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 写作特点

 我来答
天上在不在人间

2021-06-05 · TA获得超过2.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056万
展开全部
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这篇祭文强烈的感情力量,能如此深刻地感染读者,也得力于作者高超的语言文字技巧。它全用散文句调和平易晓畅的家常生活语言,长长短短,错错落落,奇偶骈散,参差骈散,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疑问、感叹、陈述等各种句式,反复、重叠、排比、呼告等多种修辞手法,任意调遣,全依感情的需要。
  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
  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这一切又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原文
祭十二郎文
唐 · 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生活娱乐助手大鱼
2021-06-04 · 超过2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5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9.3万
展开全部
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韩愈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与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
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
三是表达作者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对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感生命瓢忽,倍增哀痛。   
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模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亲情。
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纾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全文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这种自由化的写作形式,使作者如同与死者对话,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之情,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语言朴素,行云流水
这篇祭文强烈的感情力量,能如此深刻地感染读者,也得力于作者高超的语言文字技巧。它全用散文句调和平易晓畅的家常生活语言,显得异常自然而真切。这样全文就形成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气势和令人如闻咳謦的感情氛围。 
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
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这一切又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丹的葵奎6y

2021-06-04 · TA获得超过4.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690万
展开全部
匡吉
<正>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见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内容上摒弃了颂扬之词,形式上也破骈为散,尽脱前人窠曰:加之“语语从至情中发出”(清人章懋勋语),被后人誉为千古“祭文绝调”。苏东坡曾说:“读《祭十二郎文》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这篇祭文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一中
【分类号】:G633.3
【DOI】:cnki:ISSN:1003-6210.0.2004-10-024
【正文快照】: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见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内容上摒弃了颂扬之词,形式上也破骄为散,尽脱前人案臼;加之“语语从至情中发出”(清人章惫勋语),被后人誉为千古“祭文绝调”。苏东坡曾说:“读《祭十二郎文》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这篇祭文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写作特色。 一、其浓烈的抒情性源自“无限伤神”(明人郭正域语)的真情真语。文贵有情,情贵真挚。通观全篇,几乎无一字一句不在写情,而且写得真,写得深。作者写自己“少孤”“兄段”的不幸身世,写同十二郎老成“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fyz204
2011-01-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万
展开全部
该文作者通过生活中一些琐事表达对自己侄子的深切怀念之情,写出真情实感,让人深受感动。记叙与抒情交织在一起,表达效果强烈,而且文章多用语气助词,增强表达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bc_唯vivi
2011-01-14 · TA获得超过31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7万
展开全部
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形式上多采用四方韵文或骈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韩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韵文和骈文的框框,用纯净的散文体自由抒写。为人们用祭文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以生活琐事为依托,抒发了作者对侄儿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反复直抒的方法,让人读其文能想见其为文时边哭边写、痛不欲生的情状,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
3.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古文观止》评此文:“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韩愈写这篇祭文,不是有意做文章,而是为了倾吐自己的真情,边诉边说,所以他能做到情至笔随,字字句句皆从肺腑中自然流出,毫无雕饰之痕迹。

参考资料: 殷曲的博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