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容易走进哪些误区呢?

 我来答
至如毓s
2022-06-14 · 超过1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67
展开全部

一、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

由于受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非常重视给予幼儿足够的文化知识,在孩子咿呀学语时,便教会他们一些儿歌、古诗、数字等知识。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迫于家长自我功利心的需要,家长们更是希望孩子能有过人之处,期望孩子能在今后的人才竞争中取胜,于是家长们用心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在知识灌输和特长教育上下功夫。当面对现如今学校应试教育的压力。有些家长对孩子们进行“超前教育”,即在6岁之前便教他们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

以上种种现象造成了只重视知识积累、忽视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偏失的状况。在许多幼儿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孩子生活技能差,表现为: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脱穿鞋袜、上厕所要人陪护、不会自己人睡,等等。这些状况会造成幼儿依赖、懒惰、生活技能差等弱点。还有些幼儿动手能力差,表现为:绘画及手工制作活动中常常以“老师,我不会,你帮我吧!”“我不能做。”等借口为自己开脱。可见,不注重能力培养或包办代替的家长方法,只会使孩子们丧失用双手去自主探索与创造的能力和机会。学前教育是全面启蒙、奠定基础的教育。对于3—6岁的学前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德育存在偏差

一个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学者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候说:“我在幼儿园获得的教育最重要,因为幼儿园的老师教给了我很多良好的习惯。”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期的德育是道德品质的教育即品德教育。在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影响下,我国用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但是在物质基础迅猛发展的今天。那些令世界各国都翘首称赞的品德教育,却被部分中国人逐渐淡忘,取而代之的是他们自己总结的处世之道。某些家长还把这些所谓的经验用于教育孩子身上,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偏差:当幼儿不向他人问好时,家长称之为“有个性”;当幼儿爱占小便宜,拿他人东西不还时,家长称之为“脑袋好使”,甚至当幼儿在自己的要求不被满足后大哭大闹,家长还称之为“有办法”。这些现象的恶性发展,会导致幼儿出现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特征。

因此。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有些幼儿不能遵守纪律、行为习惯差、拒绝合作、以自我为中心的状况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当自己的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家长威胁其他幼儿,为自己的孩子“出气”。如此的保护过度,严重影响了幼儿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德育过程中,幼儿最初的规则和懂得遵守规则是从家庭生活中建立的,家长需要培养最基本的友爱、诚实、勇敢、礼貌、守纪律等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的品德和个性有个良好的开端。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早期养成将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也会大大促进幼儿智力的进步。

三、过分溺爱

幼儿物质欲求严重。当今社会中,核心家庭日益增多,在家庭中,孩子成为整个家庭生活的中心。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显著改善,某些父母及祖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孩子们个个都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享受着两代家长给予的精神与物质上的最高待遇,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求必应”的生活。在某些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更是产生了:不能让孩子受苦、吃要最好的、穿衣要名牌、玩具要高级的。殊不知孩子在享受优良物质生活的同时,自身的物质欲求也在无限地膨大。常常会出现大手大脚、互相攀比、慵懒等现象,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只需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即可,万万不能因为爱而去刺激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欲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后也是孩子身边最直接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就在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孩子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了。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要努力去做那样的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当着孩子面说错话、办错事,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没结婚呢221
活跃答主

2022-06-14 · 爱答题,多聊点生活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很可能会采用一种暴力的行为去教育孩子采用一种强硬的教育方式,这样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是造成危害的,而且如果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方面给予孩子太多的压力,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动漫小阿军
2022-06-14 · TA获得超过24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97
采纳率:63%
帮助的人:69.4万
展开全部
  1. 父母经验一定是正确的,父母的话全对,这会给孩子形成威压,也会激起孩子逆反心理;
  2. 命令口吻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左耳朵进右耳多出”,而且容易起到反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生活电咨小助手
活跃答主

2022-06-14 · 万物皆可问,万物皆可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6.7万
展开全部
不要对孩子过度严厉苛刻 不要辱骂孩子 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努力引导孩子给孩子树立自信心 多鼓励孩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