有两本古文书记载着当地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内容是这样的:
唐天宝15年7月,一艘空舻舟漂流到向津具半岛西侧的唐渡口,这艘船似乎漂流了很久,而船上有位气质出众的美女躺着,随侍在侧的侍女表示这位是唐朝天子、玄宗皇帝的爱妃杨贵妃。原本因为安禄山之乱而要被处死,但皇帝不忍心而命令近卫队长秘密地做了手脚,让杨贵妃坐船逃走,因而漂流到这里。
之后,救了杨贵妃的当地居民细心照料杨贵妃,但还是回天乏术。当地人将她葬在可看见海的久津丘上,而这个坟墓就是位于当今二尊院内的五轮塔。由于当地相传参拜杨贵妃墓可“心想事成”,因此相当多的信众就此聚集。另一方面,唐玄宗在某一天晚上梦到杨贵妃,告诉他:“我漂流到了日本。”
玄宗相信了这个梦,立刻派遣白马将军陈安前往日本,为了凭吊杨贵妃的灵,还带了两尊佛像,即阿弥陀佛与释迦如来。但是日本这么大,陈安也不知道到哪去找杨贵妃,因此将两尊佛像留在京都的清凉寺就回国了。不久之后,日本朝廷得到了杨贵妃墓在长门(今山口县)久津天请寺的消息,就立即将两尊佛像移到天请寺,日本朝廷赐名该寺叫做“二尊院”,这就是今天二尊院的由来。
目前日本的二尊院内,除了有杨贵妃的坟墓以外,还有一尊白色的杨贵妃像,院内还种植着30株原产于中国山东省、杨贵妃最爱吃的肥城桃。二尊院所在的油谷町也被称为“杨贵妃之里”,如果传说属实,相信这是杨贵妃为细心看护她的人们,所留下最后的谢礼吧?
结语说杨玉环没死实在是一种美好的想象。日本很推崇白居易,不少人读过《长恨歌》,他们不接受杨玉环的死,于是就把事情往好的方面去美化罢了。
打破零回复, 历史 记载,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诛杀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叛,兵锋直指长安。次年(756年),杨贵妃随唐玄宗逃亡蜀中,途经马嵬驿,以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随后,哗变禁军士兵认为杨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皆因杨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于是包围唐玄宗住处,要求处死杨贵妃;为求自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说,不得已,含恨赐死杨贵妃。
不管《新唐书》,《旧唐书》还是《资治通鉴》记载的大致相同,再者当时情况危急,加之参与哗变的禁军很多都是唐玄宗的亲随,想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放走杨贵妃或假死不太可能,足见杨贵妃死在马嵬驿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至于逃到日本,多半是有些人希望杨贵妃有个好结局或故事情节的需要吧。
要说有争议的话,杨贵妃被赐死的方式倒是有争议,主流记载是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一些唐诗中描述是死于乱军之中,还有说法她是吞金而死的。
一切纷争早已化成尘埃埋入地下,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已成经典,让后人追忆。
关于杨贵妃没死,而是逃到了日本一说,有也是传说,也有附会的,但是都说不上研究。而杨贵妃和唐明皇之间也算不上爱情,最多是用着顺手罢了,要不怎么会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诗句呢?若是爱的要死要活,应该孔雀东南飞才对啊。
所以杨贵妃的死,恰恰证明了帝王所谓爱情的虚伪性,这就够了,即便是杨贵妃逃到了日本,这一段天宝年间的轶事也是到了头了。
不过类似的传说到也不单单是杨贵妃逃到了日本,也有传说徐福也是到了日本,最离谱的是武大郎其实也没死,而是逃到了日本,还做了天皇,日本国旗就是烧饼模子印的,而且因为武大郎的缘故,日本人都长不高……
这些传说您信吗?听过看过,呵呵一笑也就过去了。
不过在 历史 上,直到辛亥革命之前,在国内犯了事的,闯下滔天大祸的人,日本确实是个很好的避祸处,逃过去的人到也不少,逃过去后就地生根,开枝散叶的人也是有的,可能这些就是某些人的“研究依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