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都有哪些经典

 我来答
荒诞不经
高能答主

2018-09-08 · 包罗万象,温故知新。
荒诞不经
采纳数:18872 获赞数:20784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道教经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珍贵资料。道教经书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

主要经典

《道德经》、《 南华真经 》、《文始真经 》、《冲虚真经》、《通玄真经》 、《度人妙经 》、《阴符经》 、《清静经 》、《西升经》、 《心印经 》、《黄庭外景经 》、《黄庭内景经 》、《玉皇经》 、《玉枢经 》、《三官经》 、《北斗经 》、《周易参同契 》、《悟真篇 》、《太上老君内观经 》、《洞玄灵宝定观经 》、《太上感应篇》、 《文昌帝君阴骘文 》、《坐忘论 》、《化书 》、《重阳立教十五论》 、《龙门心法 》

常诵经典

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经前诸韵赞、八大神咒、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诸真宝诰、中堂赞及邱祖忏文等、小赞及结经谒等

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经前诸韵赞、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诸真宝诰、中堂赞及报恩宝诰等、小赞及结经偈等

道藏

道藏,指道教书籍的总称,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六朝以来道教经典。它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

不同版本

《北齐道藏》

大规模编藏道书始于北周。周武帝时,“以沙门邪滥,大革其讹”,召道士王延至京,为置通道观(即唐玄都观前身),并精选道士八人,与延共弘玄旨。北周天和五年(570)玄都观道士所上《玄都经目》,增入诸子论,共6363卷,较诸陆修静所搜集者已大大有增加。建德年间,周武帝敕置通道观,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凡经传疏论八千三十卷,奏贮于通道观”。

《开元道藏》

皇帝因尊奉道教教主李耳为其远祖,故而重视道经编纂工作。唐高宗时期,曾有《一切道经》行世。开元(713—741)年间,唐玄宗派遣使者搜访道经,唐开元年间,玄宗诏令发使搜访道经,亲加寻阅。期间玄宗著《琼纲经 目》,凡七千三百卷。后唐玄宗又亲自主持编修《玉讳别目》,记传疏论相兼,九千余卷。’’天宝七载(748)诏令传写,以广流布。名《开元道藏》。唐玄宗支持编撰的这两部道藏达到了历代整理道书的高峰。

《宝文统录》

唐安史之乱时,两京所藏道书多遭焚毁,以后诸帝又陆续派人搜寻整理。大历年间,又及7000卷。嗣经唐末五代之乱,道教经籍赖杜光庭、暨齐物、梁文矩诸人的搜集贮藏,才使六朝道书十存四三。宋朝开国后,又大力搜集道书和编纂道藏。宋太宗尝求得道经7000余卷,命散骑常侍徐铉、知制诰王禹偁校正,删去重复,得3737卷。北宋大中祥符初年,真宗诏令道士修校,命宰臣王钦若总领,在徐、王校订的基础上,加以增补,共4359卷。较徐铉等所校订的道藏,增加622卷,并撰成篇目上进,赐名《宝文统录》。

《大宋天宫宝藏》

由于《宝文统录》的纲条与《琼纲》、《玉纬》之目参差不同,王钦若、戚纶等又推荐张君房主持再次校修。依三洞纲条,四部录略,品详科格,商较异同,以铨次之成藏,共4565卷;函目起《千字文》天字,终于宫字,得466函,题曰《大宋天宫宝藏》。至天禧三年(1019)春,写录成七藏。

《政和万寿道藏》

北宋崇宁年间徽宗诏令搜访天下道教遗书,就书艺局令道士校订。至崇宁、大观年间,又增至5387卷。政和中刊藏典,又两诏郡国搜访道门遗书,所获甚夥,乃设经局,敕道士元妙宗、王道坚详加校订,送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福州郡守黄裳役工镂板。事毕,进经板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共540函,5481卷,名曰《政和万寿道藏》。道书雕板,始于五代,而全藏刊板,则始于此。

《大金玄都宝藏》

《政和万寿道藏》经板,历经靖康之乱,至金已残缺不全。金大定四年(1164),世宗诏以南京(即宋东京,今河南开封)道藏经板付中都十方大天长观(旧址在今北京白云观西)。金明昌元年(1190),提点冲和大师孙明道,据以补缀完成,印经一藏。后孙明道奉诏,分遣黄冠访遗经于天下,募工鸠材,不二年,镂椠具完,共得遗经1074卷,补板者21000余册,积83198册。孙明道于是倡诸道侣,依三洞四辅,品详科格,商校异同,加以诠次,勒成一藏,共6455卷,题曰《大金玄都宝藏》。泰和二年(1202),天长观毁于火,经板亦被焚。

《玄都宝藏》

元初,道士宋德方倡刊道经,令其弟子秦志安于平阳玄都观总领其事。至乃马真后称制第三年(1244),全藏刊竣,凡7800余卷,亦称《玄都宝藏》。经板即存于平阳玄都观。定宗时,移贮新建之平阳永乐镇纯阳万寿宫。由于参加校定者皆全真道道士,故此藏中全真道著作颇多。元宪宗和元世祖时,道教因在僧道辩论《老子化胡经》中失败,佛教徒奏请“自道德经外,宜悉焚去”,至元十八年(1281),诏令除《道德经》外,其余道书和道经印板尽行烧毁。其中道家哲学义理精华,帝王崇道记和道士与佛教论战之书,这些书经此焚经之后大部分不存。自晋唐宋以来历代隐士与道士精心积累保存的大批珍贵典籍、道书,都因此次“至元焚经之祸;而致缺佚。而留下来的多是带有佛教色彩的经书。可知那批典籍之特色与珍贵。据考证,现存《正统道藏》所收《道藏阙经目录》中著录的许多道书,就是在元代焚经后缺佚的。元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道教文献与中华文化遭受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从此记录历代佛道论战的典籍也只剩佛教单方面的记录诉述。也是导致后世道教术多学少的原因。直到敦煌出土《道教诠理答难》才得窥见佛道论战真貌。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云:“今本《阙经目录》,即明正统刊藏时校《元藏》所阙之目录。”粗略统计,共阙794种2500卷,相当于半部明《正统道藏》被烧毁。自此形成了如明《笠翁对韵》中所说的“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的现象。

《正统道藏》

明成祖即位(1403)之初,敕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修道藏。永乐四、五年间,又一再催办。永乐八年,张宇初去世,诏令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修。直到正统九年(1444),始行刊板,英宗又诏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备。次年刊板事竣,名曰《正统道藏》。

在明朝时,虽然道教已经逐渐失去了在社会和政府中的主导地位,势力开始衰落,但是,在对道教的宗教经典进行整理和修订方面,明朝却是一个最重要的时期。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道藏,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在以前的朝代,也曾经编写过几次道藏,但由于历史原因,它们都先后失传了。所以到了15世纪初,明朝的永乐皇帝下令重新编写道藏。从1406-1445年,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经历了几位皇帝,终于完成了明朝时期的第一部道藏,这就是《正统道藏》。共有5305卷,480函。过了150多年后,万历皇帝再次下令编写道藏,在以前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内容,这就是《万历续道藏》。
明朝的这两部道藏,共有510函,5485卷。《正统道藏》按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各部收书共一千四百三十种。计洞真部三 百一十六种;洞玄部三百零三种;洞神部三百六十四种;太玄部一百一十七种;太平部 六十六种; 太清部二十四种;正一部二百四十种。但《正统道藏》分部十分淆乱,如《道德经》等道家道论当入《道藏》首列,而今《度人经》误入《道藏》首列;《上清经》 当入洞真部,而今大都误入正一部; 《度人经》诸家注当入洞玄部,而今误入洞真部;道家诸子注疏当入太玄部,而亦误入洞真部。如此之例甚多。故上列各部收书数,实已不能反映其各部书的真实数字; 而上列收书之种数,也只是约数。其中不少类书,只算一种,实际包含多种,如《修真 十书》收有南宗诸传人之诗文集《金丹大成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十 种以上;《云笈七箓》为《大宋天宫宝藏》之辑要书,或节录,或取全文,收书之多更 不胜枚举。因此实际收书之种数比上列数字为多。参加纂修的道士,除张宇初、张宇清、邵以正等人外,可考者,永乐时有涂省躬,正统时有喻道纯、汤希文。现存《正统道藏》3部半一部存于北京市图书馆;另一部于南阳市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仅存半部。还有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万历年间刊《道藏》。

《万历续道藏》

编纂《正统道藏》时,因搜访不周,缺漏甚多,万历三十五年(1607),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奉旨校刊“续道藏”,亦以《千字文》为函次,自杜字至缨字。凡32函,180卷,名为《万历续道藏》。

涵芬楼影印本

正、续道藏经板传至清代,日有缺损。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遂全部被毁。明清两代,颁赐各宫观的道藏虽多,但以屡经兵燹,存者甚少。1923年10月至1926年4月,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名义,据北京白云观所藏正、续道藏影印,缩改为石印六开小本。每梵本二页并为一页,凡1120册。但白云观所藏道藏虽曾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王廷弼助资修补,但仍有残缺。全藏目录,见所收《道藏经目录》4卷。该馆复就全书中抽选170种,别印《道藏举要》398册。明季有《道藏目录详注》2种,各4卷,分别为白云霁、李杰所编。均略有题解。白编“详注”收入《四库全书》。

《道藏辑要》

清康熙年间,彭定求收道书200多种,编成《道藏辑要》,按二十八宿字号,分为28集,共200余册。道教重要经典,历代祖师、真人著作,科仪戒律,碑传谱记,悉有收录,实为道藏之节本,其中还有明版道藏之外的晚出道书。嘉庆年间,蒋元廷编有《道藏辑要目录》 1卷。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原版《道藏辑要》已经罕见,成都二仙庵道院又将其重刊,并新增贺龙骧所编《道藏辑要子目》 5卷,另刻有《道藏辑要续编》及《女丹合编》并行于世。此外,还有闵一得编《道藏续编》第1集,萧天石萧公编《道藏精华》,均对正续道藏有所增补。《道藏精华》,选录道家道教典籍之古本、孤本、钞本秘籍,共达八百余种,注释集解者,则达千余家。其搜罗之广博、内容之精湛、版本之名贵、选刊之谨严,堪称四绝。由于道藏卷帙浩繁,检索甚为不便。1953年7月,翁独健根据《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以及《道藏阙经目录》、《道藏辑要》的内容编撰《道藏子目引得》一书,内分“分类引得”、“经名引得”、“撰人引得”、“史传引得”4部分,为检索道藏较好的工具书。1949年,陈国符撰《道藏源流考》(1963年增订再版),对于三洞四辅经之渊源及传授、历代道书目及道藏之纂修与镂板,多有所考述。

yingtian00
2018-10-18 · TA获得超过11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8
采纳率:69%
帮助的人:6万
展开全部
道教经典指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卷帙浩繁的经籍书文。道教经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珍贵资料,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
主要经典
《道德经》
《 南华真经 》
《文始真经 》《冲虚真经》
《通玄真经》 《度人妙经 》
《阴符经》 《清静经 》
《西升经》 《心印经 》
《黄庭外景经 》《黄庭内景经 》
《玉皇经》 《玉枢经 》
《三官经》 《北斗经 》
《周易参同契 》《悟真篇 》
《太上老君内观经 》《洞玄灵宝定观经 》
《太上感应篇》 《文昌帝君阴骘文 》
《坐忘论 》《化书 》
《重阳立教十五论》 《龙门心法 》
★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
经前诸韵赞
八大神咒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诸真宝诰
中堂赞及邱祖忏文等
小赞及结经谒等
★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
经前诸韵赞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
诸真宝诰
中堂赞及报恩宝诰等
小赞及结经偈等
藏外道书
道书之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开元(713—741)时。此后宋、金、元、明诸朝皆曾编修《道藏》。清代编有《道藏辑要》。当代编有《藏外道书》、《敦煌道藏》、《中华道藏》。
敦煌道藏
二十世纪初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大批古代经典文书抄本。其中道教遗书抄本约有五百余件,其抄写时期在南北朝后期至唐朝中期约二百年的时间,尤其以唐高宗,武后至唐玄宗时代的抄本最多。其内容包括道家诸子、道教经典、科仪等约有一百多种道书,其中约有半数抄本是《正统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敦煌道经的发现,不仅弥补现存明《道藏》的缺佚,而且为研究河西地区的道教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敦煌遗书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日本学者大渊忍尔1978年出版《敦煌道经目录》,该书著录敦煌道经抄本约四百九十六件。1979年,大渊先生又出版《敦煌道经图录篇》,刊载全部敦煌道经的影印图版。1999年中国李德范先生出版了《敦煌道藏》,将敦煌出土遗书中的五百余件敦煌道教文献整理汇编,集成五巨册。

中华道藏
《中华道藏》以明《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全藏分为三洞真经、四辅真经、道教论集、道教众术、道教科仪、仙传道史和目录索引七大部类。各部类所收经书。按道派源流和时代先后编排次序。

道藏辑要
清康熙年间长州进士彭定求编成《道藏辑要》二十八集,即收有《道藏》未收之晚出道书一百种,二百八十卷,后绝板。清嘉庆年间,侍郎蒋元庭在京编集并刻板印刷。收入道书一百七十三种,皆取自明《正统道藏》,是为《道藏》要集选刊。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住持阎永和、新津彭翰然发起重刻,井研贺龙骧参与校订,并增刻了《道藏辑要续编》。现通行本即为二仙庵版本,该书共二百四十五册,所收道书已增至二百八十七种,其中新增道书一百一十四种,皆为明《道藏》未收的典籍。全书按二十八宿顺序排列,字板是用梨木双面雕刻而成,共一万四千多块,1957年搬往青羊宫保存至今,为当今道教经籍中唯一存板。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后,青羊宫便印刷线装对外供应,1986年巴蜀书社又重印出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随和的杠头
2011-01-08 · 超过1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4万
展开全部
道教的经典可谓是众说纷纭,都能引经据典罗列万言。
首先要把道教和道家、道学区分开来。
道教大致以三种社会思想基础演变而来:(一)鬼神信仰、(二)方仙信仰、(三)黄老思想。在这主要的三个方面深刻影响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以及辐射作用。
东汉时,“五斗米道教”教祖张陵的孙子张鲁,改名“鬼道教”,这个教门是事鬼的,也是巫师的流变。北魏时,寇谦之倡立改革“鬼道教”,删去“鬼”字,表示他们是事神而不事鬼。他自称太上老君授予其“天师”之位,又称老子玄孙李普文下降授其《录图真经》。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424年),谦之献道书于太武帝,倡改革道教,制订乐章,建立诵戒新法。次年,太武帝更亲至道场受,并建新天师道道场。以《周易》为理论基础,奉《老子》的道论哲学为思想基础的道教,至今已近一千六百年,是我国历代封建帝王最为欣赏的宗教。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总称为“三易”。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周易》即
是道教的理论基础。
道教自古至今都是制造符箓的专业户,符箓是一种似字非字的图形,道教认为它“可谴鬼役神”,“镇魔压邪”。道教依《易》造符箓,《道藏》中保存不少以卦命名的符箓。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释:“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汲取中国中医学的成果,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药学知识和技术。它包括服食、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和符咒等,与中国的中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医学和药物学的精华为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道医古称“大医”。著名道士、道医祖师孙思邈,以及中国古代的名医葛洪、朱丹溪等都是著名的道士。
道教与道医学以及传统中医学有着很深的渊源。
所以说:从正面讲,道教的经典一是阴阳五行八卦,二是道教医学。道教的这两种理论经典,至今仍然是中国中医学、草药学的理论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层楼
2018-09-17 · TA获得超过7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92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246万
展开全部
先秦-《道德经》(道教的思想指导,属于道家经典)《庄子》(道家作品),先秦时期的许多作品被道教奉为经典,怕有争议,特此说明。
汉-《太平清领书》《太平经》《老子化胡经》
魏晋南北朝-《抱朴子》《真诰》
隋唐五代-《老子变化经》《广成集》《坐忘论》《太上黄篆斋仪》《墉城集仙录》
两宋-徐铉、王禹整理《道藏》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宋时多次校订《道藏》。《云笈七签》《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集注》《长春真人西游记》
明-《汉天师世家》《正统道藏》(五千三百零五卷,后多次重修)《无为经宝卷》《列仙全传》
清-《碧苑谈经》(亦名《龙门心法》)《九皇新经》
大致列了几本,道经在《道藏》里面都能找到,内容涵盖医药、化学、体育、绘画、舞蹈、宇宙、斋醮、科仪、符图、小说等等,也包含了许多集注、图鉴,因此无法一一列出。只需要看看道藏的目录,大概就能知道历史上有哪些道教经典了。

资料来源任继愈《中国道教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5093721
2018-10-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4.5万
展开全部
很多,基础的就有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还有《老子想尔注》《黄帝内经》,等等
出于基础的考虑的话,《道德经》是必读的,如果您考虑要皈依道教的话,可以花150在天师府那弄一本《龙虎山日诵早晚课经》,这本经书里面收录了道教的八大神咒,诸圣的圣号,还有《清静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等收录。
个人赠您一句:要做一个真正的人,便能得属于你自己的真正的道。遇到艰难困苦,或者劫,或者难,这就是修行的开始。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其实就是自己的另一面,放开自己,原谅自己,排空自己,你能得到全世界。
希望对你有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