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什么剧啊??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簧”)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
京剧,又称京戏,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京剧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剧和汉剧,并吸收了梆子、昆曲、秦腔、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起源和形成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调),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与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 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
京剧,又称京戏,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京剧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剧和汉剧,并吸收了梆子、昆曲、秦腔、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起源和形成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调),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与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 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