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的寿命是多长时间?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恒星诞生于星云的观点被普遍接受,至少是作为一种普遍的天体诞生现象,我们通过对一些星云中的恒星雏形的观测证实了这一理论。在引力的影响下,星云的物质聚集在一起,变得越来越大,直到其质量达到一个点,其核心的温度和压力达到聚变反应的临界点。然后最大的团块被点燃,加入到恒星的行列中,或称原生星。
原生星继续吸纳它们周围的物质,清空它们周围的空间,而大多数恒星也在它们周围形成大小不一的行星,由剩余的物质组成。当一颗恒星的能量和引力达到平衡时,它就进入了主序阶段,也就是我们今天观察到的大多数物体所在的地方。主序星阶段相对稳定,其寿命与质量有关,如太阳的质量,其寿命约为100亿年,质量越小,寿命越长,反之亦然。一般质量为太阳0.5倍的恒星,其寿命约为180亿年,而质量为太阳10倍的恒星,其寿命可能不到1000万年。
当恒星的内部物质耗尽时,恒星就不能再维持主序星阶段,由于不平衡,恒星最终会爆炸,在爆炸前的短时间内膨胀成一个红巨星,这可能是恒星最辉煌的阶段。然后,这颗恒星完全完成了主序阶段,进入了生命的最后阶段,根据其质量的不同,演变成不同的结果。质量小于8个太阳质量的恒星会爆炸成白矮星;8至30个太阳质量的恒星会形成中子星,而30个太阳质量以上的恒星则形成黑洞。这就是主序星背后的三个不同方向的恒星。
这是天体的最后阶段,但它们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其最终结果也有点不同。例如,白矮星和中子星,它们内部不再产生新的能量,它们只是在使用它们形成时产生的能量。因为它们会承受来自外部的快速能量损失,所以它们会活得很久,以至于今天宇宙的138亿年都会被它们弄得相形见绌。白矮星和中子星都会慢慢地向太空释放能量,变得更冷,更不明亮,最终成为一个不发光的物体,至少在数千亿年或更长的时间里。黑洞不会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