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程序要写算法设计思想(要多点)。。请各位帮帮忙。教学计划安排检验程序(拓扑排序)

程序太长,我发表在百度个人空间的文章里了,请高手帮帮忙。... 程序太长,我发表在百度个人空间 的文章里了,请高手帮帮忙。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1-01-07
展开全部
按冒泡排序思想,有8颗豆子(大小不一)放在8袋子里,从第1个袋了拿出豆子,与第2个袋子里的豆子相比较,如果第2个袋子里豆子比第1个袋子的豆子大,就把第2个袋子里的豆子放入第1个袋子,把第1个袋子的豆子放入第2个袋子。然后,第1个袋子继续和第3个袋子比较。如果第2袋子的豆子不会比第1个袋子的大,就和第3个袋子比较,这样一一个下直到和所有的袋子比较过。之后第2个袋子也与第2个袋子以后的相比较过.......!
另外还要用到交换的方法:
代码主要是用循环嵌套:
public class New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code application logic here
int a[]={1,5,8,11,16,30,40,50,199};//定义一个数组,也可写成 int[] a={1,5,8,11,16,30,40,50,199};
int c;//用于交换用的
for(int i=0;i<a.length;i++){ //a.length 数组的长度
for(int j=i+1;j<a.length;j++){
if(a[j]>a[i]){ // 进行交换
c=a[j];
a[j]=a[i];
a[i]=c;
}
}
System.out.println(a[i]);
}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意法半导体(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023-06-12 广告
单片机课程设计是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动手实践活动。该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掌握单片机的开发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加深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的理解。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项目概述、项目要求、...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意法半导体(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
百度网友1d8b1f751
2011-01-07 · 超过2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翻翻数据结构的书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雅笔生花7952
2011-01-07 · TA获得超过294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8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94万
展开全部
什么是拓扑序列
通常,这样的线性序列称为满足拓扑次序(Topological Order)的序列,简称拓扑序列。简单的说,由某个集合上的一个偏序得到该集合上的一个全序,这个操作称之为拓扑排序。离散数学中关于偏序和全序的定义: 若集合X上的关系是R是自反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则称R是集合X上的偏序关系。 设R是集合X上的偏序(Partial Order),如果对每个x,y属于X必有xRy 或 yRx,则称R是集合X上的全序关系。 注意: ①若将图中顶点按拓扑次序排成一行,则图中所有的有向边均是从左指向右的。 ②若图中存在有向环,则不可能使顶点满足拓扑次序。 ③一个DAG的拓扑序列通常表示某种方案切实可行。
举例
【例】对学生选课工程图进行拓扑排序, 得到的拓扑有序序列为 C1 , C2 , C3 , C4 , C5 , C6 , C8 , C9 , C7 或 C1 , C8 , C9 , C2 , C5 , C3 , C4 , C7 , C6 【例】一本书的作者将书本中的各章节学习作为顶点,各章节的先学后修关系作为边,构成一个有向图。按有向图的拓扑次序安排章节,才能保证读者在学习某章节时,其预备知识已在前面的章节里介绍过。 ④一个DAG可能有多个拓扑序列。 【例】对图G9进行拓扑排序,至少可得到如下的两个(实际远不止两个)拓扑序列:C0,C1,C2,C4,C3,C5,C7,C8,C6和C0,C7,C9,C1,C4,C2,C3,C6,C5。 ⑤当有向图中存在有向环时,拓扑序列不存在 【例】下面(a)图中的有向环重排后如(b)所示,有向边<v3,vl>和其它边反向。若有向图被用来表示某项工程实施方案或某项工作计划,则找不到该图的拓扑序列(即含有向环),就意味着该方案或计划是不可行的。 无前趋的顶点优先的拓扑排序方法 该方法的每一步总是输出当前无前趋(即入度为零)的顶点,其抽象算法可描述为: NonPreFirstTopSort(G){//优先输出无前趋的顶点 while(G中有入度为0的顶点)do{ 从G中选择一个入度为0的顶点v且输出之; 从G中删去v及其所有出边; } if(输出的顶点数目<|V(G)|) //若此条件不成立,则表示所有顶点均已输出,排序成功。 Error("G中存在有向环,排序失败!"); } 对G9执行上述算法的执行过程【参见动画演示】和得到的拓扑序列是C0,C1,C2,C4,C3,C5,C7,C9,C6。 注意: 无前趋的顶点优先的拓扑排序算法在具体存储结构下,为便于考察每个顶点的入度,可保存各顶点当前的入度。为避免每次选入度为0的顶点时扫描整个存储空间,可设一个栈或队列暂存所有入度为零的顶点: 在开始排序前,扫描对应的存储空间,将入度为零的顶点均入栈(队)。以后每次选入度为零的顶点时,只需做出栈(队)操作即可。 拓扑排序是有向图的一个重要操作。在给定的有向图G中,若顶点序列vi1,vi2,...,vin满足下列条件:若在有向图G中从顶点vi到顶点vj有一条路径,则在序列中顶点vi必在顶点vj之前,便称这个序列为一个拓扑序列。求一个有向图拓扑序列的过程称为拓扑排序。
实现的基本方法
拓扑排序方法如下: (1)从有向图中选择一个没有前驱(即入度为0)的顶点并且输出它. (2)从网中删去该顶点,并且删去从该顶点发出的全部有向边. (3)重复上述两步,直到剩余的网中不再存在没有前驱的顶点为止.
编辑本段在计算机语言中的应用
拓扑序列 Pascal代码:
program TopSort; var map,link:array [1..100,1..100] of integer; v,pnt:array [1..100] of integer; n,m,a,b,i,j,k:integer; begin fillchar(map,sizeof(map),0); fillchar(link,sizeof(link),0); fillchar(v,sizeof(v),0); readln(n,m); for i:=1 to m do begin readln(a,b); map[a,b]:=1; v[b]:=v[b]+1; end; i:=0; link:=map; while (i<n) do begin j:=1; while (v[j]<>0) do inc(j); v[j]:=-1; for k:=1 to n do if link[j,k]=1 then begin dec(v[k]);link[j,k]:=0; end; inc(i); pnt[i]:=j; end; for i:=1 to n do writeln(pnt[i]); end.
拓扑序列 C++核心代码
bool TopologicalSort(int a[][101]) //可以完成拓扑排序则返回True { int n = a[0][0], i, j; int into[101], ans[101]; memset(into, 0, sizeof(into)); memset(ans, 0, sizeof(ans)); for (i = 1; i <= n; i++) { for (j = 1; j <= n; j++) { if (a[i][j] > 0) into[j]++; } } into[0] = 1; for (i = 1; i <= n; i++) { j = 0; while (into[j] != 0) { j++; if (j > n) return false; } ans[i] = j; into[j] = -1; for (int k = 1; k <= n; k++) { if (a[j][k] > 0) into[k]--; } } for (i = 1; i <= n; i++) { cout << ans[i] << " "; } cout << endl; return true; }
延伸 拓扑学
拓扑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连续性现象的数学分支。中文名称起源于希腊语Τοπολογία的音译。Topology原意为地貌,于19世纪中期由科学家引入,当时主要研究的是出于数学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些几何问题。发展至今,拓扑学主要研究拓扑空间在拓扑变换下的不变性质和不变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解决问题靠帮助
2011-01-07 · 超过2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4万
展开全部
我已经发你百度hi里面了,去看看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