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到底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同事过来跟我说,某位作者好像不高兴了,因为他一开始都称呼我“陈老师”,刚才打电话直呼我姓名了。我说,是啊,从称呼还真是能感觉到作者情绪的一点蛛丝马迹,不过,上次一位作者我觉察到她不高兴,情况正相反,她平日称我“名讳”,某天改口客客气气地称我“赵老师”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吧,两个明明相反的事情,竟然是同样的苗头。
一般不明真相的群众,认为编辑的工作就是成天坐着,话都不用说的伏案工作者。这其实只是真相的一个部分,一个小部分而已,编辑更多地是在与人打交道,与各种人打交道。其中联系最频繁,最密切的,应该要属作者了。 从初期的稿件评估、合同签订、稿件催写、审稿建议,到后期的封面确定、文案商议、稿酬支付等等诸多环节中,遇到不同的作者,会发生不同的故事。只是相互间的称呼就光怪陆离,就有够说一说。
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总能微妙地表现出一种情绪。有了解点出版行业的,都知道在行内称老师总不会错。所谓“礼多人不怪”,不知道怎么称呼时,就称呼老师,管作者叫老师,管编辑叫老师,管发行叫老师,管书店老板叫老师,全部统统都没有问题。
但是,也不是一个老师,就放之四处而皆准。有时老师是一种敬称,表示尊重;有时老师还是一种敬称,表示疏远;再有时老师仍是一种敬称,却又表示不够敬重。为什么这么麻烦?
大多数情况,我们和作者都互称老师,业务合作上的公事公办,表达着彼此职业上的尊重。作者尊重我们编辑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我们编辑尊重作者的文字和创作,各种毫无违和感。
而有的时候,在我们这样的充满人情味的社会里,沟通的环节多了,大家比较熟络了,多聊几句,你是哪里人?哦,都是北方人。你是哪里毕业的?哦,还是校友。你哪年出生?哦,原来我们年龄不相上下。那就不要称老师了,显得有距离,怪别扭的,男生编辑可能这时就可以称兄道弟了,女生呢,当然,不但可以互称名讳,还可以再亲昵一点,称“亲爱的”之类了。然而,一旦需要回到公事公办的境地,忽然间的“老师”称谓重出江湖,就颇有生分的感觉,虽然仅仅是一个称呼,隐隐觉得气氛不对了。
我初入行时,称某位作者某老师,领导特意指点我,说要称某院长,一个学校老师有很多,院长只有一个,人家当上院长后,要区别于其他老师,就不要再称作老师了。当时,我心底还挺不服气,暗暗觉得领导真是俗气。不过,经过几次实地称呼老师,亲身以第六感探测到某些时候的若隐若现的非正常磁场之后,对于某些有行政职位的作者,我就乖乖地称呼其行政职位了。也许跟俗气不俗气无关,每个人对别人的期待不同,有些人更希望别人从行政职位的称呼上认可自己,获得尊重。称呼是顺畅交流的基础,那么首先以一种别人愿意接受的称呼来称呼别人,而不是自己执念以为的合适的称呼,应该是顺畅处理关系的起点。这么想,心里就释然一点。
随着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氛围,选择使用适当的称呼,这应该算是编辑和作者打交道的必备沟通技能,同时,我们也从作者对自己的不同称呼中,敏感地捕捉到对方的情绪,将其艺术性地化解,这些都是编辑沟通能力的体现,在工作中,如果多加留意,就会发现其门道还蛮多,总结起来,蛮有趣。
一般不明真相的群众,认为编辑的工作就是成天坐着,话都不用说的伏案工作者。这其实只是真相的一个部分,一个小部分而已,编辑更多地是在与人打交道,与各种人打交道。其中联系最频繁,最密切的,应该要属作者了。 从初期的稿件评估、合同签订、稿件催写、审稿建议,到后期的封面确定、文案商议、稿酬支付等等诸多环节中,遇到不同的作者,会发生不同的故事。只是相互间的称呼就光怪陆离,就有够说一说。
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总能微妙地表现出一种情绪。有了解点出版行业的,都知道在行内称老师总不会错。所谓“礼多人不怪”,不知道怎么称呼时,就称呼老师,管作者叫老师,管编辑叫老师,管发行叫老师,管书店老板叫老师,全部统统都没有问题。
但是,也不是一个老师,就放之四处而皆准。有时老师是一种敬称,表示尊重;有时老师还是一种敬称,表示疏远;再有时老师仍是一种敬称,却又表示不够敬重。为什么这么麻烦?
大多数情况,我们和作者都互称老师,业务合作上的公事公办,表达着彼此职业上的尊重。作者尊重我们编辑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我们编辑尊重作者的文字和创作,各种毫无违和感。
而有的时候,在我们这样的充满人情味的社会里,沟通的环节多了,大家比较熟络了,多聊几句,你是哪里人?哦,都是北方人。你是哪里毕业的?哦,还是校友。你哪年出生?哦,原来我们年龄不相上下。那就不要称老师了,显得有距离,怪别扭的,男生编辑可能这时就可以称兄道弟了,女生呢,当然,不但可以互称名讳,还可以再亲昵一点,称“亲爱的”之类了。然而,一旦需要回到公事公办的境地,忽然间的“老师”称谓重出江湖,就颇有生分的感觉,虽然仅仅是一个称呼,隐隐觉得气氛不对了。
我初入行时,称某位作者某老师,领导特意指点我,说要称某院长,一个学校老师有很多,院长只有一个,人家当上院长后,要区别于其他老师,就不要再称作老师了。当时,我心底还挺不服气,暗暗觉得领导真是俗气。不过,经过几次实地称呼老师,亲身以第六感探测到某些时候的若隐若现的非正常磁场之后,对于某些有行政职位的作者,我就乖乖地称呼其行政职位了。也许跟俗气不俗气无关,每个人对别人的期待不同,有些人更希望别人从行政职位的称呼上认可自己,获得尊重。称呼是顺畅交流的基础,那么首先以一种别人愿意接受的称呼来称呼别人,而不是自己执念以为的合适的称呼,应该是顺畅处理关系的起点。这么想,心里就释然一点。
随着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氛围,选择使用适当的称呼,这应该算是编辑和作者打交道的必备沟通技能,同时,我们也从作者对自己的不同称呼中,敏感地捕捉到对方的情绪,将其艺术性地化解,这些都是编辑沟通能力的体现,在工作中,如果多加留意,就会发现其门道还蛮多,总结起来,蛮有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