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古诗教学_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古诗作为中华文学艺术中的奇葩,它琅琅上口,意境优美,思想深刻,博大精深,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古诗在语文教材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往往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介绍讲解,强调字词,逐句解释。学生埋头笔记,学会的标准就以会背、会解释来衡量。学生究竟从诗中领会了多少美的意境,无从谈起;究竟得到多少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无从落实。教师如何上好古诗,学生如何学好古诗,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抓住朗读、品味诗意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对于处在审美能力形成阶段的学生来说,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的古诗正是积累审美经验的绝佳材料。通过吟育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古诗是作者由生活到文字、由面到点的结晶物。而作为读者则要通过驰骋想象,展开联想,将这“点”再次还原成“面”,甚至可以扩大,从而得到深刻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在系统性的教学中通过有序、渐进的积累。就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逐步提高。
例如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只需简单疏通字词,在反复吟咏之间即可体味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以及身为子女应该感念亲恩,报答慈母的良好规劝。
再如杜甫的《绝句》整首诗,一句一景,动静结合,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学生通过品读理解,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愉悦的心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意境、形象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
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古诗离不开想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古诗,作者在神奇的想象中创造出瑰丽的诗句。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体会诗句所传达的情感。
如《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图。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磅礴雄伟的气势呢?在学生欣赏意境、感受美景时,我设法让学生联系《瀑布》,巧妙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铺垫。在学生感受“瀑布挂前川”时,让他们想象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在学生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让他们想象发出的巨大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随风扬起,“如烟、如雾、如尘”。这样,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感受得深,理解得透。有一位学生在用自己的话口述诗意时这样说:“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紫色的烟雾不断升腾。远远望去,瀑布就像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首白银’。瀑布飞快地直冲下来,足足有三千尺长啊!发出巨大的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如烟、如雾、如尘’。诗人想,可能是天上的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了。”
再如教学《锄禾》时,让学生想象农民为一粒粮食所付出的艰辛。从播种、锄草、施肥、杀虫、收获到饭桌,每一个环节都要付出很多汗水、心血,让学生深深地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义。通过想象,把古诗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更加深入体会到诗的情意,产生强烈的感情。
三、抓住关键,再现意境
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内在的“情”(意)与外界的景物(境)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含义深刻的生活画面。诗人往往依靠它蕴蓄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感情,以启发读者展开联想,去领会言外之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教学古诗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学生通过诗句去分析其中丰富的内容,领会诗人强烈的感情,并从中发掘出诗中的深刻含义。要做到这一点,再现诗歌的意境是个关键。怎样再现诗歌的意境呢?这应从分析景物入手,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在头脑中形成鲜明、完整的景象,再逐步引导学生去品味,感受意境中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例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遇赫,离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的。全诗采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晨曦初露,彩霞满天,从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层峦叠嶂,夹道迎接……好一幅长江三峡行舟图啊!看来全是写景,诗人是怎样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呢?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再现这个意境。诗一开头,诗人用一“辞”字,把告别白帝城时的气氛写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接着用“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照,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之情。猿声用“啼不住”修饰,足见诗人心情的喜悦。而以“轻”饰“舟”,足见诗人心情的轻松。通过这些关键词、句的点染,使形象充满了感情,意境也自然生辉,读来流利酣畅、气势飞动、欢情满纸。诗人披霞乘舟,顺江东下的鲜明形象便历历在目,其欢快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描绘了诗歌的“境”,点出了诗人的“情”。学生的想象自然会进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充分重视古诗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古诗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意境的悠远、营养的丰富。让我们在古诗教学上献言献策,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责任编辑:王雪玲)
收稿日期:2012-07-04
一、抓住朗读、品味诗意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对于处在审美能力形成阶段的学生来说,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的古诗正是积累审美经验的绝佳材料。通过吟育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古诗是作者由生活到文字、由面到点的结晶物。而作为读者则要通过驰骋想象,展开联想,将这“点”再次还原成“面”,甚至可以扩大,从而得到深刻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在系统性的教学中通过有序、渐进的积累。就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逐步提高。
例如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只需简单疏通字词,在反复吟咏之间即可体味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以及身为子女应该感念亲恩,报答慈母的良好规劝。
再如杜甫的《绝句》整首诗,一句一景,动静结合,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学生通过品读理解,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愉悦的心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意境、形象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
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古诗离不开想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古诗,作者在神奇的想象中创造出瑰丽的诗句。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体会诗句所传达的情感。
如《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图。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磅礴雄伟的气势呢?在学生欣赏意境、感受美景时,我设法让学生联系《瀑布》,巧妙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铺垫。在学生感受“瀑布挂前川”时,让他们想象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在学生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让他们想象发出的巨大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随风扬起,“如烟、如雾、如尘”。这样,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感受得深,理解得透。有一位学生在用自己的话口述诗意时这样说:“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紫色的烟雾不断升腾。远远望去,瀑布就像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首白银’。瀑布飞快地直冲下来,足足有三千尺长啊!发出巨大的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如烟、如雾、如尘’。诗人想,可能是天上的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了。”
再如教学《锄禾》时,让学生想象农民为一粒粮食所付出的艰辛。从播种、锄草、施肥、杀虫、收获到饭桌,每一个环节都要付出很多汗水、心血,让学生深深地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义。通过想象,把古诗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更加深入体会到诗的情意,产生强烈的感情。
三、抓住关键,再现意境
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内在的“情”(意)与外界的景物(境)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含义深刻的生活画面。诗人往往依靠它蕴蓄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感情,以启发读者展开联想,去领会言外之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教学古诗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学生通过诗句去分析其中丰富的内容,领会诗人强烈的感情,并从中发掘出诗中的深刻含义。要做到这一点,再现诗歌的意境是个关键。怎样再现诗歌的意境呢?这应从分析景物入手,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在头脑中形成鲜明、完整的景象,再逐步引导学生去品味,感受意境中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例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遇赫,离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的。全诗采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晨曦初露,彩霞满天,从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层峦叠嶂,夹道迎接……好一幅长江三峡行舟图啊!看来全是写景,诗人是怎样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呢?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再现这个意境。诗一开头,诗人用一“辞”字,把告别白帝城时的气氛写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接着用“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照,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之情。猿声用“啼不住”修饰,足见诗人心情的喜悦。而以“轻”饰“舟”,足见诗人心情的轻松。通过这些关键词、句的点染,使形象充满了感情,意境也自然生辉,读来流利酣畅、气势飞动、欢情满纸。诗人披霞乘舟,顺江东下的鲜明形象便历历在目,其欢快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描绘了诗歌的“境”,点出了诗人的“情”。学生的想象自然会进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充分重视古诗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古诗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意境的悠远、营养的丰富。让我们在古诗教学上献言献策,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责任编辑:王雪玲)
收稿日期:2012-07-04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