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第三节之感觉与知觉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什么是感觉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感觉是我们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我们各种感官系统的一种个体属性直接的反应。
视觉,视觉是我们人类最丰富的感觉,大概将近有70%我们周围世界的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来加以接受理解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视觉系统我们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印象,这些印象包括我们的颜色视觉,正是因为有了颜色视觉,我们周围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
听觉,它是对周围世界的振动的一种美妙的反应。听觉的器官主要是耳朵,那么听觉的输入信息就包括对声音的频率、音高和音色的分析,声音的物理属性: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声波周期循环的次数。振幅,是声波强度的物理特性,即声波从波峰到波谷的高度。正是因为有了人类的听觉,我们才对周围世界的振动有如此美妙的体验。古典乐,交响乐,摇滚乐,爵士乐,民族乐,这些都要借助我们的听觉系统来欣赏。
嗅觉和味觉,一个是靠着我们鼻子里的嗅球,一个是靠着我们舌头上的味蕾,来对外在的世界产生感受感应和理解。味觉和嗅觉其实是紧密相关的,很多时候,我们人的舌头不一定能感受到事物的各种各样的滋味,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的嗅觉来加以帮助。比如说我们在感冒的时候,为什么尝不出来食品的味道,是因为我们的嗅觉被屏蔽,使我们很难体会到各种食物的美味。现在我们理学家已经知道,人类的这个味觉应该是有四大类:苦,酸,咸,甜,我们对苦味的感觉是最敏感的,其次是酸,再其次是咸味,对甜的感觉敏感力最低,所以我们有那么多人的吃甜食不知道已经吃了很多,主要是因为我们对甜食的敏感是最差、是最少的。
躯体感觉,就是触觉当被触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人类的触觉在生存进化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人和动物在六千万年的演化历史过程中间,需要互相支持、互相接触,触觉给我们带来舒适、安全、幸福、快乐的感受。包括皮肤感觉、动感觉、平衡感觉。
感觉有什么作用呢,感觉主要是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存在,需要我们自己去感受,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没有感觉的话,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的体验,什么样的心理的反应。有了感觉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生活的更加愉快、积极主动。
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我们人脑对刺激物体的整体的观察 感受 整合加工和解释。感觉和知觉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一般来讲,感觉是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是比较客观的;而知觉呢,是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间接反映,是比较主观的。
两种知觉的加工方式,一种是从下而上的加工,一种是从上而下的加工。
1. 自下而上的加工:指对刺激的分析始于感觉受体,然后再上升至大脑和心灵的层次。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的一种加工模式。
2. 自上而下的加工:往往是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和预期,先从较高水平的心理过程来完成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进而形成感观认识。
知觉相对于感觉,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属性:
第一就是它的整体性,叫做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的心理学认为,我们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组织遵循四个原则,一个叫做接近律,也就是相接近的东西,我们把它容易形成为一个整体。第二个呢 是叫做相似律,就相似的东西,我们容易把它认识成为一个整体。第三个叫连续律,就连续的个体,我们容易把知觉为一个整体。还有的就是相关律,有相关系的一些东西,我们容易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知觉的第二个特性是选择性,我们不可能对周围所有的刺激进行知觉,我们只能有选择的知觉部分的信息,那么被选择的这部分信息我们就叫做知觉的对象,那些没有被选择的,就叫做知觉的背景。(鸡尾酒会效应)。一般来讲,知觉的对象是鲜明的、具体的、可记忆的,而知觉的背景经常是被我们忽略的不鲜明的,就像老师讲课的时候,老师讲的话就可能是大家知觉的对象,老师身后的背景那么就是知觉的背景,你可能记得我说的话,你不一定记得我周围的这些背景的一些变化。但是知觉的对象和背景也不是截然不变的,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其实可以进行互换,我们关注什么东西,它就成为的对象,不关注的就成为了一种背景。比如说著名的两可图,你就可以看见两个不同的事,而这种现象的形成,就是因为我们不时的变换我们关注的对象和不关注的背景。
知觉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叫做理解性,就是我们对周围世界刺激的认识是加以理解分析判断,有的时候还要加入自己主观的体验、主观的经验和主观的期望。日本人、中国人往往容易关注鱼缸背景,而美国人容易关注鱼缸的视觉的对象,他关注的对象就是前面三条大鱼,而亚洲人更加关注大鱼后面的背景的事物。这种知觉的文化差异,其实反映在我们对周围世界认识和表现上,艺术反映的就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表述。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人类的艺术表达方式,受到了我们知觉理解方式差异的影响。
知觉的特性:
差异性,我们东方的艺术表现手段很多其实就是充分地挖掘人类对背景的欣赏和理解,我们的长卷技术,我们苏州园林的移步换景和借景,我们的鸟瞰技术、俯瞰技术,从上而下去观察世界的知觉方式,都是我们东方人对背景关注的表现。而西方的艺术,更多的是关注事物的对象,所以他们发明了很多强调表象的表现手段,比如说在很多西方的艺术绘画中间,对象非常的巨大鲜明,背景往往处理的非常得黯淡甚至根本没有背景。西方人的知觉方式,更多的是采用固定的知觉方式,我们东方人的知觉方式更多的采用动的知觉方式,这就是审美艺术其实反映的是我们心理知觉的文化差异。
让东方人和西方人在进行各自欣赏的表现方式的时候,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核磁共振的扫描,就会发现东方人和西方人在自己熟悉的表现方式方面,他使用的认知资源就少,这种知觉的差异甚至还可以表现在神经的层次上。最近的研究发现,西方人在进行绝对表现方式的时候,他所需要的认知资源要少,而在进行相对判断的时候,他所需要的认知资源就要多。与之相反,我们东方人在进行相对判断的时候,我们需要的认知资源就要少,而进行绝对判断的时候,我们需要的认知资源就要多,这就是知觉的理解的文化差异。
知觉还有另外一个特性叫做恒常性,虽然我们感官感觉到刺激它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的知觉认为它是恒定的、不变的、稳定的。这种恒常性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一个叫做大小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个体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完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也不随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的变化,其知觉映像仍按实际大小知觉的特征。另外一个叫做形状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是指个体在观察熟悉物体时,当其观察角度发生变化而导致在视网膜的影像发生改变时,其原本的形状知觉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性。还有一个叫颜色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是指个体对熟悉的物体,当其颜色由于照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时,颜色知觉不因色光改变而趋于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为什么我们的知觉会有恒常性呢,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它只是一个二维的世界,它是用视网膜平面的方式接受外界的刺激,而我们的大脑理解的是一个三维的世界,所以感觉的二维信息必须转换成一种三维的信息,那就会出现很多意外的现象,如何在一个二维的信息加工里头产生出三维的世界的印象,我们心理学家发现,我们经常要用一些线索,主要是有两种线索,一个叫做双眼线索,就是用我们的两个眼睛的视觉的不同来知觉三维的世界,还有的是单眼的线索。
双眼线索:是双眼共同提供空间深度知觉的线索,强调双眼的协调活动中产生的反馈信息的作用。单眼线索:是可以单凭一只眼睛可以利用的用于感知深度的线索,包括视觉对象的相对大小、遮挡等。(视崖实验——人类的深度知觉以及恐惧感的发展)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经美丽地表达了眼晴对于我们的意义,他说眼睛是上帝赋予我们的美好的礼物。其实上帝赋予我们的礼物不光是眼睛,我们所有的感官系统,甚至我们的大脑都可以说是美好的礼物,因为它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让我们活得积极、快乐、幸福,这就是感觉和知觉的美妙。
(彭凯平教授 清华大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感觉是我们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我们各种感官系统的一种个体属性直接的反应。
视觉,视觉是我们人类最丰富的感觉,大概将近有70%我们周围世界的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来加以接受理解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视觉系统我们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印象,这些印象包括我们的颜色视觉,正是因为有了颜色视觉,我们周围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
听觉,它是对周围世界的振动的一种美妙的反应。听觉的器官主要是耳朵,那么听觉的输入信息就包括对声音的频率、音高和音色的分析,声音的物理属性: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声波周期循环的次数。振幅,是声波强度的物理特性,即声波从波峰到波谷的高度。正是因为有了人类的听觉,我们才对周围世界的振动有如此美妙的体验。古典乐,交响乐,摇滚乐,爵士乐,民族乐,这些都要借助我们的听觉系统来欣赏。
嗅觉和味觉,一个是靠着我们鼻子里的嗅球,一个是靠着我们舌头上的味蕾,来对外在的世界产生感受感应和理解。味觉和嗅觉其实是紧密相关的,很多时候,我们人的舌头不一定能感受到事物的各种各样的滋味,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的嗅觉来加以帮助。比如说我们在感冒的时候,为什么尝不出来食品的味道,是因为我们的嗅觉被屏蔽,使我们很难体会到各种食物的美味。现在我们理学家已经知道,人类的这个味觉应该是有四大类:苦,酸,咸,甜,我们对苦味的感觉是最敏感的,其次是酸,再其次是咸味,对甜的感觉敏感力最低,所以我们有那么多人的吃甜食不知道已经吃了很多,主要是因为我们对甜食的敏感是最差、是最少的。
躯体感觉,就是触觉当被触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人类的触觉在生存进化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人和动物在六千万年的演化历史过程中间,需要互相支持、互相接触,触觉给我们带来舒适、安全、幸福、快乐的感受。包括皮肤感觉、动感觉、平衡感觉。
感觉有什么作用呢,感觉主要是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存在,需要我们自己去感受,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没有感觉的话,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的体验,什么样的心理的反应。有了感觉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生活的更加愉快、积极主动。
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我们人脑对刺激物体的整体的观察 感受 整合加工和解释。感觉和知觉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一般来讲,感觉是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是比较客观的;而知觉呢,是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间接反映,是比较主观的。
两种知觉的加工方式,一种是从下而上的加工,一种是从上而下的加工。
1. 自下而上的加工:指对刺激的分析始于感觉受体,然后再上升至大脑和心灵的层次。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的一种加工模式。
2. 自上而下的加工:往往是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和预期,先从较高水平的心理过程来完成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进而形成感观认识。
知觉相对于感觉,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属性:
第一就是它的整体性,叫做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的心理学认为,我们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组织遵循四个原则,一个叫做接近律,也就是相接近的东西,我们把它容易形成为一个整体。第二个呢 是叫做相似律,就相似的东西,我们容易把它认识成为一个整体。第三个叫连续律,就连续的个体,我们容易把知觉为一个整体。还有的就是相关律,有相关系的一些东西,我们容易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知觉的第二个特性是选择性,我们不可能对周围所有的刺激进行知觉,我们只能有选择的知觉部分的信息,那么被选择的这部分信息我们就叫做知觉的对象,那些没有被选择的,就叫做知觉的背景。(鸡尾酒会效应)。一般来讲,知觉的对象是鲜明的、具体的、可记忆的,而知觉的背景经常是被我们忽略的不鲜明的,就像老师讲课的时候,老师讲的话就可能是大家知觉的对象,老师身后的背景那么就是知觉的背景,你可能记得我说的话,你不一定记得我周围的这些背景的一些变化。但是知觉的对象和背景也不是截然不变的,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其实可以进行互换,我们关注什么东西,它就成为的对象,不关注的就成为了一种背景。比如说著名的两可图,你就可以看见两个不同的事,而这种现象的形成,就是因为我们不时的变换我们关注的对象和不关注的背景。
知觉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叫做理解性,就是我们对周围世界刺激的认识是加以理解分析判断,有的时候还要加入自己主观的体验、主观的经验和主观的期望。日本人、中国人往往容易关注鱼缸背景,而美国人容易关注鱼缸的视觉的对象,他关注的对象就是前面三条大鱼,而亚洲人更加关注大鱼后面的背景的事物。这种知觉的文化差异,其实反映在我们对周围世界认识和表现上,艺术反映的就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表述。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人类的艺术表达方式,受到了我们知觉理解方式差异的影响。
知觉的特性:
差异性,我们东方的艺术表现手段很多其实就是充分地挖掘人类对背景的欣赏和理解,我们的长卷技术,我们苏州园林的移步换景和借景,我们的鸟瞰技术、俯瞰技术,从上而下去观察世界的知觉方式,都是我们东方人对背景关注的表现。而西方的艺术,更多的是关注事物的对象,所以他们发明了很多强调表象的表现手段,比如说在很多西方的艺术绘画中间,对象非常的巨大鲜明,背景往往处理的非常得黯淡甚至根本没有背景。西方人的知觉方式,更多的是采用固定的知觉方式,我们东方人的知觉方式更多的采用动的知觉方式,这就是审美艺术其实反映的是我们心理知觉的文化差异。
让东方人和西方人在进行各自欣赏的表现方式的时候,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核磁共振的扫描,就会发现东方人和西方人在自己熟悉的表现方式方面,他使用的认知资源就少,这种知觉的差异甚至还可以表现在神经的层次上。最近的研究发现,西方人在进行绝对表现方式的时候,他所需要的认知资源要少,而在进行相对判断的时候,他所需要的认知资源就要多。与之相反,我们东方人在进行相对判断的时候,我们需要的认知资源就要少,而进行绝对判断的时候,我们需要的认知资源就要多,这就是知觉的理解的文化差异。
知觉还有另外一个特性叫做恒常性,虽然我们感官感觉到刺激它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的知觉认为它是恒定的、不变的、稳定的。这种恒常性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一个叫做大小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个体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完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也不随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的变化,其知觉映像仍按实际大小知觉的特征。另外一个叫做形状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是指个体在观察熟悉物体时,当其观察角度发生变化而导致在视网膜的影像发生改变时,其原本的形状知觉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性。还有一个叫颜色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是指个体对熟悉的物体,当其颜色由于照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时,颜色知觉不因色光改变而趋于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为什么我们的知觉会有恒常性呢,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它只是一个二维的世界,它是用视网膜平面的方式接受外界的刺激,而我们的大脑理解的是一个三维的世界,所以感觉的二维信息必须转换成一种三维的信息,那就会出现很多意外的现象,如何在一个二维的信息加工里头产生出三维的世界的印象,我们心理学家发现,我们经常要用一些线索,主要是有两种线索,一个叫做双眼线索,就是用我们的两个眼睛的视觉的不同来知觉三维的世界,还有的是单眼的线索。
双眼线索:是双眼共同提供空间深度知觉的线索,强调双眼的协调活动中产生的反馈信息的作用。单眼线索:是可以单凭一只眼睛可以利用的用于感知深度的线索,包括视觉对象的相对大小、遮挡等。(视崖实验——人类的深度知觉以及恐惧感的发展)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经美丽地表达了眼晴对于我们的意义,他说眼睛是上帝赋予我们的美好的礼物。其实上帝赋予我们的礼物不光是眼睛,我们所有的感官系统,甚至我们的大脑都可以说是美好的礼物,因为它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让我们活得积极、快乐、幸福,这就是感觉和知觉的美妙。
(彭凯平教授 清华大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