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套叠治疗方法

 我来答
零下温暖17
2022-08-05 · TA获得超过73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3万
展开全部

  婴儿肠套叠这种病症对于婴儿来说是非常的痛苦的。何况婴儿的很多身体的功能都还不是很完善。那么,这种病症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呢?治疗的方法是什么?这种病症的病因是什么?赶紧来看看吧!

   婴儿肠套叠的病因

   1.急性肠套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改变生后4~10个月,为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

  (2)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婴儿90%回肠瓣呈唇样凸入盲肠,长达1厘米以上,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3)病毒感染系列研究报道急性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4)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

  (5)遗传因素有些肠套叠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6)先天性肠管畸形和其他器质性疾病如梅克尔憩室、先天性肠重复畸形等都会成为急性肠套叠的诱因。

   2.慢性复发性肠套叠

  多见于年长儿及成人,其发生原因常与肠道存在气质型病变而引起的继发性套叠,肠管器质病变常见有肠息肉、憩室、重复畸形、紫癜血肿、肿瘤及结核等。

   婴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1岁以内者)和儿童肠套叠,临床上以前者多见。

  婴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

  (1)阵发性哭吵,常见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此种阵发性哭闹与肠蠕动间期相一致,由于肠蠕动将套入肠段向前推进,肠系膜被牵拉,肠套叠鞘部产生强烈收缩而引起的剧烈疼痛,当蠕动波过后,患儿即转为安静。肠套叠晚期合并肠坏死和腹膜炎后,患儿表现萎靡不振,反应低下。

  (2)呕吐初为奶汁及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提示病情严重。

  (3)腹部包块在2次哭闹的'间歇期检查腹部,可在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包块,右下腹一般有空虚感,肿块可沿结肠移动,严重者可在肛门指诊时,在直肠内触到子宫颈样肿物,即为套叠头部。

  (4)果酱样血便婴儿肠套叠发生血便者达80%以上,为首要症状就诊,多在发病后6~12小时排血便,早者在发病后3~4小时即可出现,为稀薄黏液或胶冻样果酱色血便,数小时后可重复排出。

  (5)肛门指诊有重要临床价值,有些来诊较早患儿,虽无血便排出,但通过肛门指诊可发现直肠内有黏液血便,对诊断肠套叠极有价值。

  (6)全身状况依就诊早晚而异,早期除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外,营养状况良好。晚期患儿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发生肠坏死时,有腹膜炎表现,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等症状。

   婴儿肠套叠的儿童肠套叠

  儿童肠套叠临床症状与婴儿肠套叠相比较,症状不典型。起病较为缓慢,多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坏死发生时间相对比较晚。患儿也有阵发性腹痛,但发作间歇期较婴儿为长,呕吐较少见。拒统计儿童肠套叠发生便血者只有40%左右,而且便血往往在套叠后几天才出现,或者仅在肛门指诊时指套上有少许血迹。儿童较合作时,腹部查体多能触及腊肠型包块。很少有严重脱水及休克表现。

   婴儿肠套叠的检查

   1.腹部超声

  为常用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肠套叠的特征性影像协助临床确定诊断。在肠套叠横断面上显示为“同心圆或“靶环征,纵切面上,呈“套筒征。

   2.空气灌肠

  在空气灌肠前先作腹部正侧位全面透视检查,观察肠内充气及分布情况。注气后可见在套叠顶端有致密软组织肿块呈半圆形,向结肠内突出,气体前端形成明显杯口影,有时可见部分气体进入鞘部形成不同程度钳状阴影。诊断明确的同时也可加压进行复位治疗。

   婴儿肠套叠的诊断

  当患儿出现阵发性哭闹不安、呕吐、果酱样血便,腹部检查触到腊肠样包块时,即可确定诊断。但临床有10%~15%病例,来院就诊时缺乏急性肠套叠的典型表现,或只有其中1~2个症状,此时应仔细检查腹部是否可触及包块,右下腹是否有空虚感,肛门指诊观察指套上是否有果酱样黏液便,以便进一步确诊。必要时做腹部超声等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婴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小儿急性肠套叠分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在非手术疗法中有空气灌肠、钡灌肠和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疗法,其中空气灌肠复位已被长期广泛应用。

   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

  ①非手术疗法禁忌症的病例;

  ②应用非手术疗法复位失败的病例;

  ③小肠套叠;

  ④继发性肠套叠。

   (2)肠套叠手术复位术

  手术前应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禁食水、胃肠减压,必要时采用退热、吸氧、备血等措施。麻醉多采用全麻气管插管。

  较小婴儿可采用上腹部横切口,若经过灌肠已知肠套叠达到回盲部,也可采用麦氏切口。开腹后显露肠套叠包块,检查有无肠坏死。

  如无肠坏死,用压挤法沿结肠框进行肠套叠整复。如复位困难时,可用温盐水纱布热敷后,再作复位。肠套叠复位后要仔细检查肠管有无坏死,肠壁有无破裂,肠管本身有无器质性病变等,如无上述征象,切除阑尾,将肠管纳入腹腔,按层缝合腹壁。对不能复位及肠坏死的病例,应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

   非手术疗法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现者,均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复位压力一般控制在60~100mmHg,3个月以下婴儿肠套叠和诊断性灌肠压力一般不超过80mmHg。

   禁忌证

  ①病程超过2天以上,全身情况差,如严重脱水,精神萎靡,高热或休克等症状者;

  ②高度腹胀,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时;

  ③反复套叠,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继发性肠套叠;

  ④小肠型肠套叠。

   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

  采用自动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肛门插入Foley管,此法是小儿外科与放射线科医师密切合作完成。肛门注入气体后即见肠套叠肿块各种影像,逐渐向回盲部退缩,直至完全消失,此时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中央突然隆起,可见网状或圆形充气回肠,说明肠套已复位。

  空气灌肠复位率可达95%以上。 灌肠证实肠套叠已完全复位后,还需作如下观察。

  ①拔出气囊肛管后排出大量带有臭味的黏液血便和黄色粪水;

  ②患儿很快入睡,无阵发哭闹及呕吐;

  ③腹部平软,已触不到原有肿块;

  ④口服活性炭0.5~1g,6~8小时由肛门排出黑色炭末。

   (2)空气灌肠复位并发症

  严重并发症为结肠穿孔,透视下出现腹腔“闪光现象,即空气突然出现充满整个腹腔,立位见膈下游离气体。

  拔出肛管无气体自肛门排出。患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病情突然恶化。应立即用消毒针在剑突和脐中间刺入排出腹腔内气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