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故事

 我来答
泰然还开心的虎鲸w
2022-09-24 · TA获得超过9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1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5.5万
展开全部

A. 生活中的数学故事

傍晚,我抄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B. 数学与生活的小故事

一、自己身体的计算器

我们身体真的很奇妙,手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器。最常见的手的计算是9的倍数计算。

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像下表中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像上图所示那样,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弯曲的那根手指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它右边剩下的手指根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四、掷硬币并非最公平

抛硬币是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

首先,虽然硬币落地时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们排除了这种很小的可能性,测试结果也显示,如果你按常规方法抛硬币,即用大拇指轻弹,开始抛时硬币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时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约是51%。

之所以会发生上述情况,是因为在用大拇指轻弹时,有些时候钱币不会发生翻转,它只会像一个颤抖的飞碟那样上升,然后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选出将要抛钱币的人手上的钱币在落地后哪面会朝上,你应该先看一看哪面朝上,这样你猜对的概率要高一些。但是如果那个人是握起钱币,又把拳头调了一个个儿,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与开始时相反的一面。

C. 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例子

....数学与生活搜一下了.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因此,数学学习要回归于儿童的生活,要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经历了什么?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抽象出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我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课始导入中,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
生:(兴奋地齐答):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特别喜欢穿我的鞋子和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a:很大。
生b:非常肥大。
生c:像裙子一样。
......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感到很好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
生2:爸爸会把我的衣服撑破的。
......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为什么穿不上?像这样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会更深入地知道爸爸为什么 *** 你的衣服。
“穿 *** 爸爸的衣服?”这一学生都体验过的,颇具人情味的问题让儿童深切感受到数学实际就在我们身边,“一不小心”就会用到它。
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儿童数学经验的积累。例如,在质量单位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我们先让学生购买不同质量的物品,再用手掂这些物品,多次感受后尝试估计一些物品的质量。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之后,很容易地解决"千克"有多重的问题。再如,二年级的学生认识了简单几何图形后,我们让学生采用归类整理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从生活实例中找出图形,注上名称,然后测量出这些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算出每个图形所有边长的和,使学生初步建立"周边长"的概念,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有力铺垫。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长度单位;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方的和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圆形物体的圆心。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要进行计算。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计算每个小组的平均身高,此时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求出结果后,让学生进一步比较:“哪一组的同学最高?哪一组的同学最矮?” “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身高情况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这种活动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再如,春游之前,让学生解决问题:学校组织五年级师生去恩龙山庄春游,教师30人,学生300人。门票价格:成人每位30元,学生每位10元;团体票50人(含50人)以上每人12元。按照这种价格,我们怎样购票最省钱?请大家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学生设计完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将不同方案公布于众,进行比较选优;最后选出一种都认为最好、最省钱的方案。这种数学能力考查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又拓宽了知识面。
3、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理论与实际往往有很大差距,要想使所学的知识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案例1:教了“比和比例”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篮球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篮球架的高度。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
生a:爬上去量!
生b:爬上去也够不着顶端啊。好危险的!
生c:……
正当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我适时取来了一根长1.5米的竹竿,笔直插在球场边。这时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
我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1.5倍,你能想出测篮球架高度的办法吗?
生d:球架高也是它的影长的1.5倍。
生e补充:必须要在同一时间内。
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篮球架影子的长,算出了篮球架的高。回到教室后,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篮球架高的公式吗?”学生小组合作,议论纷纷,不一会就得出:竿长:竿影长=篮球架高:篮球架影长 或 竿长: 篮球架高=竿影长:篮球架影长……
此时,学生意犹未尽,完全沉醉于探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案例2:教学比例尺知识时,教师首先从生活入手进行导课激趣:"老师暑假要去北京旅游,你能帮助我测算一下宁国到北京的路程吗?"学生兴趣盎然,各自在备好的"中国地图"上认真地测算。为测两地的图上距离,有的同学用直线折测的方法沿公路线重叠或沿铁路线重叠,再将重叠过的线拉直,求出了图上距离;有的用直尺直接量两地的直线距离。如何用图上距离求实际路程呢?同学们边看图例,边讨论,边试做。有的用线段比例尺上每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乘图上距离,有的用图上距离乘分数比例尺的分母,也有的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讨论交流时,许多同学对直尺直接测量两地直线距离的方法提出疑问。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确定旅游路线应该按图上两地铁路或公路的长度作为图上距离,然后求出两地的实际路程。用线段比例尺可以这样求:每厘米所表示的千米数×图上距离=实际路程;用分数比例尺可以这样求:图上距离÷比例尺=两地路程。之后,老师让同学们设计一种最佳进京旅游方案。同学们乐此不疲,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处于轻松愉悦、兴致盎然的气氛中。使学生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发现了新知识,更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要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参考资料://./question/3662153

D. 二年级学生编写生活中的数学故事

1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期将有6名小朋友参加,3个男孩儿3个女孩,请问有多少个老爸参加呢?
2春节小明收了1000元压岁钱,用50元买书,50元买玩具,交给妈妈500元,剩余的钱他准备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他想给山区的孩子捐一台学习机,可是学习机要450元,他的钱够吗?

E. 生活中的数学故事。短!

1、从前有个牧民,临终时还有一桩心事未了,即要把117只羊分给三个儿子,于是立下遗嘱:“分给老三1/2,分给老二1/3,分给老大1/9”,牧民死后.三个儿子不知如何1/3分,就去请教邻居,聪明的邻居牵着自己的一只又大又肥的羊来替他们分.连同这只羊一共十八只,老三分得9只,老二分得6只,老大分得2只.三兄弟把自己分到的羊牵走后,这位邻居也高兴地牵着自己家那只又大又肥的羊回家了.

2、【轻松一刻】:缅甸农夫为国王分鸡

缅甸有个贫穷的农夫,希望有朝一日能富裕起来。一天他拿了一只公鸡,把它献给国王。

国王笑道:“一只公鸡对我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礼物。我一家六口:我、王后、我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我们怎么分这只公鸡呢?”

农夫割下鸡头献给国王,说:“陛下是一国之首,所以请收下鸡头这份厚礼。”接着割下鸡背上的肉,说:“这个献给王后——王后的背负着全家的重担。”又割下两只鸡脚,说:“这两只给两个王子。他们将踏着你的足迹,登上统治者的宝座。”

随后,割下两只翅膀说:“让两个公主每人得到一只翅膀,因为她们有朝一日出嫁时,就要同她丈夫一起远走高飞。剩余的部分是属于我的,因为我是陛下的客人,而主人有义务用最好的食品招待来客。”

国王听了农夫机智的回答非常满意,便赏给他许多金银和宝石。有个贪婪成性的人,了解到农夫发迹的经过后,就带着五只公鸡来到王宫,对国王说:“小人敬献五只公鸡问候陛下。”

国王一眼便看出此人的来意,就说:“我很乐意接受你的五只公鸡,但我一家有六口人,假如你能公平合理地把它们分给我们,我就大大嘉奖你。”贪心的男人不知道如何分配。他悔恨自己不该带五只公鸡,而应该带六只来。

国王差人把农夫招来,让他分。

农夫泰然自若地说:“陛下,这好办:一只公鸡献给陛下和王后,另外一只献给两位王子,第三只属于两位公主。剩下的两只公鸡属于我自己,因为我是陛下的贵客。这是分配公鸡的唯一合理的方法,因为陛下、王后和另一只公鸡加起来等于三,陛下的两位王子和一只公鸡加起来等于三,陛下的两位公主和一只公鸡加起来等于三,而我和剩余的两只公鸡加起来也等于三。“国王非常满意,赏给农夫两只公鸡,还给了他一大笔奖赏。而那个贪财的男人却两手空空,扫兴而归。

F.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上正在播放一场蓝球比赛。看了一会儿,爸爸突然对我说:“祺祺,我来考你一个数学问题,看看你会不会?”我张口就说:“好的,没问题。”爸爸想了一下,说到:“假设红队一分钟投8个球,蓝队一分钟投6个球,他们一起投了8分钟之后,蓝队提高命中率一分钟投10个球,红队由于体力不支减少投球只数一分钟投6个球,问多少分钟后红队和蓝队投进的只数相同?”
我想了一会儿没做出来,过了好长时间他还是没想出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实在想不出来,只得不好意思地说:“没了草稿本,我做不出来。”我知道,就算我有草稿本也未必做得出来。

这个时候,妈妈对我说:“原来红队一分钟比蓝队多投进2个,一共投了8分钟,也就是8×2=16(个);后来蓝队反超每分钟比红队多投4个,那么16个球要投几分钟呢?16÷4=4(分钟),要4分钟才能追上。”我说:“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爸爸笑着说“简单嘛?这说明你考虑的思路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事物,找出它们的规律,那你就会觉得生活中的数学比课堂上讲有意思多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确实是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到处都有。从此,我就更加喜欢数学了!

G.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范文

1、数学小故事——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2、故事:猴子捞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3、故事: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