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有出息?听科学家怎么说

 我来答
清宁时光17
2022-08-30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30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3.5万
展开全部

朋友参加家长会,老师跟她说:“ 你家孩子各方面都不错,就是性格太内向了。 希望家长能多引导引导,下学期开朗活泼一些。”

朋友知道老师是好意,她也时常担心孩子内敛的性格,在集体中不受欢迎。但由于她自己性格偏文静,便忍不住有些疑惑: “内向,真的是一种性格缺陷吗?”

无独有偶,布谷妈看过一期TED演讲,主讲人苏珊·凯恩,在9岁时也遇到过类似的困惑。

那年她参加夏令营,妈妈为她整理好行李箱,里边装满了书。这对她来说,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她们家的日常活动就是看书。

她以为的夏令营,是十几个女孩围在一起惬意地看书。 但没想到,夏令营更像是个派对,一群人吵吵闹闹。 她好不容易等到派对结束,便急匆匆赶回宿舍看书。

当她捧起书时,同宿舍的一个女孩问她:“你怎么这么安静?” 当时,她意识到,自己好像不大合群。

但她依然选择一有空就窝在床上看书,终于没多久,她的领队就忧心忡忡地走过来说:“你要努力使自己变得外向一点。” 言下之意就是:“你这样子,大家很难喜欢你。”

虽然很不情愿,但她还是选择了放下书本,融入喧闹的团队中。

经历了这样一个事, 她开始变得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应该改变自己,努力变得外向起来?”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正常”,她放弃了作家梦,选择了律师这个行业。她也尝试参加各种聚会,逼自己融入社交。

但兜兜转转很多年后,她最终还是回归写作,当了一名作家。 而努力使自己变得外向这些年,对她来说,不仅是一种错误,更是一种损失。

有人说,这只是个例,内向性格终究是不好的。真是这样吗?

一到放假,就经常听到身边有父母这样说自家孩子:

“天天呆在家,也不知道出去找同学玩。你看谁谁谁,一有空就和这个聚和那个聚,人家多开朗大方啊。你这每天闷在家,怎么交得到朋友?”

在我们的意识里,外向爱出门浪的孩子 “吃得开、善交际、有出息” ,而内向宅在家的孩子易 “被排斥、没朋友、常吃亏”

然而根据卡尔·荣格的理论,一个孩子喜欢“独处”或是“热闹”,这是他性格的因,并非果。

这么说吧,我大部分时间都喜欢安静地待着,当然,偶尔也怀念一群人热闹的时候。(卡尔·荣格认为,世界上没有纯外向或纯内向的人,一般两者兼有,只是多少的问题。)

你可以把我想象成一个遥控器 ,当我没电的时候,我需要通过休息或独处,从我 自身内部来补充能量 。这就 像给遥控器安装一节电池,它自己就充好电了。

但如果是 外向性格 的人,当他觉得没电时,他急需从朋友、社交中获得能量。 这就像给遥控器找一个充电器,从外源获取力量。

所以,社交,对于内向的人来说,是在损耗能量,而对于外向的人来说,则是补充能量。相反,独处是给内向的人充电,而对于外向的人来说,则是一种损耗。

孩子爱“热闹”还是爱“独处”,不是他性格选择的结果,反倒是他性格形成的原因。

孩子的性格,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呢?

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科学家们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他们做了一系列实验。

他们给6个月大的婴儿准备了些玩具,比如一碰就会突然弹出小丑的盒子、走着走着突然翻跟头的狗、以及带着面具的陌生人。

通过观察,科学家们发现,在婴儿身上,就已经具备了成年人的三种基本气质: 谨慎、平静和活跃

从小就表现出来的这种气质,是一个孩子性格的起点。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自觉适应他们的个性,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环境。 而这样后天的互动,又塑造了他们的性格。

孩子的“内向”和“外向”,就像一枚硬币有正反面一样,并没有好坏之分,这是他独特的个性。 不管是外向,还是内向,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礼物。

内、外向的孩子,各有各的优势。

外向的孩子就不用说,在我们的意识里,普遍认为他们长大后会更有出息。因为他们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性格开朗受欢迎,说话大声自信,容易被人记住。

外向孩子的种种表现,似乎都指向一个词----“领导力”。 他们这样的性格,长大更易成为有决策力、信服力的领导。

但其实有研究表明,在领导者中,内、外向性格的人占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格兰特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内向的领导比外向的领导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发现,内向的领导者跟下属相处时,会倾向让他们自由发挥。而外向的领导,会无意识传达自己的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员工的创造力。

在我们所知的伟大人物中,有很多就是内向性格的人。

比如 达尔文 ,如果他天天忙着社交、应酬,他就不会在独处中思考出生物进化论。

比如 村上春树 ,若不是拥有安静的性格,他也就不会埋头写出那么多享誉世界的著作。

还有 比尔盖茨 ,相比与人接触,他更爱呆在房间里自己研究技术。

又比如 巴菲特 ,如果独处对他来说是一种损耗,他也就不会持续几小时埋头在工作中。

正因为内向性格的力量,让他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人生,达到了无人能及的成就。

之前看到一位妈妈,为逼儿子变得外向,规定他每天必须主动跟10个陌生人打招呼,并且强行把他推到人群中去。

我们常常因为偏见和误解,要求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大方。 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假外向”,并且出现严重的社交恐惧。

面对孩子不同的性格特质, 父母不妨放下焦虑,把孩子放到合适他的环境中去,让他的天赋发挥到最大。

如果我们担心内向的孩子不合群,可以 适当地鼓励 :“要不我们尝试一下,去跟大家交流一分钟怎么样?也许你会因为交到新朋友而开心呢。”

如果孩子愿意尝试,那我们 循序渐进,慢慢增加孩子的社交时长 ,让他能缓慢接受这样一个过程。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更想自己呆着,那我们也 不要强迫,尊重他的意愿就好。

另外,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不懂事”、“害羞”的标签。

有时候孩子不喜欢跟客人交流,碍于面子,我们会无意识地贬低自家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或者跟客人解释:“我家孩子就是害羞,别见怪。”

这样的话语,会加深孩子对自我的认知错误 :“我这样的性格是不好的。” 这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孩子内向也好,外向也罢,他的性情,从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奠定基础了。我们与其试着改变他,不如遵照他的发展规律,给予更多的包容和耐心,让他以自己的方式积累能量。

指不定,我们也能培养一个大作家,或者下一个比尔盖茨。你说是吗?

更多精彩推荐:

同样是生孩子,为啥我们要坐月子,外国妈妈反而能喝冰水?涨知识

《窗边的小豆豆》:从问题小孩,到天才孩子,仅教育上的一念之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