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激素简介

 我来答
医学生jay
2022-10-23 · TA获得超过262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7万
展开全部

目录

  • 1 拼音
  • 2 简介目录
    • 2.1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HRF)
    • 2.2 泌乳素释放因子和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 2.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 2.3.1 反馈调节
      • 2.3.2 神经调节
      • 2.3.3 神经递质的调节

1 拼音

xià qiū nǎo jī sù

2 简介目录

下丘脑有调节垂体前叶分泌激素的功能。在下丘脑的提取物中已分离提纯有兴奋或抑制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的物质,称为促垂体激素,包括释放因子(激素)和抑制因子(激素)两大类。“激素”和“因子”的含意不同,凡已分离提纯,化学结构已阐明,又能人工合成,其生理、生化性能大部已明确的称为“激素”,仅知其生理效应,而生化上未提纯,结构尚未弄清的称为“因子”。目前已知有两个释放激素及一个释放抑制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②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RH);③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HIH,SS)。其结构已知分别为3肽、10肽和14肽,并已人工合成 (详见有关条目)。下丘脑释放或释放抑制因子有: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HRF),泌乳素释放因子(PRF),泌乳素抑制因子(PIF)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CRF)。此外,黑素细胞 *** 素释放因子 (MRF)及黑素细胞 *** 素释放抑制因子(MIF),虽曾从牛下丘脑提出,但在人类外周循环中并无黑素细胞 *** 素存在(见“垂体激素”条),因此对下丘脑是否有MRF或MIF的分泌,很多学者持怀疑态度。此外因LRH同时也 *** 卵泡 *** 素(FSH)的释放,而迄今尚未能证明另有一FSH释放因子的存在,故目前一般认为LRH即是FSH释放因子,而称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下丘脑尚分泌二种垂体后叶激素即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均为9肽(见有关条目),经神经轴突输送至后叶而储存于该处。此外,下丘脑还产生加压催产素、内啡肽、脑啡肽、P物质及神经降压素等激素(详见有关条目)。现将目前比较肯定但结构尚未明确的下丘脑促垂体前叶因子的有关生化、生理及调节等概述如下:

2.1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HRF)

尽管有证据表明有 *** 生长激素的下丘脑GHRF存在,但迄今尚未被分离提纯,因而其化学结构未明。GHRF存在于下丘脑腹内侧核,电 *** 该处5分钟即可引起血浆GH含量升高。正中隆起的提取物也可使实验动物的GH含量升高。GHRF的分泌和调节: 于下丘脑内底部及其相邻之外侧区有糖感受器,低血糖可使之兴奋而导致GHRFGH的分泌。肾上腺素(A)和去甲肾上腺素(NA) *** α受体兴奋腹内侧核,使GHRFGH分泌增多,而α肾上腺素能抑制剂如酚妥拉明则可抑制GHRFGH的分泌,加压素、L精氨酸、胰高糖素等均作用腹内侧核而使GHRFGH分泌增多,当阻断α受体后,它们的 *** 作用即消失、β肾上腺素能兴奋剂可抑制腹内侧核,使GHRFGH分泌减少。L多巴经脱羧转化为多巴胺后,导致属多巴胺能神经的弓状核引起GHRFGH的分泌,且不被高血糖所抑制,氯丙嗪系节后多巴胺受体的抑制剂,能抑制GHRFGH的释放。边缘系统的神经末梢属5羟色胺能,终止于正中隆起,当出现睡眠慢波时,5羟色胺生成增多即兴奋该神经末梢而促进GHRFGH的分泌。致热源能促进GHRFGH分泌也可能是通过这一系统。应激和休克时GHRFGH有明显升高,其作用可能是通过神经因素。垂体分泌GH过多后,可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GHRF的释放。

2.2 泌乳素释放因子和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在动物与人类中均证明有调节泌乳素 (PRL)分泌的PRF和PIF,但尚未被提纯。TRH能 *** PRL分泌,曾疑为PRF,以及其他一些物质如吗啡肽、β内啡肽、脑啡肽等也具有促进泌乳素释放的作用,但已被证明都不是生理性的PRF。在正常情况下,PIF占主导地位。故破坏下丘脑或切断垂体柄可引起PRL的分泌增多,而下丘脑提取物与离体垂体细胞培养能抑制其释放PRL。PIF不仅存在于下丘脑,也广泛存在于大脑皮质、丘脑、中脑、小脑等部位。多巴胺与多巴胺能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可抑制PRL分泌,5羟色胺 *** PRL分泌。L多巴、溴隐亭为实验中最有效的PRL抑制剂,而多巴胺拮抗剂则是PRL的强力 *** 物。多巴胺或儿茶酚胺类物质,对垂体具有直接抑制分泌PRL的作用,在垂体门脉血中浓度较高,为此认为多巴胺即系生理性的PIF。胆堿能物质(如卡巴可)能抑制PRL,其受体大概属蕈毒堿类型,可为低浓度阿托品逆转。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PIF分泌并降低由一碘酪氨酸(MIT)、奋乃静、氯丙嗪、舒必利(sulpiride)等所增高的PRL。实验提示GABA能直接抑制垂体分泌PRL。某些胺类在活体试验中能 *** PRL分泌,但离体试验无此作用,提示作用部位在中枢神经。肾上腺素能物质如苯肾上腺素和可乐宁能使血浆PRL升高,这一作用能为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如芐胺唑啉等所阻断。5羟色胺能 *** 释放PRF,具有丰富色氨酸的视交叉上区可能即有PRF分泌神经源,在应激时释放PRF。而注射组胺受体阻滞剂如苯海拉明等可抵消PRL的分泌。

2.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这是一个最早 (于1954年) 观察到的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神经垂体提取物中至少有4个具有CRF活力的小肽,即加压素; 与加压素分子相似的βCRF,与αMSH(黑素细胞 *** 素)相似的α1CRF及α2CRF。1981年自下丘脑分离到一个有41个氨基酸的多肽,并已人工合成,在活体或离体实验中均具有CRF的活性。CRF的浓度在下丘脑正中隆起处最高,下丘脑基部神经节次之,而下丘脑背部及前部神经节含量最少。此外,也有少量存在于丘脑及大脑皮质。在神经纤维中CRF可能存在于末梢的颗粒中。CRF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ACTH的分泌有抑制性反馈作用,但其作用部位是在下丘脑抑垂体,或二者兼有,尚未定论。儿茶酚胺,对CRF、ACTH有抑制作用,可抑制严重 *** 所引起的ACTH分泌增多。利血平先引起ACTH释放,然后阻断其对应激的分泌反应,并引起下丘脑CRF含量下降,其机理可能是利血平先造成儿茶酚胺类的耗竭而使其对下丘脑CRF的抑制作用被取消,尔后则引起CRF储量的耗竭。血清素(5羟色胺)可促进CRFACTH的分泌,抗血清素药物如赛庚啶则可抑制CRFACTH的分泌。

下丘脑促垂体激素调节垂体前叶激素,其本身又受神经、体液等因素的控制调节:

2.3.1 反馈调节

外周内分泌对下丘脑垂体的相应激素起反馈调节,谓之长反馈调节,其作用部位随不同激素而有区别,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作用以下丘脑为主,垂体次之,而甲状腺激素则主要作用于垂体。此外,外用激素还可作用于更高的神经中枢。外周激素的作用往往为负反馈,即当外周激素血浓度增高时,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相应激素的分泌,结果使外周激素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但某些外周激素除负反馈外,尚可有正反馈作用,如性激素,在月经周期中期,雌激素升高时反馈促进促性腺激素的急剧大量分泌以造成排卵(见“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条)。垂体激素对下丘脑相应激素也具有反馈调节作用,一般属负反馈,称为短反馈。

2.3.2 神经调节

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如紧张、焦虑或手术、创伤等应 *** 况,以及光、声、气味等感觉均能通过传入神经,经中脑网状结构和大脑边缘系统而影响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2.3.3 神经递质的调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