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及中医辨证

畏寒,易疲劳,善怒,善太息,健忘,心悸,心烦,流涎,善食易饥,头痛,头昏,脱发,腰酸,腰痛,背冷,胸闷,腹胀,眼睛干涩,眼屎较多,耳鸣,口唇暗,油性皮肤。这是主要症状,根... 畏寒,易疲劳,善怒,善太息,健忘,心悸,心烦,流涎,善食易饥,头痛,头昏,脱发,腰酸,腰痛,背冷,胸闷,腹胀,眼睛干涩,眼屎较多,耳鸣,口唇暗,油性皮肤。
这是主要症状,根据症状各位判断下这主要是什么体质及中医的辨证是什么?
先谢谢了!!
二楼的这个人真无知,不知道就不要去回答,没文化真可怕,最可怕的是不懂装懂!!
展开
 我来答
天才老公公
2011-01-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中医对体质的辩证主要有:阴阳平衡、气虚、血虚、阳虚、阴虚、阴阳两虚;
阴阳平衡是最健康的,但是人们通常都达不到,总在不平衡中不断调节;

其它的体质症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全的,主要的表现有:

气虚则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血虚则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特别是背部和腹部),四肢不温(或者上热下寒),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阴虚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

1.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2.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3.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对两虚之体的食补可分别选用上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食品及药膳进行辨证辨体施补,更应根据虚弱的轻重交替选服,通过进补待虚弱的表现消失,恢复健康后应停服进补食品及进补药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无虚不须补,避免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进补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反而对健康不利。

所以知道有虚症后最好到中医院辩证施治,不可自己盲目进补,一面起到反作用。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
taoliwuyan66
2011-01-06 · TA获得超过102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9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83万
展开全部
畏寒,易疲劳,健忘,脱发,腰酸,腰痛,背冷,耳鸣,应该和肾虚有关
善怒,心悸,心烦,背冷,眼睛干涩,眼屎较多,口唇暗,应该和肝血不足,肝阴虚阳亢有关。
善太息和肺气不足有关
腹胀应和脾气不足有关
所以这应该不是单一的什么体质,应是身体全面虚弱有关。如果是老人还是可以理解。如果是年轻人就要高度 重视了。应该找好中医看看,更要自己切实从起居饮食注意调整,克服过去的不良生活习惯。自己的身体主要需自己努力!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摘自林则徐的十无益
祝健康!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01-05
展开全部
你个傻。逼。孩子,只要是人身上常见的毛病,你都有,去死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