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焚书坑儒的背景和后果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10-15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3.1万
展开全部

1、加快了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2、

造就了中国“大一统”格局

“焚书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以至于现在某些人一想到这个历史事件,仍然耿耿于怀,恨不能掘墓鞭尸,恨不能穿透两千多年的时空,对秦始皇敲骨吸髓。

这种仇恨实际上是后来的文人们潜意识里面的集体恐惧,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从感情上来说,老僧也觉得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手段过于激烈,对当时的儒生们的确是太过残酷,他完全可以采取更缓和的一些方法。

不过如果要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最好从该事件产生的效果来评价,而不要采用道德或者感情的标准。

那么焚书坑儒的历史效果是什么呢?我认为通过这件事情之后,造就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格局。

3、产生了严重的损失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措施。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关系发生的激烈变动,学术界呈现出一种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

至其末年,诸国由分裂归于统一;与之相应,思想文化也出现了力求兼收并蓄、冶熔各家学说于一炉的趋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运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强制推行思想文化的统制政策。

焚书坑儒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大宴群臣。

博士淳于越重提恢复分封制的主张,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丞相李斯反驳指出,时代不同,治理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史记·秦始皇本纪》),如不禁止,不利于政令的贯彻执行,统一局面将遭破坏。

因此建议:凡《秦纪》以外列国史书皆焚毁;除博士官外,私藏《诗》、《书》、百家语者,限期交官府烧毁;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知情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面,罚四年筑城劳役;仅医学、卜筮、种树(农业)之书不烧。

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秦始皇批准李斯建议,下令施行。

这就是焚书事件。

次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

从性质上讲,坑儒是焚书的继续,但起因有所不同。

秦始皇晚年,为求长生不老,寄希望于方士寻觅仙药。

因此,方士卢生、侯生等很受宠幸。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