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发展史的现代医学

 我来答
健康达人雷恩
2022-10-14 · TA获得超过244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8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3.1万
展开全部

现代的医学现代科学技术,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由“整理材料”的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综合起来的体系。

近代医学经历了16~17世纪的奠基,18世纪的系统分类,19世纪的大发展,到20世纪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发展为现代医学。

20世纪医学的特点是一方面向微观发展,如分子生物学;一方面又向宏观发展。

在向宏观发展方面,又可分为两种:一是人们认识到人本身是一个整体;二是把人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体来研究。

20世纪以来,基础医学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基本理论的发展,它有力地推进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

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在20世纪才开始出现。

20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学的进步。

各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这形成现代医学的特点之一。

20世纪以来医学主要成就如下:

内科治疗方面的进步。

19世纪后半期,由于药理学的进步,在治疗上虽有了一些改进,但对多数疾病仍无能为力,尤其对一些已知道病源的传染性疾病。

20世纪化学治疗和抗生素的发明,才改变了这种局面。

1908年德国P.埃尔利希 (1854~1915)和日本秦佐八郎(1873~1938)发现606能治疗螺旋体疾病,开创了化学疗法的先声。

1935年G.J.P.多马克(1895~1964)研制成磺胺药,能治多种细菌所致疾病。

1928年英国的A.弗莱明 (1881~1955) 发现青霉素有杀菌能力,1941年后H.W.弗洛里(1898~1968)和E.B.钱恩(1906~1979)将青霉素用于临床。

1944年美国S.A.瓦克斯曼(1888~1973)发现链霉素能治疗结核病。

其后新抗生素相继出现。

这些特效疗法是治疗史上划时代的进步。

1922年F.G.班廷(1891~1941)提取胰岛素成功,可用以治疗糖尿病。

20世纪后半期新药物,包括新抗生素的不断出现,使某些疾病的疗效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治疗方法也有明显进步,例如联合化学治疗的应用从对白血病的治疗到对其他某些肿瘤治疗的发展;要素饮食、静脉高营养疗法在重症衰弱病人的应用;免疫疗法等。

这些药物和疗法使得一些慢性病、难治之症改变了预后,提高了疗效。

电除颤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呼吸器等医疗仪器不断改进,使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②诊断技术的发展。

W.C.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到20世纪初 X射线诊断便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手段。

最初用于观察骨骼状态,1906年借助铋糊检查胃肠运动,以后又改用钡餐、碘油等进行 X射线造影。

此后重要的诊断技术进展有:心电图(1903)、梅毒血清反应(1906)、脑血管造影(1911)、心脏导管术(1929)和脑电图(1929)。

50年代初超声波技术应用于医学,60年代日本采用光导纤维制成胃镜,现在临床已有多种纤维光学内窥镜得到应用。

70年代后,电子计算机 X射线断层成像(CT)以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后,微小的病灶都能发现。

化验诊断方法也得到发展,如敏感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可测定微微克水平的体内成分含量。

其他各种电子仪器在临床各科室也应为应用,如心肺监视器、γ-照相术、电子计算机也应用于诊断系统。

1960年可借助羊水检查诊断胎儿血友病,1967年已能进行产前的遗传病染色体检查,1968年发现测定羊水中酶活性的方法,可用以诊断先天性代谢缺陷。

70年代可测定羊水中甲胎蛋白以诊断胎儿畸形,产前诊断达到新水平。

③内分泌学。

1901年高峰让吉分离出肾上腺素,不久,促胰液素也被提取出来,人类开始认识体液调节的功能。

以后甲状腺素、胰岛素、各种性激素等相继分离提纯,40年代提取出了肾上腺皮质激素,50~60年代分离出了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60年代提出第二信使学说,阐明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推动内分泌学向分子领域发展。

④营养学。

20世纪以前,营养作为一个学科名词还很少出现在文献中。

进入20世纪后,营养学得到很大发展。

首先蛋白质在营养上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楚。

英国生物化学家F.G.霍普金斯(1861~1947)和E.威尔科克1906年在剑桥大学、美国生物化学家T.奥斯本和L.B.门德尔1916年在耶鲁大学的研究,证明蛋白质有的营养价值高,有的则营养价值不完全。

30年代,美国的W.罗斯等花了五、六年时间搞清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差别,1938年证明了人类需要 8种必需氨基酸。

第二是维生素的接连发现,如维生素B1(C.芬克,1913);维生素A(E.麦科勒姆和M.戴维斯,1913);维生素D(O.罗森海姆,和T.韦伯斯特等,1926);维生素C(A.圣捷尔吉,1928);维生素B2(R.库恩等,1933);维生素E(H.埃文斯等,1936);维生素B6(S.莱普科夫斯基等,1938);维生素K(P.H.达姆和D.福克斯,1948)等。

第三是20世纪后半叶认识到锌、铜、锰、钴、钼、碘等微量元素的重要作用。

由于营养学知识的进步,人类搞清了各种营养素缺乏病的病因,便有可能采取“强化食物”等措施来加以防治;使也“完全胃肠外营养法”成为可能。

1968年S.杜德里克等首先报道的这一治疗方法,可有效地挽救由于消化道功能障碍等原因而发生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的生命。

⑤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是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等)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来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促进了分子医学的发展及人类对“分子病”的认识。

总的来说,分子生物学兴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的影响已渐渗透到生物学和医学各个领域,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如分子遗传学、分子细胞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免疫学等。

这将对医学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⑥医学遗传学。

经典遗传学在20世纪初取得很大进展,通过家系调查已搞清许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但只有在分子生物学兴起后,人们才逐渐能够在基因层次上探讨遗传病的发病机理。

以后陆续明确了许多疾病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产生缺陷的功能蛋白(如血红蛋白及各种酶),最后产生各种相应的症状(如贫血及各种代谢障碍)。

目前已能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技巧在产前诊断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分子遗传学家还在研究将正常基因引入遗传病患者的可能性及途径。

⑦免疫学。

20世纪后,一系列的预防疫苗相继研制成功,对控制许多传染病效果显著。

20世纪初便已发现人体内可有抗自身组织的抗体。

1942年发明免疫荧光技术后更得以确证自身抗体的广泛存在。

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免疫耐受现象并在实验动物中成功地诱发了耐受状态,这导致细胞系选择学说的出现。

这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免疫的作用不限于抗感染,它能识别“己”与“非己”从而维持机体稳定性。

此后免疫学的进展层出不穷。

50年代发现胸腺与免疫有关,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也得到阐明;60年代 T细胞、B 细胞作用的发现,70年代中叶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诞生。

1974年N.K.耶纳提出免疫网络学说。

在临床应用方面,免疫学技术作为诊断方法可说始自世纪之初,但最突出的贡献应说是组织和器官移植。

免疫学现已成为影响生物学和医学最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

1971年世界免疫学会上一致认为免疫学应从微生物学中分出成为一独立学科。

它包括:免疫化学、免疫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免疫病理学、临床免疫学、肿瘤免疫学和移植免疫等。

⑧手术学科的发展。

20世纪初,K.兰德施泰纳发现血型,通过配血使输血得以安全进行。

这时也开始应用局部麻醉法,40年代肌肉松弛药在临床应用,其后抗菌药应用于外科。

这些解决了外科治疗的基本问题。

此后外科领域内各专业相继独立。

如脑外科、心血管外科、矫形外科、消化外科及整形外科等等。

现代神经外科是从20世纪才开始,60年代以来进展很快。

电子计算机 X射线成像检查是70年代诊断技术的一项重大进展,提高许多颅内疾病,特别脑出血、颅内肿瘤的诊断率。

在一些神经外科中心,CT及磁共振已取代其他造影检查。

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扩大了手术领域,提高了难度较大的颅内复杂病变手术的成功率,并使某些过去不能手术的疾病得到治疗的机会。

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进展比较突出。

脑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由50~80%降低到 3%左右。

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的成功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开展了新的途径。

脑胶质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的治疗和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也有一些进展。

显微外科技术发展很快,用得最普遍的是周围神经修复。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发展,使移植及再植外科达到新的水平。

还使活骨游离移植成为现实。

显微外科技术还把断肢再植,特别是断指再植推向新的水平。

⑨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

1913年A.卡雷尔就提出把器官取下、培养、移植的观点。

1933年异体角膜移植成功,1954年孪生兄弟间肾移植首获成功。

其后,随着免疫学的进步,肝移植(T.E.施塔茨尔,1963)、肺移植(J.D.哈代,1963)、胰腺移植(C.W.利勒海,1966)先后完成,1967年南非外科医生C.巴纳德进行首例心脏移植。

骨髓移植也取得很大成就。

牙科医师也正试验将儿童的牙齿胚粒移植到成人牙床内使生新牙。

4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更直接进入医学领域,医学与生物学、化学、电子学、数学、力学、高分子化学、工程学等融为一体,出现了生物医学工程学,各种人造器官是其成就之一。

1945年荷兰人W.J.科尔夫经二年研究和应用,将人工肾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首获成功;以后他又开始在美国研制人工心脏;1962年斯塔尔采用人造球形瓣膜更换二尖瓣成功;50年代人工心肺机、人工低温术在临床的应用,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得以进行。

1982年美国医生给一位61岁的心脏病患者植入“贾维克-7”型人工心脏,使这一领域进入一新阶段。

50年代后期,生物医学工程学成为独立学科,除人工脏器外,尚研究人工关节、假肢,人工感官等。

60年代激光应用于临床。

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首先用于眼科。

⑩精神病学。

20世纪初德国的E.克雷佩林 (1856~1926)曾用著作和讲演等方式介绍精神病的分类方法,并阐明早发性痴呆等的意义,使精神病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一。

维也纳的S.弗洛伊德(1856~1939)创“精神分析”学说,认为精神作用影响潜在意识,性的本能与这种作用有重要关系。

1930年之前,很少有效的精神病疗法。

如1918年曾用疟原虫接种治疗麻痹性痴呆。

30年代,胰岛素治疗休克和电休克疗法先后应用于临床,这成为化学治疗应用之前精神病的两大治疗方法。

1950年氯丙嗪合成,1952年P.迪莱将其用于精神病人获得成功。

后又发现利血平的疗效,于是精神病治疗进入化学治疗的阶段。

20世纪后半叶讨论心理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如心身医学以及行为医学等相继出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