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抑郁症?

 我来答
夕志画5204
2022-07-27 · TA获得超过348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3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78.6万
展开全部
如何看待抑郁症患者?把抑郁症换成胃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等,你就知道答案了。如何看待一个有胃病、或心脏病、或高血压的人?大概都没人会问这种问题吧?所以,如何看待一个普通疾病患者,就如何看待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这个病比较容易被误解,一种误解是看的太轻,觉得根本不是一种病,不过是患者自己矫情脆弱而已,而另外一种误解呢,则把抑郁症患者看成疯子一样,觉得得了抑郁症随时会伤害别人。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抑郁症患者思维是很清晰的,只是感受不到快乐,浑身没劲,觉得活着没意思,悲观自卑,以及失眠头痛等等症状而已,并不是失去理智,疯疯癫癫,也不是矫情脆弱,想不开。

其实如何看待抑郁症患者,最痛苦的是家属。很遗憾,我既是抑郁症患者,又是焦虑型抑郁症患者家属。我也常常被我妈折磨的要死要活,有时候实在受不了她反顾问我一些问题,还带着哭腔。但我也常常很心疼她,一般我自己状态比较好时,都会耐心地一遍遍告诉她,她担心的问题不会发生。所以对于家属,陪伴患者时,自己先得比较 健康 ,如果自己也是个抑郁症患者,就会比较麻烦。而且还需要耐心,明白那只不过是患者病态表现,并非性格如此,或故意闹。

1、从患者地角度说:当你感到抑郁地时候,不要马上就给自己扣上一项“抑郁症”地帽子,也不要害怕负面情绪地出现,不要在情绪低落、心情不好地时候,对照一些抑郁症诊断地测量表,一一对照入座,就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了,应到专科精神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确诊一下。

如果真地得了抑郁症,首先应该学会寻求帮助,谁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完全孤立,我们都有自己地家人和朋友,而抑郁症或许会使我们把自己封闭起来,断绝与外界地来往,这个时候,必须先建立对他人地信任,寻求外界地帮助,要学会鼓励自己,而不是孤立自己。

2、从家属地角度说:如果你地家人患上抑郁症,作为家属来说,不要一味地埋怨和指责,患上抑郁症不是他(她)的错,他(她)现在更需要的是鼓励和关心,你所能做的是陪同一起去医院诊断,听取医生的建议,督促按时服药,鼓励多外出运动,多和他交流谈心,了解使他(她)患上抑郁症的病因,有针对性的帮助。

3、从 社会 的角度说: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但不是恐慌。每个人都有患抑郁症的可能,了解抑郁症知识、普及抑郁症知识,对自己可以起到一种预防作用,你只有了解了抑郁症,有了基础的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才能在平时注意预防,及时排解不良情绪,降低和减少抑郁症发作几率。就像我们了解艾滋病知识一样,不是说你吸毒或者是性生活不检点才需要注意,只有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去杜绝和预防自己感染艾滋病。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它不能说明你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你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总之,抑郁症与感冒没有任何区别,它只是一种普通的疾病。其实,神经衰弱基本上就是抑郁症,既然我们能勇敢的说自己得了神经衰弱,为什么就不能告诉别人,自己得了抑郁症呢?这纯粹是一个观念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得抑郁症可能说明你是优秀的。天才总是要抑郁的。

生活在当今这个 社会 ,压力那么大,空气污染那么严重,而我们呢?一定要有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快,不要陷入自设想象的心理漩涡。人生苦短,不论有什么事都是短短十寒暑,何必以不悦的心情面对每一天,凡事都要报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期以增加个人生命的彩度和亮度[微笑]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见古文观止》欧阳修《送杨寘序》),“幽忧之疾”就是抑郁症。这是我知道的最早的抑郁描述,可见这个病早已有之,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个人 探索 此疾十数载略有心得,我遇到的案例归纳如下:1.此类人头脑灵活运转少有闲暇,2.心底善良,太在意他人评价(自已在他人心中的形象)3.看事偏颇易钻牛角,自认见识独特,专注而流于一隅4.理想化,沉于内心善于冥想麻痹自我,想多做少5.不重物质偏重精神6.遇事浅尝辄止不能尽力拼搏,却寄希望于下次……不如意次数多了,影响心情和能力以及自我评判!7.不是没有热心激情也不是没有能力,更不是冷漠。8.难以专注某事,除了自我否定。

综上所述:1.心病还需心药医,意识深处处于矛盾之中,答疑释惑用见解开启心扉2.告诉他,不是同情而是理解,破除壁垒增其见闻3.劳其筋骨放松精神……简单说:1.陪伴,潜移默化的引导,不能强力干预2.有效运动,是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术。

抑郁症,是困扰世界的第四大疾病,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双重伤害且恢复漫长又困难。在中国,一大部分人现在仍然认为抑郁症离自己遥远而又陌生,是时候警醒了。由于中国的心理 健康 发展和干预比西方晚上百年,如果发生了深度抑郁症,在西方科学的心理治疗干预下,治愈率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中国只有百分之八左右。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发生因为抑郁症而导致的自杀悲剧,面对抑郁症,我们应该惊醒,正视,面对和解决。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抑郁症,任何一种疾病都有它特有的发生发展规律,抑郁症也不例外。早期的抑郁症状心情低落且持久,不喜欢交流,对任何事物提不起兴趣,并伴有悲观厌世的情绪,这个时候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中后期的抑郁症患者意志迟缓,行动迟缓,伴有交流障碍,没有规律的睡眠,身体机能下降,认知能力下降,悲观厌世,有自杀倾向。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看待抑郁症就像看待所有疾病是一样的,众所周知,抑郁症自杀率高,但现在朋友很大一部分人群不能接受自己得了抑郁症,对抑郁症也不是很了解,以至于不能及时接受治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抑郁症 。

抑郁症以情绪低落、没有高兴的体验,精力下降为主 ,逐渐抑郁的情绪会影响生活,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接触人,心烦焦虑,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夜间睡眠差,白天没精神,对生活逐渐失去兴趣,甚至有自杀的想法。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躯体不适感,觉得周身不适,浑身不舒服。

在临床中,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我说他这种情况是情绪问题,可能是抑郁症,患者反应很大“我可不是精神病,抑郁症不就是精神病了吗?”,人们对于精神疾病还存在很大的误解。人们口中所说的精神病,我们统称为精神类疾病,精神类疾病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包括很多种疾病,疾病有轻有重,抑郁症只是其中的一种,睡眠障碍,焦虑都属于精神疾病,每个人都有生活压力,正常人也会出现情绪不好,得了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面对,一味地回避是没有用的,所以正确认识抑郁症才是重中之重。

压力大、节奏快、信仰缺失,内心已经迷失了方向。

谁也不想得抑郁症,可是它说不好哪天就找上门来了。所以,对待抑郁症,不要把它看的太恐怖、太绝望。就当自己得了一种病,它是可以好起来的,但是需要耐心和信心。就好像那些戒毒的人,过程是痛苦的,但当你坚持下来,不自我放弃,最终你能治好你自己。而你也会从中获得成长。

抑郁症是一个让大部分人无法启齿的病症,如果你不想告诉家人、同事、朋友,而又压抑难过,那就找心理医生去倾诉发泄,不要指望心理医生可以彻底治好你,但在这个过程中起码你可以得到发泄。另外自己要多读书,心理的、宗教的、哲学的等等各方面的书,在这个过程中,会提升你的认知。

心中要永存希望,不管时间是长是短,要坚信有好起来的一天。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这是摘自百度对于抑郁症的解释,事实上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来自家人、 社会 、朋友的观点大多是模糊不清的,只是单纯以为心情不好,现阶段不舒服,甚至则有部分负面评论,说人做作、不踏实。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很多人并不以为自己是病人,这是因为长期所处生活的引导,让他觉得这无关紧要,正如你听到一个人有艾滋病会觉得恐惧一样,都是长期的外来干扰引发的认知。

对于身患抑郁症的患者,能接受心理导师的引导是最好不过的,不过很多人一开始只是归结于简单的失眠、不安等情绪的影响,忽视最重要的看病,所以一般的治疗都已经是严重时期了。希望人们能摆脱对这种病的负面看法,能够早日发现治疗。

而对于身边有抑郁症的朋友呢,希望能给他们多一些照顾,在孤单的时候多给予一些陪伴。当然抑郁症的周期是不确定的,一个小小的因素都能重新释放它的威力,所以在相处的时候,希望你们都是善良的天使,一定要一直陪伴。

抑郁症的发生和遗传、个人人格、家庭关系、成长经历、患有一些疾病、妊娠、颅内颅内内分泌紊乱等密切相关!

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常常表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思想悲观、对过往的事 情感 到愧疚、对未来的生活失去希望,严重的患者可能有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抑郁症的患者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坚持服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必须要有家属看护,以免发生不好的事!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目前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患病率还在逐步提升,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

现阶段我国对抑郁症的医疗防治还处在识别率低的局面,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专业的治疗。同时,抑郁症的发病已逐渐开始年轻化、低龄化。

所以,对抑郁症的科普、防范、治疗工作变得异常重要,抑郁症防治早已被我国列为精神卫生工作的重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