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对伊朗首都德黑兰及其它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大规模空袭。23日凌晨2时,伊拉克派遣地面部队5个师和2个旅,约1200辆战车,分为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动进攻。
到10月底,伊朗成功抵挡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开始,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军队撤出伊朗领土,两国边界恢复为战前的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劲攻势,伊朗军队迅速应对,空军对伊拉克的16处目标实施了打击。地面部队迅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共集结了7个师和2个旅的兵力,同时还有大量革命卫队。
伊朗重点设防北线,以控制主要通道,延缓伊拉克军队的进攻。成功阻止伊拉克后,伊朗逐渐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规模反攻。9月底,伊朗集结10万以上兵力,在阿巴丹发动大规模反击战,解围阿巴丹。
1982年3月下旬,伊朗再次发动了名为“胜利行动”的攻势。经过充分准备,他们成功地全歼了伊拉克军队的两个旅,重创了两个师。此次行动导致伊拉克士兵2.5万人死伤,俘虏1.5万人。
伊朗军队还成功地击毁了360辆坦克和装甲车,击落了20多架敌机,并夺得了上百台坦克和装甲车作为战利品。1982年4月20日,伊朗动员了近30000名士兵和大约10万名革命卫队成员,发起了“耶路撒冷圣城行动”,目标是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
经过25天激战,西方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终于被解放。1982年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面停火的建议,并自行执行停火,承认了1975年签署的《阿尔及尔协议》的有效性,并准备在承认伊拉克的根本权益后与伊朗进行谈判。随后10天内,伊拉克宣布从伊朗领土内撤回全部军队。到1982年6月29日,他们基本上已经从伊朗撤军。
随后,战争转移到了伊拉克境内。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结了12万军队,发起了第一次巴士拉战役。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
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战争进入第三时期。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
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袭船战”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
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
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
第四时期,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袭城战”。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
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这是“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它“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
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占伊朗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停战协商
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
但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伊朗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两伊战争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进行。 1980年9月22日上午,伊拉克调集大批飞机对包括伊朗首都德黑兰在内的15个城市和空军基地实施空袭。 23日凌晨2时,5个地面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 月底,伊朗阻止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 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 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从伊朗被占领土撤军,两国边界恢复到战前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对。它的空军袭击了伊拉克的16 个目标。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推进。前线集结了7个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量的革命卫队。伊朗的工事重点在北线,守住主要通道,延缓伊军的进攻。伊朗在挡住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逐渐夺取并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规模反攻。 9月底,伊朗集中10万余兵力,对阿巴丹展开大规模反攻,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围困。 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发动“胜利行动”攻势,全歼伊军2个旅,重创2个师,炸伤伊军2.5万人,俘虏1.5万人。
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坦克装甲车数百辆。 4月20日,伊朗集中近3个师和大量10万多名革命卫队,发动“耶路撒冷圣城行动”攻势,目标是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城。经过25天激战,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终于收复。
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两国1975年签署的《阿尔及尔协议》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与伊朗谈判。在承认伊拉克基本权利的基础上。6月20日,伊朗宣布10天内全部撤军。6 月29 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进行。 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2万兵力,发动了第一次巴士拉战役。经过反复拉锯战,到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200多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
从10月开始,伊朗又派出5万大军进攻伊拉克北部的曼达里地区,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构成威胁。伊军前后组织了7次反击,将伊军封锁在边境。 1983年2月之后,伊朗再次在中线和北线发起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上坚守阵地。
到1984 年3 月底,伊朗的进攻基本停止。为进一步逼迫伊朗求和,1984年4月以来,伊拉克采取“以战胁和”政策,不断在地面和海上对伊朗发动积极进攻。
其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了一系列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动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制空权发动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攻舰战”。
1986年,两伊战争再次白热化,战争进入第三期。伊朗一改以往打消耗战的方针,力求速战速决。 1986年2月上旬,伊朗调集9万多军队,发动代号“黎明-8”的大规模攻势,攻占伊拉克南部重要港口城市——法奥。
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攻舰战”一再升级,共有106艘舰船遭到袭击,其中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舰船有28艘。由于两伊“袭舰战”影响非交战国利益,科威特先后向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美苏中法美提出包机和护航要求。王国,1986年11月和12月。
苏联和美国先后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为此继续派军舰前往海湾,使本已紧张的海湾局势雪上加霜。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伊朗与伊朗立即停火。 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伊伊两国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不一,没有人愿意主动让步。联合国第598号决议长期未得到执行。
第四阶段,1988年,是两伊战争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 2月至4月,双方分别用数百枚导弹攻击对方城镇,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攻城战”。在胶着中,伊拉克逐渐占据了上风。
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向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起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18日下午全部被伊朗收回,占领了法奥地区两年。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说,这是“两伊战争的转折点”,“为结束两伊战争打开了大门”,“为两伊战争走向和平打开了道路”。
1988年7月18日,伊朗在欲战不能罢休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第598号决议。 8月20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帷幕。从1984年4月开始的四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交战,战争演变为长期的消耗战。到1988 年7 月,伊拉克几乎失去了伊朗的全部领土。
停战谈判
为尽快结束两伊战争,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伊拉克对联合国决议表示欢迎,决定暂停对伊朗海上目标的攻击,以示诚意。但伊朗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表态并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
从8月25日开始,即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五天,在联合国秘书长的主持下,两国外长多次举行会谈,但谈判无果。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迫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半数阿拉伯河的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军。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两败俱伤。
伊拉克伤亡48万人,缴获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大炮1500门。伊朗损失了150架战斗机、1500辆坦克、1200门大炮和16艘舰船。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这样一来,双方的综合国力都被大大削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