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小陌又逢春全诗
城南小陌又逢春全诗如下: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译文
走在通往城南的道路,越接近越不敢放开步子向前行走;因为到了沈园,心中思绪万千,就更加叫人痛心。 多年过去梅花依然绽放,香味沾染在游客的衣袖上;别致的小桥还是静静地伫立在绿水中,景还是当年景,只是人不在了啊!
注释
1.沈氏园亭:即绍兴沈园。
2.蘸:把物体浸人水中。此指寺桥在水中的倒影。寺桥:又名罗汉桥,即《沈园二首》中所写的春波桥。此桥因在禹迹寺南,故又名寺桥。
3.小陌: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4.玉骨: 指唐婉。泉下:黄泉之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墓穴。旧时迷信也指阴间。
5.墨痕:指作者五十年前书于沈园墙壁上的《钗头凤·红酥手》。鏁(suǒ):古同“锁”,封住,封闭。
创作背景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陆游八十一岁。这年冬十二月二日,陆游梦中来到城南沈园,接近沈园时,他想去,但又怕去,怕那里的一切都让他伤心。但他还是一步步走向沈园,去那里睹物思人,最终走进了沈家园。园中一派冬尽春来的景象,梅花盛开,幽香拂袖。岸柳绿了,池水涨了。而他所思念的佳人玉骨早朽,只留下壁间风尘侵蚀的斑斑墨痕。梦中新与旧、荣与枯的对比,在陆游心中留下了复杂而斑斓的投影。一梦醒来,他追忆梦境写下这组诗。
赏析
诗中用风景依旧、物在人亡的手法引起思念之情。
“城南小陌又逢春, 只见梅花不见人。”写在沈园的城南小路上又迎来了春天,梅花依然盛开,却不见在此相逢过的亲人。物在人亡,美景带来的是心情的沉痛。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鏁壁间尘。”这是从侧面落笔,不正面说诗人对唐琬的情感经久犹存,而是说唐琬已化成为地下的黄土,那当年写在墙上的《钗头风》的墨痕,也让尘土给遮盖住了。情在词外,诗人将唐婉的形象以及那《钗头凤》的题词牢刻心上,是永远无法磨灭的。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年),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城南小陌又逢春全诗如下: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
(南宋)陆游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
全诗译文及赏析:
城南的小路又迎来了春天,只见路边的梅花依然在盛开,然而却不见当年在此相逢的亲人了,世界上的病痛有很多种,只有相思病无人可治、无药可医。
这是陆游八十一岁时写的回忆原妻唐婉七绝。诗人目睹旧物,触景生情,回忆起同唐婉在沈园相会情形,更加痛切肺腑。首句写“行”,二句写“情”,写“行”用“已怕”,写“情”用“更伤”,一种悲痛的心情流露已尽。
三四两句,“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寺桥春水生”,进一步运用反衬的手法,写梅花香、春水桥,用“在”、“生”二字写景物,加倍显出诗人当时心情的悲愁。
陆游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全文如下: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