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平阳公主,有这个人吗???
展开全部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事迹说说
解析: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平阳公主的排行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般根据李氏兄弟的年龄差别,即李建成和李世民相差十岁,李世民和李玄霸同年,和李元吉差不到两岁,这样推断,平阳公主最大的可能就是李建成的妹妹 ,李世民的姐姐。
平阳公主在李渊太原起兵前就嫁给了柴绍。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起兵前让家人亲戚逃回太原,其中包括儿子建成、元吉,女婿柴绍等人。这时柴绍和平阳公主在京城洛阳(柴绍家在洛阳),柴绍接到李渊的信后,对 平阳公主说:“你老爸要造反,我想去和他会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平阳公主立刻说:“你尽管一个人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到时候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丢下老婆独自逃走了。
不过话说回来,当时估计确实情况紧急,路上说不定好还要和人打架,带着个女人逃命估计很难。史书记载,李家最小的孩子,李渊的妾万氏所生的李智云,当时只有十四岁,李建成觉得带这幺小的弟弟逃命很困难,就没有带他一起走,这样,他被隋室官吏捉住,送了命。 另外李家还有一大堆女眷和孩子,在十四岁的李智云都不能携带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她们能够跟着李建成李元吉一起逃跑。如此看来,李建成抛弃幼弟逃亡太原,也不是什么不可以原谅的事,作一个猜测,在当时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他只能带少数有勇力的人逃走而已(李元 吉虽然年纪也不算大,十六岁,但他是李家兄弟里最强悍的一个,应该能和李建成一起走)。其他的人,大概包括李建成自己的子女吧(李建成当时已经29岁),李建成也是带不走的!所以柴绍扔了老婆跑掉,并不被人诟病,也没有说李渊因为这样不高兴。
无论如何,现在平阳公主已经被老公丢下一个人留在洛阳,不过如果她被捉住就不是秀宁了。大概当时确实对李氏的女眷不太在意,她又是嫁出去的女儿,所以平阳公主得以回到李家在武功县的别宅(李世民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应该是李家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吧),遂散家资 ,招引山中亡命之徒,得到数百人,起兵响应李渊。又派家僮马三宝说服附近的“盗贼”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投诚,攻克长安附近不少县城。她严明法令,禁止士兵抢劫,附近的人都来投奔,最后集结兵力七万人之多,威振关中。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只怕笑得胡桃皮般的脸又多了几道皱纹,于是乐颠颠地派柴绍带了几百骑兵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 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与平阳公主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当然,这个娘子军和红色娘子军不一样,红色娘子军里的战士主要是女性,而这支军队主要还是 男人打仗,被称为娘子军是因为它的统帅被人称为“李三娘子”(当时人们称年青女子为娘子)。唐军能南渡黄河进入关中,不作一战就包围长安,然后很快攻克之,平阳公主的功劳是至关重要的。关中平定之后,这才被封为"平阳公主",因为独有军功,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只到她死去。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湮没的,但不难推测,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应该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例如赫赫有名的娘子关,就是因为平阳公主率军驻 守于此才得名。娘子关原名苇泽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是联系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咽喉。因此,娘子关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的要地,而李渊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平阳公主来守卫,足见对她军事能力的充分信任。
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书上突如其来地记载了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有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李渊则说:“鼓吹就是军乐 ,从前公主亲临战阵,擂鼓鸣金,参谋军务,古时候有这样的女子吗?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诏命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
问题描述:
事迹说说
解析: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平阳公主的排行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般根据李氏兄弟的年龄差别,即李建成和李世民相差十岁,李世民和李玄霸同年,和李元吉差不到两岁,这样推断,平阳公主最大的可能就是李建成的妹妹 ,李世民的姐姐。
平阳公主在李渊太原起兵前就嫁给了柴绍。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起兵前让家人亲戚逃回太原,其中包括儿子建成、元吉,女婿柴绍等人。这时柴绍和平阳公主在京城洛阳(柴绍家在洛阳),柴绍接到李渊的信后,对 平阳公主说:“你老爸要造反,我想去和他会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平阳公主立刻说:“你尽管一个人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到时候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丢下老婆独自逃走了。
不过话说回来,当时估计确实情况紧急,路上说不定好还要和人打架,带着个女人逃命估计很难。史书记载,李家最小的孩子,李渊的妾万氏所生的李智云,当时只有十四岁,李建成觉得带这幺小的弟弟逃命很困难,就没有带他一起走,这样,他被隋室官吏捉住,送了命。 另外李家还有一大堆女眷和孩子,在十四岁的李智云都不能携带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她们能够跟着李建成李元吉一起逃跑。如此看来,李建成抛弃幼弟逃亡太原,也不是什么不可以原谅的事,作一个猜测,在当时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他只能带少数有勇力的人逃走而已(李元 吉虽然年纪也不算大,十六岁,但他是李家兄弟里最强悍的一个,应该能和李建成一起走)。其他的人,大概包括李建成自己的子女吧(李建成当时已经29岁),李建成也是带不走的!所以柴绍扔了老婆跑掉,并不被人诟病,也没有说李渊因为这样不高兴。
无论如何,现在平阳公主已经被老公丢下一个人留在洛阳,不过如果她被捉住就不是秀宁了。大概当时确实对李氏的女眷不太在意,她又是嫁出去的女儿,所以平阳公主得以回到李家在武功县的别宅(李世民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应该是李家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吧),遂散家资 ,招引山中亡命之徒,得到数百人,起兵响应李渊。又派家僮马三宝说服附近的“盗贼”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投诚,攻克长安附近不少县城。她严明法令,禁止士兵抢劫,附近的人都来投奔,最后集结兵力七万人之多,威振关中。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只怕笑得胡桃皮般的脸又多了几道皱纹,于是乐颠颠地派柴绍带了几百骑兵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 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与平阳公主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当然,这个娘子军和红色娘子军不一样,红色娘子军里的战士主要是女性,而这支军队主要还是 男人打仗,被称为娘子军是因为它的统帅被人称为“李三娘子”(当时人们称年青女子为娘子)。唐军能南渡黄河进入关中,不作一战就包围长安,然后很快攻克之,平阳公主的功劳是至关重要的。关中平定之后,这才被封为"平阳公主",因为独有军功,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只到她死去。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湮没的,但不难推测,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应该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例如赫赫有名的娘子关,就是因为平阳公主率军驻 守于此才得名。娘子关原名苇泽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是联系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咽喉。因此,娘子关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的要地,而李渊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平阳公主来守卫,足见对她军事能力的充分信任。
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书上突如其来地记载了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有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李渊则说:“鼓吹就是军乐 ,从前公主亲临战阵,擂鼓鸣金,参谋军务,古时候有这样的女子吗?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诏命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