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如何治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分类: 烦恼 >> 两性问题
解析:
过早搏动-中西医综合治疗
西医治疗
1.偶发早搏,不用治疗。
2.频发房早及结早
异搏定40mg,每日3次,可阻滞慢钙通道,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降低慢反应纤维的自律性。心得安10mg,每日3次,可降低起搏细胞的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乙胺碘呋酮0.2g,每日3次,一周后逐渐减量至0.2g,每日1次维持,可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和不应期,对传导影响较轻。由洋地黄中毒引起者,用苯妥英钠 0.1g,每日3次,可增加细胞对钾离子的通透性,缩短不应期,但不减慢传导,且能有效的对抗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
3.室性早搏 慢心律0.1~0. 2g,每日3~4次,室安卡因,0.4~0.6g,每日3次。二者作用机理同苯妥英钠;心律平150~300mg,每日3次,可减慢传导,轻度延长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间。普鲁卡因酰胺0.25~0.5g,每日4次,可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心功能不全引起者,如近期未用洋地黄者,可用西地兰0.4mg,稀释后静注,口服地高辛0.25mg,每日1次。洋地黄中毒引起的频发室早,除停用洋地黄后,用苯妥英钠250mg,加注射用水20ml静注(不得少于10分钟),无效者,隔15分钟后,重用100mg,总量不超过500mg;轻者可口服苯妥英钠0.1g,每日3次,并补钾盐;心率缓慢者,用阿托品0.3~0.6mg,口服,每日3~4 次。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本病多由他病日久,发展而成,要认清原发病发展成本病的病机转化过程,以利于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病情发展。引起本病的因素有虚有实,虚可见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实证有气滞、痰浊、血瘀等,要分清虚实及气血阴阳而治之。
(1)心气不足:
证候:心悸,气短乏力,头晕自汗,动则加剧,胸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
病机分析:心气不足,血行无力,心脉不通则心失所养,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气虚上窍失养则头晕;气虚,津不固,则自汗:动则耗气,故动则加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为心气虚,脉道不充之象。
治疗原则:益气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伤寒论》)加减。药用炙甘草、人参、黄芪、大枣、干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生姜。方中以炙甘草。人参、黄芪、大枣益气以补心脾;干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甘润滋阴,养心补血,以助气生;生姜性温,有通阳复脉之功。加减:若兼有血瘀,症见胸憋闷痛、口唇紫暗者,加丹参、檀香活血通络。若气虚及阳, 形寒肢冷者,加附片、荜澄茄以温阳。若脾气虚,纳呆、腹胀、便溏者,加薏仁、炒白术、砂仁以健脾利湿。
(2)心血不足:
证候:心悸眩晕,乏力,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或结代。
病机分析:心悸眩晕,乏力,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或结代。
治疗原则:养血安神。
方药:养血安神汤(经验方)加味。药用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党参、鸡血藤、柏子仁、龙眼肉、酸枣仁、炙甘草。方中以熟地补血为主;当归补血活血;白芍敛阴养血;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党参补气,配补血药使气旺血生;鸡血藤养血活血;柏子仁、龙眼肉、酸枣仁养心安神;炙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若兼心气虚怯、善惊易怒、少寐多梦者,加生龙齿、珍珠母以养心镇惊。
(3)心阳不振: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皎白,形寒肢冷,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
病机分析:心阳不足,心失温养,则心悸不安;胸阳不足,则胸闷气短;心阳虚,血运行迟缓,肢体失于温煦,故面色皎白,形寒肢冷;阳气不足,则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均为心阳不振之象。 治疗原则:温补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加味。药用桂枝、甘草、附片、龙骨、牡蛎、人参、白术、丹参。方中以桂枝、甘草、附片温补心阳;龙骨、牡蛎安神定惊;人参、白术益气健脾;丹参活血养血,血行则气得补。加减:若瘀血明显者,加当归、鸡血藤等活血之品。
(4)心脉瘀阻: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前区刺痛,入夜尤甚,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涩或结代。
病机分析:心主血脉,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安;血瘀气滞,心阳被阻则胸闷不舒;瘀阻心脉,则心前区刺痛;瘀血属阴,夜亦属阴,入夜瘀血加重,故入夜尤甚;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涩或结代,均为心脉瘀阻之象。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脉。
方药:桃仁红花煎(《素庵医案》)加味。药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龙骨、牡蛎。 方义分析:方中以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 通脉;生地、当归养血和血;龙骨、牡蛎镇心神。加减:若兼气虚者,可去香附、青皮,加党参、黄芪、黄精以补气益气。若兼阳虚者,去香附、青皮,加淫羊藿、附片、肉桂等温经助阳。
(5)痰热扰心:
证候:心悸胸闷,眩晕恶心,失眠多梦,痰多口苦,苔黄腻,脉滑数或结代。
病机分析:痰热内盛,阻遏心阳,扰乱心神,则心悸胸闷;痰浊上泛清窍,则眩晕;痰浊中阻,胃气不降则恶心;失眠多梦,痰多口苦,苔黄腻,脉滑数或结代均为痰热内扰之象。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清心安神。
方药:小陷胸汤(《伤寒论》)加味。药用瓜蒌、黄连、半夏、竹茹、生姜、陈皮、枳实、紫石英,灵磁石、远志。方中以瓜萎清热化痰,通胸隔之痹;黄连清热降火;半夏降逆和胃;竹茹、生姜清热化痰,和胃止呕;陈皮、枳实理气化痰;紫石英、灵磁石、远志宁心安神。加减:若兼有气虚者,去枳实、竹茹、生姜,加党参、白术、菖蒲等益气豁痰、养心安神之品。
专方验方
(1)苦参:每日20~30g,水煎服,10天为1疗程,适用于房性及室性早搏。
(2)延胡索:口服延胡索粉每次3~10g,每日3次,7~10天为1个疗程。用于房性、结性早搏。
解析:
过早搏动-中西医综合治疗
西医治疗
1.偶发早搏,不用治疗。
2.频发房早及结早
异搏定40mg,每日3次,可阻滞慢钙通道,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降低慢反应纤维的自律性。心得安10mg,每日3次,可降低起搏细胞的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乙胺碘呋酮0.2g,每日3次,一周后逐渐减量至0.2g,每日1次维持,可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和不应期,对传导影响较轻。由洋地黄中毒引起者,用苯妥英钠 0.1g,每日3次,可增加细胞对钾离子的通透性,缩短不应期,但不减慢传导,且能有效的对抗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
3.室性早搏 慢心律0.1~0. 2g,每日3~4次,室安卡因,0.4~0.6g,每日3次。二者作用机理同苯妥英钠;心律平150~300mg,每日3次,可减慢传导,轻度延长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间。普鲁卡因酰胺0.25~0.5g,每日4次,可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心功能不全引起者,如近期未用洋地黄者,可用西地兰0.4mg,稀释后静注,口服地高辛0.25mg,每日1次。洋地黄中毒引起的频发室早,除停用洋地黄后,用苯妥英钠250mg,加注射用水20ml静注(不得少于10分钟),无效者,隔15分钟后,重用100mg,总量不超过500mg;轻者可口服苯妥英钠0.1g,每日3次,并补钾盐;心率缓慢者,用阿托品0.3~0.6mg,口服,每日3~4 次。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本病多由他病日久,发展而成,要认清原发病发展成本病的病机转化过程,以利于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病情发展。引起本病的因素有虚有实,虚可见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实证有气滞、痰浊、血瘀等,要分清虚实及气血阴阳而治之。
(1)心气不足:
证候:心悸,气短乏力,头晕自汗,动则加剧,胸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
病机分析:心气不足,血行无力,心脉不通则心失所养,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气虚上窍失养则头晕;气虚,津不固,则自汗:动则耗气,故动则加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为心气虚,脉道不充之象。
治疗原则:益气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伤寒论》)加减。药用炙甘草、人参、黄芪、大枣、干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生姜。方中以炙甘草。人参、黄芪、大枣益气以补心脾;干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甘润滋阴,养心补血,以助气生;生姜性温,有通阳复脉之功。加减:若兼有血瘀,症见胸憋闷痛、口唇紫暗者,加丹参、檀香活血通络。若气虚及阳, 形寒肢冷者,加附片、荜澄茄以温阳。若脾气虚,纳呆、腹胀、便溏者,加薏仁、炒白术、砂仁以健脾利湿。
(2)心血不足:
证候:心悸眩晕,乏力,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或结代。
病机分析:心悸眩晕,乏力,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或结代。
治疗原则:养血安神。
方药:养血安神汤(经验方)加味。药用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党参、鸡血藤、柏子仁、龙眼肉、酸枣仁、炙甘草。方中以熟地补血为主;当归补血活血;白芍敛阴养血;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党参补气,配补血药使气旺血生;鸡血藤养血活血;柏子仁、龙眼肉、酸枣仁养心安神;炙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若兼心气虚怯、善惊易怒、少寐多梦者,加生龙齿、珍珠母以养心镇惊。
(3)心阳不振: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皎白,形寒肢冷,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
病机分析:心阳不足,心失温养,则心悸不安;胸阳不足,则胸闷气短;心阳虚,血运行迟缓,肢体失于温煦,故面色皎白,形寒肢冷;阳气不足,则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均为心阳不振之象。 治疗原则:温补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加味。药用桂枝、甘草、附片、龙骨、牡蛎、人参、白术、丹参。方中以桂枝、甘草、附片温补心阳;龙骨、牡蛎安神定惊;人参、白术益气健脾;丹参活血养血,血行则气得补。加减:若瘀血明显者,加当归、鸡血藤等活血之品。
(4)心脉瘀阻:
证候: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前区刺痛,入夜尤甚,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涩或结代。
病机分析:心主血脉,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安;血瘀气滞,心阳被阻则胸闷不舒;瘀阻心脉,则心前区刺痛;瘀血属阴,夜亦属阴,入夜瘀血加重,故入夜尤甚;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涩或结代,均为心脉瘀阻之象。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脉。
方药:桃仁红花煎(《素庵医案》)加味。药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龙骨、牡蛎。 方义分析:方中以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 通脉;生地、当归养血和血;龙骨、牡蛎镇心神。加减:若兼气虚者,可去香附、青皮,加党参、黄芪、黄精以补气益气。若兼阳虚者,去香附、青皮,加淫羊藿、附片、肉桂等温经助阳。
(5)痰热扰心:
证候:心悸胸闷,眩晕恶心,失眠多梦,痰多口苦,苔黄腻,脉滑数或结代。
病机分析:痰热内盛,阻遏心阳,扰乱心神,则心悸胸闷;痰浊上泛清窍,则眩晕;痰浊中阻,胃气不降则恶心;失眠多梦,痰多口苦,苔黄腻,脉滑数或结代均为痰热内扰之象。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清心安神。
方药:小陷胸汤(《伤寒论》)加味。药用瓜蒌、黄连、半夏、竹茹、生姜、陈皮、枳实、紫石英,灵磁石、远志。方中以瓜萎清热化痰,通胸隔之痹;黄连清热降火;半夏降逆和胃;竹茹、生姜清热化痰,和胃止呕;陈皮、枳实理气化痰;紫石英、灵磁石、远志宁心安神。加减:若兼有气虚者,去枳实、竹茹、生姜,加党参、白术、菖蒲等益气豁痰、养心安神之品。
专方验方
(1)苦参:每日20~30g,水煎服,10天为1疗程,适用于房性及室性早搏。
(2)延胡索:口服延胡索粉每次3~10g,每日3次,7~10天为1个疗程。用于房性、结性早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