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901近代史上我们被迫打开国门,和今天的对外开放一样吗?为什么

 我来答
乾雨华40
2014-07-03 · TA获得超过62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7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68.2万
展开全部
应该有一些不一样吧。

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外国人是不能直接在中国做生意的,做生意必须通过中国的商会,所谓的广州十三行这样的商家。这些商家多半是垄断性质的,他采购什么,提供什么,东西多少钱,都有非常大的发言权,外商一般只能忍受。而且这些商行还经常欠外商的货款。再一个,这个时期的合作,基本上就是商品贸易上的合作,没有投资,合资,独资办厂等合作,当时清朝政府也不准。第三个,这个时候政策限制非常多,比如外商到广州,要交很多莫名的费用,用来打点各路官员。要请中国当地的导航员,不能带女人进入广州,顾的中国人不能超过八个等等。
鸦片战争以后,虽然说是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对之前的贸易环境起太大的改变。外商(英商)依然受到商行(十三行)的控制。虽然可以设领事馆,但是这是官方机构,并不是商业性的。以制后来中国在政策上玩文章,好比加高除广州外的其他四个口岸的费用(非关税的,其他费用,如向官员交纳的一些贿赂等等。)同样限制了外商的进入,把外商赶回与广州十三行这样的商会做生意,这也是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签的条约上,前四条都是与这个有关的,开通长江上的口岸,可以与内地人做生意。
所以说,1840-1901年这段时间虽然被迫打开国门,但是外商还是受到了诸多限制,合作形式单一的。
今天的改革开放,可比1840年前后宽松多了,合作形式也多了,而且外商的地位与待遇也提高了很多。不仅可以经商,还可以办厂,并且受到地方政策的保护与各项优惠待遇。
读中国的历史很有意思,你有的时候会搞不明白,其实鸦片战争前后被迫打开国门,受到损害的其实是商行的利益。并不是老百姓的利益,也没有损害到多少国家的利益,所谓的保护民族工业,那就是屁话,没有工业的民族,那来民族工业!!!国家多收税,人民享受更廉价的商品。有何不好?清朝的关税虽然低,但是官商勾结外商交纳的各项费用并不少,如果把这部分收归国库何尝不是件好事?
如今改革开发,外商与商品进入,不仅丰富了产品,还能带动民族工业,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国家对外商的政策与态度也发生大大的改变了。这个时候,又会有谁说对外开放,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