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成就:从长江大桥到世界级工程

举报
归书兰滑多
2025-01-30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31%
帮助的人:897万
展开全部


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到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运营,中国桥梁建设走过了从追赶到领先的历程。这些桥梁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本文将带您回顾中国桥梁建设的辉煌成就,并探讨其背后的技术突破与战略意义。


长江大桥建设历程与成就


正如《邮话精彩中国七十年》一书中所提到的, 长江,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然而,这条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也曾是南北交通的一大障碍。为了跨越这一障碍,中国人民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一座座长江大桥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武汉长江大桥,作为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不仅连接了南北,更成为了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的建成通车,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也成为了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的主题。
紧随其后,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更是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技术的飞跃。这是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它的建成不仅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还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桥梁建设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芜湖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等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桥相继建成,每一次的建成都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其中,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更是创造了当时世界桥梁的四大之最,展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世界领先水平。
这些长江大桥的建成,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成为了中国邮政发行邮票和邮资明信片的主题,记录了中国桥梁建设的辉煌历程。


中国桥梁的建造史见证了我国造桥技术的日臻成熟与飞速发展。截至2019年4月,我国共建有100座长江大桥。1954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邮政于1957年10月1日发行纪43《武汉长江大桥》纪念邮票。1968年,第一座由中国独立自主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人民邮政于1969年5月1日发行文14《南京长江大桥》邮票。芜湖长江大桥于2000年9月建成通车,是中国跨度最大的公路和铁路两用桥梁。中国邮政于2001年9月20日发行《芜湖长江大桥》特种邮票。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于2008年6月建成通车,创造了当时世界桥梁的四大之最。中国邮政于2008年4月12日发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特种邮票。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它的沉管海底隧道规模也位居世界之首。中国邮政于2018年10月30日发行《港珠澳大桥》纪念邮票。


长江大桥建设历程与成就

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


《强国之路20年》一书指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桥梁建设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公路、水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显著加快。特别是桥梁建设,不仅数量大幅增加,技术水平也显著提高,多项建设创造了世界之最。同时,深水架桥技术的发展也代表了我国桥梁建设的先进水平。公路和水路建设的长足进展,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国家实力的提升,也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要想富,先修路”,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致富名言和各行各业的共识。交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桥梁建设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公路、水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快;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飞速发展;铁路建设高潮迭起;管道运输大为改善;民航业腾飞,连上新台阶。我国的交通运输建设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陆、海、空”立体、多方位、快速的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新中国桥梁建设力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伴随着近年来悄然兴起的建桥热潮,众多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大型、特大型桥梁,显示出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桥梁建设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60年代,中国修建的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世界最长的公、铁路两用桥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80年代,中国兴建了亚洲跨度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一一天津永和大桥,被列入世界十大名桥。90年代,九江长江大桥的建设,再次刷新了世界最长的公、铁路两用桥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继上海杨浦大桥成为世界第一斜拉大桥之后,南昆线清水河桥则成为世界跨度最大的铁路拉板式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中,我国的桥梁建设接连突破世界桥梁建设禁区。长期以来,喀斯特地貌是世界建筑上一个不可逾越的禁区。80年代末,中国兴建的衡广复线正处在喀斯特地区,工程人员经过无数次试研、挫折,终于成功地研制出沉井内加冲孔方案,泥浆渐进清孔法和炮震法,从而突破了施工中基础、清孔、卡钻三大难关,五座大桥矗立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钱塘江二桥的建成,打破了世界上在强涌潮区建桥的历史。钱塘江二桥正桥18孔,全长1340米的桥梁浇铸成一体,具有常规桥梁不可比拟的稳定性和抗潮能力。
深水架桥技术,可以说代表一个国家桥梁建设水平。我国的深水架桥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当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创造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管柱钻孔法,以后中国又试研成浮运沉井、钢沉井、双壁围堰钻孔等深水基础施工方法,并自行生产出大型旋转式钻机等多种施工机具,使任何深水、覆盖层厚的江河湖泊一年四季都能建桥施工。同时,中国桥梁单孔最大跨度已从武汉长江大桥的128米、九江长江大桥的216米、武汉长江二桥的400米、杨浦大桥的602米,发展到西陵长江大桥的900米,江阴大桥的1320米,一跨过长江。
改革开放后,大量国际先进技术和工艺被中国桥梁技术界所采用。京九铁路的咽喉工程孙口黄河大桥正桥钢梁在中国第一次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整体节点技术,并根据施工实践将这一工艺又推进了一步。九江长江大桥一举取得十项技术突破,为世界桥梁界所瞩目。其中大桥钢梁焊接采用了56毫米厚的钢板,突破了欧美桥梁钢板厚度不得超过59毫米的规定。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20年的建设,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快,公路、水路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公路、水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是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1978年我国的公路里程只有89.02万公里,到1991年已达到104.11万公里,增长了17%;内河航道里程1991年达到了10.97万公里,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进入90年代,我国的公路和水路建设步入发展最快的时期。1992年至1996年,交通部门集中力量完成了“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口主枢纽和交通支持保障系统”发展规划中的一批主干工程。


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

中国桥梁技术的显著成就与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骄傲:桥梁和隧道》中介绍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桥梁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一座座桥梁的崛起,我国已跻身世界桥梁强国之列,尤其在拱桥和悬索桥方面表现出色。拱桥,作为最古老的桥梁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弧形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压力,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悬索桥,以其优美的造型和大跨度能力受到赞誉,如三峡西陵长江大桥,主跨达到了惊人的900米。
在斜拉桥方面,我国同样取得了重大突破。从广东汕头海湾大桥到江苏江阴长江大桥,我国实现了跨径的“三级跳”,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特别是苏通斜拉桥,以其1088米的世界第一跨径,以及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拉索、最高的桥塔和最大的群桩基础,彰显了我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创新实力。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我国桥梁建设者对自主创新的坚持和追求。他们不仅在设计理念上不断创新,还在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和实践。这使得我国的桥梁建设不仅在数量上实现了快速增长,更在质量和技术含量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总的来说,我国在桥梁技术方面的显著成就和自主创新之路,不仅为国内外专家所赞誉,更为我国的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建成各种桥梁几十万座,取得了一大批以大跨径桥梁建设为中心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具备了建造世界上各类桥型的能力。随着江河湖海上一座座桥梁拔“水”而起,我国已迈向世界桥梁强国行列,其中尤以拱桥和悬索桥最为突出。
拱桥是最古老的桥之一,由于桥洞成弧形而得名。弧形桥洞具有传递压力的特殊能力,可以把表面上受的力沿弧形传递到各个部位,所以能承受很大压力。我国隋代建成的赵州桥,距今已一千多年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石拱桥。悬索桥是指桥面支承在悬索上的桥,其特点是造型优美,跨越能力大。如我国建造的三峡西陵长江大桥,主跨达900米。
我国的斜拉桥和悬索桥的建造已实现了跨径“三级跳”:从跨径450米的广东汕头海湾大桥到跨径888米的广东虎门珠江大桥,再到跨径1385米的江苏江阴长江大桥。2008年建成拥有世界第一跨径(1088米)的苏通斜拉桥,这座桥有着世界上最长拉索、最高桥塔和最大群桩基础。


中国桥梁技术的显著成就与自主创新之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