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及《笔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他在书法上精通篆书与隶书。篆书,采李斯之法,隶书,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古今,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的称誉。
他著有《笔论》,在《笔论》中,他先谈书前的准备,继谈书写时的要求,把自己对书法之道的理解,用最简洁、最生动的文字呈现在我们面前。
关于蔡邕的《笔论》,还有一个离奇的传说一一魏国的钟繇年少时,跟刘德升入抱犊山学习书法三年,归来后与曹操、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谈论用笔之法。
钟繇突然看见韦诞的座位上有蔡邕论笔法之书,于是就试着向韦诞借来一看,但韦诞没有答应,自此钟繇捶胸痛惜三天,胸捶青了,因而吐血。
曹操用五灵丹之药才救活了他。钟繇对这本书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做梦都想得到,但韦诞始终没有借给他。
等到韦诞死后,钟繇暗地里命人盗开其坟墓,于是得到了它。因此才知道笔力强劲、筋脉畅达者是卓越的,笔力软弱、气脉不通者是有毛病的,从此书法进入妙境。
这个传说充分说明了蔡邕《笔论》的重要价值。
蔡邕的《笔论》原文如下: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 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译文如下:
书法,是抒发书者的性格、情操的。想写字,要先排除俗务杂念.使性情放任恣肆,具有丰富的想象,然后再执笔挥毫。如若为事所迫,即使用中山兔毫笔,也写不出好字来。
写字,先要默坐静思,随意所适以任情寓性,不能乱说话,要心平气和,态度敬重严肃;这种深沉寂静的神采,如同面对至高无上的皇帝那样,字就没有写不好的了。
写字写出的体势,须合乎某种形象。即如坐如行,如飞如动,如往如来,如卧如起,如愁如喜,如虫吃木叶.如利剑长戈,如强弓硬矢,如水火,如云雾,如日月。这些形象,在整个字势中能有所体现,才能称得起是书法艺术。
《笔论》被收入宋代陈思的《书苑菁华》一书,才得以保存流传至今,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授于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邬彤、韦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
可见历代名家书法都受益于蔡邕的《笔论》,真可谓书法史上的丰功伟绩!
他在书法上精通篆书与隶书。篆书,采李斯之法,隶书,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古今,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的称誉。
他著有《笔论》,在《笔论》中,他先谈书前的准备,继谈书写时的要求,把自己对书法之道的理解,用最简洁、最生动的文字呈现在我们面前。
关于蔡邕的《笔论》,还有一个离奇的传说一一魏国的钟繇年少时,跟刘德升入抱犊山学习书法三年,归来后与曹操、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谈论用笔之法。
钟繇突然看见韦诞的座位上有蔡邕论笔法之书,于是就试着向韦诞借来一看,但韦诞没有答应,自此钟繇捶胸痛惜三天,胸捶青了,因而吐血。
曹操用五灵丹之药才救活了他。钟繇对这本书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做梦都想得到,但韦诞始终没有借给他。
等到韦诞死后,钟繇暗地里命人盗开其坟墓,于是得到了它。因此才知道笔力强劲、筋脉畅达者是卓越的,笔力软弱、气脉不通者是有毛病的,从此书法进入妙境。
这个传说充分说明了蔡邕《笔论》的重要价值。
蔡邕的《笔论》原文如下: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 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译文如下:
书法,是抒发书者的性格、情操的。想写字,要先排除俗务杂念.使性情放任恣肆,具有丰富的想象,然后再执笔挥毫。如若为事所迫,即使用中山兔毫笔,也写不出好字来。
写字,先要默坐静思,随意所适以任情寓性,不能乱说话,要心平气和,态度敬重严肃;这种深沉寂静的神采,如同面对至高无上的皇帝那样,字就没有写不好的了。
写字写出的体势,须合乎某种形象。即如坐如行,如飞如动,如往如来,如卧如起,如愁如喜,如虫吃木叶.如利剑长戈,如强弓硬矢,如水火,如云雾,如日月。这些形象,在整个字势中能有所体现,才能称得起是书法艺术。
《笔论》被收入宋代陈思的《书苑菁华》一书,才得以保存流传至今,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授于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邬彤、韦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
可见历代名家书法都受益于蔡邕的《笔论》,真可谓书法史上的丰功伟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