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展开全部
教学目标
1.仔细看图和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引导学生感受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陶冶爱美的情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本课主要词语:无瑕、峰峦雄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认识排比句。注意分号的用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1.了解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6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二)初读课文,说出各段段意。
(三)观察彩图,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
(四)学习第1、2段,了解桂林水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2段,了解桂林水的特点。
(二)说出各自然段段意。
(三)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山河非常秀丽,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你们去过哪些名山大川?没去过听说的也可以。(请同学们说)你们听说过我国广西内有个桂林市吗?有谁知道这里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为什么?的确,桂林山水比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名山大川更有一番独特的美,她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这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那么究竟山有多青、水有多秀、洞有多奇、石有多美?今天,让我们通过《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学习,来领略一下桂林风光吧!
(二)观察彩图。
老师来给同学们做导游(出示放大的桂林风景彩图)。让我们一起来游览桂林山水吧!
请同学们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图的主体是什么?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2)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画面?
(由远及近、由主到次。)
(3)按观察顺序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看到这些景物使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观察,注意水的清澈、山的奇特,边观察边想象,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请二三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观察后的感受,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1、2段。
1.学习生字、新词。
(1)拼读,记住不好读的字音。如:“峦”,读lu2n不读li3n。“翡”读f7i不读f5i。
(2)分析字的结构,记住容易写错的字形。如:“瑕”右旁是“叚”,不是“段”;“筏”下旁是“伐”,不是“代”。
(3)查字典,理解字义。
(4)读课后词语,了解词意。
2.默读课文,说出各段段意。
3.学习第1段。
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板书:甲天下)“甲”是第一位的,超过其他的。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4.学习第2段。
(1)默读并思考: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边默读边画出描写桂林水的特点的句子。)
①“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句话的?
(听不到水流动的声音,看不到水流动的样子,好静啊,使人感到周围一片宁静。)
②怎样描写水清的?
③描写水绿时,文中怎样比喻的?
(板书 水:静 清 绿)
(2)指名读课文第2段,体会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3)认识排比句。
(文中描写桂林水的三个特点,运用了三个分句,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桂林的水美。课文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列成结构相同的一串句子,我们管这样的句式叫排比句。)
请同学反复读排比句。
齐读。(女生读第1分句;男生读第2分句;男女生齐读第3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请同学说说排比句的作用。
(加强句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4)讲分号。
(这三个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分号,分号的停顿时间比句号稍短一点。)
(5)指点烘托的写作方法。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
(五)齐读第1、2两段。
(六)作业:读课文,找排比句。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二)准确理解词的意思: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各不相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第3段课文,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二)理解较难的词语。
(三)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老师引导学生,仿照学习第2段的学法自学第3段。
1.学生默读课文,看彩图,思考:桂林的山怎么美?(边读课文边用“——”在书上画出不懂的语句。)
2.学生质疑,老师解释。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各不相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义。)
3.为这段分层,说出每层的意思。
4.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反复读,理解句子的意思。
5.小组讨论:
(1)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三个排比句。说说对排比句作用的理解。
(2)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的“奇”的?
(3)“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鲜丽”,你是怎么理解的?
6.老师小结: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板书 山:奇 秀 险)
(二)学习最后一段课文。
1.指名学生读最后一段。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山水相依,互相辉映,美如画卷。)
3.想一想,这段与课文开头第1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三)再读课文、评议欣赏、领悟意境美。
1.看图,再次听配乐录音,展开对桂林山水无比美好的想象。
2.讨论。
3.指导背诵课文。
(四)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小资料】
桂林的山与水 古老而美丽的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100多公里间。由于石灰岩地形的变化,地下水的浸蚀,地壳变动,以至桂林的山如平地拔起、奇峰罗列,犹如玉笋、翠屏、巨象、驼峰等。桂林的山多岩洞,洞内的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组成各种活灵活现的景物。桂林有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南溪山、芦笛岩、七星岩等名胜。
漓江 是桂林的主要河流,由东北向东南,与西来的阳江相汇合,流水清澈,游鱼可数。从桂林到阳朔,漓江两岸奇岩怪石,各具形态;流泉飞瀑、如歌似舞,构成了160华里连绵不断的风景长廊。通常人们用12个字来概括桂林山水的四大特点:江水清,山峰秀,岩洞奇,石头美。
香山 在北京市海淀区,东南距市中心20余公里,为北京西郊西山岭之一。每到秋季,漫山枫叶如火如荼,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解放后建为香山公园。
桂林山水甲天下 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李曾伯《重建湘南楼记》中有“桂林山川甲天下,三年间无兵革之警”的句子。以后历代人士沿袭引用,形成了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1.仔细看图和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引导学生感受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陶冶爱美的情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本课主要词语:无瑕、峰峦雄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认识排比句。注意分号的用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1.了解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6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二)初读课文,说出各段段意。
(三)观察彩图,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
(四)学习第1、2段,了解桂林水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2段,了解桂林水的特点。
(二)说出各自然段段意。
(三)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山河非常秀丽,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你们去过哪些名山大川?没去过听说的也可以。(请同学们说)你们听说过我国广西内有个桂林市吗?有谁知道这里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为什么?的确,桂林山水比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名山大川更有一番独特的美,她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这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那么究竟山有多青、水有多秀、洞有多奇、石有多美?今天,让我们通过《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学习,来领略一下桂林风光吧!
(二)观察彩图。
老师来给同学们做导游(出示放大的桂林风景彩图)。让我们一起来游览桂林山水吧!
请同学们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图的主体是什么?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2)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画面?
(由远及近、由主到次。)
(3)按观察顺序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看到这些景物使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观察,注意水的清澈、山的奇特,边观察边想象,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请二三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观察后的感受,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1、2段。
1.学习生字、新词。
(1)拼读,记住不好读的字音。如:“峦”,读lu2n不读li3n。“翡”读f7i不读f5i。
(2)分析字的结构,记住容易写错的字形。如:“瑕”右旁是“叚”,不是“段”;“筏”下旁是“伐”,不是“代”。
(3)查字典,理解字义。
(4)读课后词语,了解词意。
2.默读课文,说出各段段意。
3.学习第1段。
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板书:甲天下)“甲”是第一位的,超过其他的。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4.学习第2段。
(1)默读并思考: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边默读边画出描写桂林水的特点的句子。)
①“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句话的?
(听不到水流动的声音,看不到水流动的样子,好静啊,使人感到周围一片宁静。)
②怎样描写水清的?
③描写水绿时,文中怎样比喻的?
(板书 水:静 清 绿)
(2)指名读课文第2段,体会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3)认识排比句。
(文中描写桂林水的三个特点,运用了三个分句,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桂林的水美。课文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列成结构相同的一串句子,我们管这样的句式叫排比句。)
请同学反复读排比句。
齐读。(女生读第1分句;男生读第2分句;男女生齐读第3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请同学说说排比句的作用。
(加强句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4)讲分号。
(这三个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分号,分号的停顿时间比句号稍短一点。)
(5)指点烘托的写作方法。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
(五)齐读第1、2两段。
(六)作业:读课文,找排比句。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二)准确理解词的意思: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各不相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第3段课文,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二)理解较难的词语。
(三)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老师引导学生,仿照学习第2段的学法自学第3段。
1.学生默读课文,看彩图,思考:桂林的山怎么美?(边读课文边用“——”在书上画出不懂的语句。)
2.学生质疑,老师解释。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各不相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义。)
3.为这段分层,说出每层的意思。
4.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反复读,理解句子的意思。
5.小组讨论:
(1)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三个排比句。说说对排比句作用的理解。
(2)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的“奇”的?
(3)“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鲜丽”,你是怎么理解的?
6.老师小结: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板书 山:奇 秀 险)
(二)学习最后一段课文。
1.指名学生读最后一段。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山水相依,互相辉映,美如画卷。)
3.想一想,这段与课文开头第1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三)再读课文、评议欣赏、领悟意境美。
1.看图,再次听配乐录音,展开对桂林山水无比美好的想象。
2.讨论。
3.指导背诵课文。
(四)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小资料】
桂林的山与水 古老而美丽的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100多公里间。由于石灰岩地形的变化,地下水的浸蚀,地壳变动,以至桂林的山如平地拔起、奇峰罗列,犹如玉笋、翠屏、巨象、驼峰等。桂林的山多岩洞,洞内的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组成各种活灵活现的景物。桂林有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南溪山、芦笛岩、七星岩等名胜。
漓江 是桂林的主要河流,由东北向东南,与西来的阳江相汇合,流水清澈,游鱼可数。从桂林到阳朔,漓江两岸奇岩怪石,各具形态;流泉飞瀑、如歌似舞,构成了160华里连绵不断的风景长廊。通常人们用12个字来概括桂林山水的四大特点:江水清,山峰秀,岩洞奇,石头美。
香山 在北京市海淀区,东南距市中心20余公里,为北京西郊西山岭之一。每到秋季,漫山枫叶如火如荼,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解放后建为香山公园。
桂林山水甲天下 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李曾伯《重建湘南楼记》中有“桂林山川甲天下,三年间无兵革之警”的句子。以后历代人士沿袭引用,形成了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