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相声(1)

 我来答
草慧恒1
2022-06-25 · TA获得超过576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3.6万
展开全部
相声种类

1.单口相声

相声种类之一,由一个人表演,自捧自逗,艺人谓之“单春”,以喜剧性的故事情节取胜。是相声最早出现的形式。传统相声里单口段子很多。如《日遭三险》、《连升三级》、《小神仙》、《化蜡扦儿》、《黄半仙》、《珍珠翡翠白玉汤》等。著名艺人李德钖、焦德海、张寿臣、刘宝瑞等都是单口相声名家。单口相声以“说”为主,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笑话和“说话”。相声艺人常说“说点大笑话,小笑话”,事实上有些单口相声直接取材于笑话。与古代笑话相较,单口相声必须有较强的故事性和突出的人物形象,尤其应该具有更为丰富和充盈的社会生活影象。较早的单口相声往往像评书那样成本大套地讲述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有所谓“八大棍儿”之称(又称“吧嗒棍”)。单口相声与评书虽然都同样讲究情节波澜,但单口相声的情节带有虚拟假定、夸张揭露的特点,重点在于制造“包袱”,抓哏取笑。更多的情况下,单口相声的情节和“包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包含着批判评价目的,以及鲜明的主观色彩,往往一针见血,痛快淋漓。新中国成立以后,单口相声创作比较冷落,只有李凤琪创作的《追车》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优秀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相声名家马三立创作并演出了许多单口小段(实即笑话),如《八十一层楼》、《查卫生》、《练气功》、《找糖块儿》、《偏方》等,以一个故事一个包袱的生活插曲和短小篇什、精巧构思、幽默风趣,深受群众喜爱,使单口相声这一形式焕发了新的艺术光彩。在演出上,演员一般上台先念一段“定场诗”,然后再开始表演单口相声。随着时代发展,单口相声的“定场诗”有的也被省略掉,直奔主题。

2.八大棍

又称“吧嗒棍”,相声种类之一,单口相声的一种。是指相声界与评书界互相商定,只允许相声演员表演的类似评书中篇作品的大笑话。“八”字是虚数,实际上不仅八段节目。“八大棍”的故事情节来自于评书《永庆升平》和竹板书《刘公案(少刘)》,相声界的“八大棍”有《官场斗》、《姚家井》、《双槐树》、《宋金刚押宝》等等。据连阔如《江湖丛谈》介绍,在过去评书界凡能说上几个月的评书,术语称之为“蔓子活”;而对于只能说上三五天的中短篇评书,术语称之为“吧嗒棍”。

3.对口相声

相声种类之一,由朱绍文携几位弟子首创,是由两个演员表演的,叙述人甲称逗哏,辅助叙述的乙称捧哏。捧逗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使相声成为相依相生或相反相成的完整机体。表演时,按照甲乙二人说表内容与语言风格的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贯口活”、“倒口活”、“柳活”、“腿子活”等。

4.群口相声

相声类型之一。是指由三个人或三个人以上演员共同表演的节目。三人表演的群口相声,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等称“腻缝”,三个角色互相配合完成有机统一的一段相声节目。如《扒马褂》、《大审》、《训徒》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声群口也在不断增饰,有更多演员参加表演的尝试,其中“腻缝”的地位和作用也渐趋模糊或被虚化。

5.吉他相声

1981年年底,杨振华与崔福祥的《笑语欢歌》,在全国曲艺调演(北方片)的演出中获二等奖。由于是相声演员第一次抱着电吉他上台连说带唱,人们管这种形式叫“吉他相声”,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其实,相声演员早就有使用“竹板”演唱“数来宝”,或用其他曲艺伴奏乐器演唱其他曲艺曲种的传统。“吉他相声”只不过是用流行的西洋乐器伴奏,展现相声演员的演唱、弹奏技巧的相声。在此之后,“吉他相声”被相声演员竞相效仿。

6.化装相声

相声类型之一。是指演员在表演相声时,略作化装,区别于小品的一个人物到底的贯穿表演,而是时有“跳出跳进”不失相声特色的表演形式。

7.相声TV

是指用电视短剧的形式由演员为相声录音情节音配像,或者用演员来直接演绎相声的情节的形式。

8.相声剧

是指在相声和戏剧的基础上产生的,打破了传统相声的表现方式和表演方法,以戏剧的形式把相声的精华展示出来,是一种有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甚至舞台道具背景的相声表演形式。它来自解放前相声艺人演出的笑剧。其代表如赖声川1985年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融先锋戏剧与相声表演为一炉。

9.相声音配像

当李文华因喉癌丧失语言能力以后,姜昆为其与李文华早期合作时的二人录音配上形象,重现舞台表演情况的形式。

10.一头沉

又称“单边”,按照捧逗两个演员说表内容语言的多少来划分的对口相声的一个种类。是指在对口相声表演当中,逗哏演员在说表内容上所占比例很大,而捧哏只作为辅助叙述表演的相声段子。“一头沉”多由单口相声发展而来,因而带有故事性,逗哏的向捧哏的(实际是向观众)讲述故事;而捧哏的代表观众进行评点或提问,以使故事波澜起伏,生动活泼。传统的“一头沉”相声,逗哏和捧哏之间的关系比较定型。逗哏的是机敏聪慧的智者,捧哏的则是糊里糊涂的愚者。这显然是唐代参军戏中“苍鹘”和“参军”之间一智一愚、咸淡见义的遗迹。这类相声,偏重逗哏一方,逗哏的语言份量甚大,“包袱”也多出自逗哏之口,表演中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但捧哏的作用也不容低估,看似简单的言词与语气却对逗哏的叙述起着制约、提示和推进作用,因此,“一头沉”不是一般的叙述,而是对话式的叙述,二者经常融合在一起。随着相声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变化,“一头沉”捧逗之间关系也增强了。特别是捧哏的作用更为突出。一面跟观众交流感情,一面又为逗哏的铺垫。有时是顺口搭词,有时是提问争辩,有时是发挥补充,有时是故作惊呆,有时还虚拟人物进入角色,方式极为灵活。如《白事会》、《文章会》等。张寿臣反对“一头沉”的称谓,认为这种称法不科学。此种说法来自三十年代的卢德俊,其单口相声很好,经常带徒弟一起表演对口相声,由于徒弟功力有限,造成卢德俊表演的对口相声,逗哏比例很重,捧哏只是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这里一方面有逗哏演员节约演出费的考虑,也有捧哏演员确实能力差的原因。

11.子母哏

按照捧逗两个演员说表内容语言的多少来划分的对口相声的一个种类。是指在对口相声表演当中,逗哏演员和捧哏演员在说表内容上所占比例几乎一样的相声段子。这种节目内容,多以逗哏与捧哏演员互相争辩为主。争辩中的逗哏和捧哏代表互相矛盾的双方,而矛盾正是“包袱”的基础。因此,其表演方式对于组织“包袱”十分有利。往往是捧逗双方各执一端彼此攻讦,形成捧逗之间的对立,以不同的观点或角度争辩。如《蛤蟆鼓》、《学叫唤》、《论捧逗》、《对春联》、《窦公训女》、《打灯谜》、《五行诗》、《谁说女子不如男》、《高人一头的人》等。

12.贯口活

按照相声表演内容来划分的一个种类。是指主要展现演员“贯口”表演功力,将大段独白一气呵成的表演下来,给人以听觉上一泻千里的美感的节目。如《地理图》、《报菜名》等。对口相声中这种形式比较多,单口相声中也有“贯口活”,如姜宝林将对口相声《报菜名》改编成单口相声表演。

13.贯口

是相声表演技巧之一。是指展现演员口齿基本功和语言韵律美的表演形式。“贯口”的要求是咬字清、归音准,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大段“贯口”娓娓道来,语言洗练,抑扬顿挫,丝丝入扣,举重若轻。如《地理图》中的地名,《报菜名》中的菜名。表演“贯口”最关键的就是要具有高山流水般的“优美”,令观众产生听觉享受,而不是单纯逞显伶俐牙齿卖弄口舌一味地追求语速。金代院本里的“讲百果爨”、“讲百花”、“讲百药”等,就是以极其流利的语言,一气呵成地数说“百果”、“百花”、“百药”之名,“贯口”也具有这类铺张扬厉的特点。由于只是一种技法,并不能作为形式单独存在,必须冠以“一头沉”或“子母哏”的表现方式。一种观点认为“贯口”完全等同于“趟子”,可分为有人物情节的“贯口”,如《八扇屏》中的“小孩子”,“莽撞人”等,和单纯罗列事物的“贯口”,如《报菜名》中的菜名、《地理图》中的地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贯口”并不完全等同于“趟子”(见“趟子”词条)。

14.趟子

是相声表演技巧之一。相声演员王佩元指出“贯口”与“趟子”有所区别,“贯口”是类同内容的罗列,而“趟子”是运用比较快的韵律节奏叙述内容。还有一种说法,“贯口”是就相声表演风格来说,具有动感;而“趟子”多指称静态的文本本身。在实际情况下多有交叉。如《八扇屏》中“小孩子”、“莽撞人”等等大段独白,就同时具有“贯口”与“趟子”的特点。

15.倒口活

倒(dǎo),按照相声表演内容来划分的一个种类。现在泛指相声演员以方言表演或以学说各地方言为主的相声段子。相声演员田立禾介绍,“倒口活”原来是特指以第一人称人物出现,以方言一演到底的相声。如《收地租》、《找堂会》等。

16.倒口

又称“怯口”,是相声表演技巧之一。现在泛指演员变换口音,摹拟方言土语的表演技巧。“怯”的本义之一,是旧时京城对地方乡音的贬称,谓之“怯口”。“怯”的引申义则是内行人对外行人(包括城里人对乡下人)的蔑视与贬低。现代相声的“倒口”已经荡涤了昔日轻视嘲讽乡下人“怯口”的印记,并且由原来的“山东、山西、河北人”跨越至江南吴粤语区,成为相声形象描绘各地各色人等的一种方式,不同方音甚至具有某种性格类型的符号特征。如《新风尚》等。以第一人称“倒口”叙述故事情节的段子,可以只摹仿方音,起到区别人物的作用,虽不要求逼真,但做到逼真则更能表现主题,刻画人物。以演员身份摹拟方言展示其驾驭方言功力的段子,属于“学”的范畴,必须要以假乱真,惟妙惟肖。这类的传统节目有《学四省》、《家庭方言》等。

17.柳活

相声术语。按照相声表演内容来划分的一个种类。相声艺人称歌唱为“柳”。是指表演以学唱为主,多是展现演员演唱功力的相声段子。“柳活”并非单纯展现演员歌唱、学唱技艺,而是要求必须由“说”(评叙)引起,并且最后复归于“说”,方能体现相声“包袱”的语言魅力。

18.追柳

相声术语。是指相声捧逗演员互相接唱戏曲、歌曲、鼓曲的表演,其结尾必须要有笑料。如《黄鹤楼》中前面捧逗之间为了证明谁会的京剧剧目多,由逗哏演员起唱,捧哏演员接唱京剧唱词,最终逗哏演员黔驴技穷由演唱京剧唱段转而变成演唱评戏、西河大鼓甚至学小贩吆喝的表演。“追柳”还有一种变异,即逗哏演员故意把戏曲、歌曲、曲艺演唱的调值逐渐升高,将高音部分留给捧哏演员来接唱以使其难堪而逗笑。

19.腿子活

按照相声表演内容来划分的一个种类。对口相声《黄鹤楼》中因其名称中“鹤”字所指的动物,具有两条长腿,艺人行内惯称此段节目为“楼腿子”——“腿子活”名称或由此衍化而来。具有“小闹剧”特点。泛指以歪唱戏曲片断以产生喜剧效果的节目。这类节目当是戏曲盛行之时,相声对当时时尚风气的一种夸张点击,有嘲讽炫耀自身无所不通能演唱各种戏曲,其实是不懂装懂的小市民趣味的隐喻。还有一种说法,相声中的“腿子活”只是单纯指称《黄鹤楼》这一个节目,并没有“腿子活”这一类型的称谓。再有一种说法,是指因为这类节目多以演员在表演时有大幅度舞台动作,满场“跑腿”,因此称这一类节目为“腿子活”。“腿子活”与相声演员客串戏曲演出的区别在于,其并非以完整演出剧目或其中的一折中插科打诨为目的,而是通过歪唱戏曲片段着重塑造、讽刺不懂装懂的小市民的人物形象,突出了相声嘲讽的特点。

20文哏

指以语言文字游戏为内容的相声段子,如涉及灯谜、酒令、春联等内容的节目,渐渐扩展为词句雅驯,讲究语趣,比较文雅的风格类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早先在相声界没有“文哏”的称谓,后来指称比较文雅含蓄的表演风格类型。近些年来,这个名词有泛指相声追求文化意蕴的一种趋势。

21.臭活

按照相声表演内容来划分的一个种类。专指以饮食男女为由实际却在“肚脐以下三寸”游弋取笑的相声节目。其中内容有的来源于古代两性笑话,有的是相声艺人在畸形的社会下,为了迎合底层观众的低级趣味而以猎奇刺激手法创作的涉及色情的节目。“臭活”并非直露无遗地描述性本身,而是借助影射比附诸多语言手段,内容虽低级庸俗甚至涉嫌淫秽,但其中的语言技巧值得重视。相声演员田立禾将“臭活”分为:定场诗、垫话、正活(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小笑话、双簧、开场小唱、返场小段、八大棍,八个形式。

下期【相声结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