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殖牛蛙?
展开全部
养殖好牛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x0d\x0a\x0d\x0a1、定期巡池、及时记录\x0d\x0a每天早晨与傍晚必须巡视养殖池,及时记录气温、水温、水质、蝌蚪生活状况(如有无浮头现象,上次饵料吃剩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刚孵出的蝌蚪以及变态高峰期的蝌蚪,尤要注意观察及管理。\x0d\x0a\x0d\x0a2.控制水温与水位\x0d\x0a最适宜的水温为23~30℃,若水温高于35℃,则要及时换水。将原池水排出1/4~1/2,引进水温较低的清洁水。如水质污染,也需采取类似的换水措施。\x0d\x0a水位一般宜保持水深40~60厘米左右。养小蝌蚪或水温较低时,水位宜低些,相反则应高些。\x0d\x0a\x0d\x0a3.控制水质\x0d\x0a蝌蚪池的水质应清洁,水中溶氧量应大于3毫克/升,盐度小于2‰,pH值6.6~8.2之间。水质的好坏一般可用肉眼看水色来估测:\x0d\x0a瘦水:水较透明,水中浮游生物较少。\x0d\x0a较肥水:草绿带黄--较混浊。水中绿球藻、隐藻类很多,还有部分黄绿藻。\x0d\x0a肥水:淡黄褐带绿--混浊度较小。水中蛙藻、金藻、黄藻较多,还有部分绿藻。黄褐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含蛙藻。油绿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为隐藻和绿球灌。一般用发酵后的粪肥施于池水中多呈此水色。\x0d\x0a病水:红色带棕--混浊。水中含有大量繁殖的红色甲藻。蝌蚪吃后不消化,且污染水质,使蝌蚪中毒。抢救办法是及时移走蝌蚪,然后清理池塘。\x0d\x0a水质的恶化(病水),除因某些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引起外,还可能由于腐殖质发酵、食物残渣腐烂、水中缺氧,水源被工业及生活用水污染,蝌蚪因病虫为害致死而尸体腐烂、病菌蔓延等原因引起。\x0d\x0a水质污染变质现象一经发现,则要采取换水的办法解决,换水时不要猛然使水温等生态因子差异太大,一般换水量为1/4~1/2,并注意掌握换水时间。养殖蝌蚪最好处在肥水及较肥水中,在人工投饵的情况下,处在瘦水中也可以。\x0d\x0a\x0d\x0a4.经常保持池水清洁卫生\x0d\x0a(1)发现水面有悬浮杂物、浮膜、死去的蝌蚪等动物,要及时捞出处理。\x0d\x0a(2)饵料台要经常取出洗刷、用漂白粉液消毒或日光曝晒杀菌。蝌蚪吃残后留在饵料台上的食物,要及时清除,以免在池水中腐烂。\x0d\x0a(3)经几个月饲养后,池底如积有污泥及洒施后沉水的食物残渣,要及时清除。\x0d\x0a\x0d\x0a5.及时处理蝌蚪严重浮头现象\x0d\x0a水温较高时,黎明前后蝌蚪一般在水面上浮头,此外天气异常闷热也会浮头,此时必须立即换水或开增氧机。\x0d\x0a\x0d\x0a6.做好扩池工作,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x0d\x0a一般情况下,刚孵出至10日龄的蝌蚪养殖密度以每平方米1000~2000尾为宜;11~30日龄以500~1000尾为宜;30日龄至变态为幼蛙之前以100~130尾为宜。密度的确定与蝌蚪生育期、体型大小、供饵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可因时、因地及具体条件不同而改变。\x0d\x0a\x0d\x0a7.做好蝌蚪越冬管理工作\x0d\x0a在温带地区自然条件下,一般从11月至来年3月份即进入越冬期,具体管理工作如下:\x0d\x0a(1)使池水保持1米深。使底层水温可保持在5℃左右,即使表层水冻结、积雪,蝌蚪也能安全越冬。\x0d\x0a(2)准备好补水、补氧设备及措施。如发生水位下降或水温低;底层污泥发酵而缺氧情况时,可及时灌水、充气。最好在越冬前做好池底污泥清理工作,以减少耗氧量。\x0d\x0a有条件的池塘,可以控制水温在15℃以上,如能达到20~30℃,则蝌蚪仍能正常生长变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