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乙肝吗?需不需要打乙肝育苗增强针?
谷草转氨酶40.32IU/l谷丙转氨酶115.32IU/l谷氨酰转肽酶62.86碱性磷酸酶117.81甘油三脂3.95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其他阴性...
谷草转氨酶40.32IU/l
谷丙转氨酶115.32IU/l
谷氨酰转肽酶62.86
碱性磷酸酶117.81
甘油三脂3.95
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其他阴性 展开
谷丙转氨酶115.32IU/l
谷氨酰转肽酶62.86
碱性磷酸酶117.81
甘油三脂3.95
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其他阴性 展开
展开全部
用,不过你可以看看下面的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9300万。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乙肝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血源性乙肝疫苗:此疫苗是用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的血液制成,故称血源性乙肝疫苗。它的制备步骤大致是:采用高滴度HBsAg阳性携带者血液,分离出血浆并除去其中有感染的HBV颗粒后,再将HBsAg予以浓缩与纯化,充分灭活,以消灭其中可能存在的一切已知病毒和消除HBsAg表面可能存在的全部宿主蛋白,然后添加佐剂及防腐剂而成。为确保疫苗的安全,每一阶段均取样做无菌试验、热源试验及动物安全试验等,以检查疫苗中有无其他病原体及血液中的抗原物质。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均已获得解决,但尚有一些缺点:① 为防止可能存在的某些病原体在制备过程中逃避灭活,采用了严格、复杂且费时的物理与化学方法纯化HBsAg抗原与灭活措施,使制备成本提高而疫苗产量不高;②随着乙肝疫苗长期而广泛的使用,无症状HBsAg携带的数目势必逐渐 减少,最终将难以再用他们的血液制备疫苗。
(2)基因工程疫苗:利用基因工程研制重组DNA乙肝疫苗,曾先后研制过大肠杆菌系统、啤酒酵母细胞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系统和牛痘病毒系统的重组乙肝疫苗。目前多用酵母基因的重组疫苗。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应答特点与血源性乙肝疫苗基本相似,且多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尽管它含酵母蛋白不超过1%,但对其产生变态反应的担忧尚未完全排除。
(3)含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源性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均只含HBsAg蛋白,当证实S蛋白能增强HBsAg的免疫应答后,又注意到单纯只含HBsAg蛋白的疫苗对血液透析病人与新生儿免疫效果较差时,遂生产出添加前S蛋白的酵母源性重组乙肝疫苗,它确能明显地增强免疫应答。
应采取以疫苗接和中肯主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一.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在目前HBsAg携带者广泛存在,传染源管理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此外下列人群亦为乙肝疫苗接种的适应证:①HBsAg阳性,特别是HBeAg同时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②乙肝高发区3岁以下幼儿;③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人员;④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的患者;⑤HBsAg阳性者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凡是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或对福尔马林和抑菌剂硫柳汞过敏者禁用。 1.接种乙肝疫苗因人而异 我国应用的免疫剂量和程序;①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用30μg免疫3针;②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第1针为30μg,第2、3针各为10μg;③高危人群,如肾透析患者和其他职业性与乙肝密切接触者用20μg免疫3针;④其他一般易感人群(包括儿童、成人)10μg免疫3针。以上均按0、1、6月免疫程序,但新生儿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免疫效果更好。也有用0、1、2月免疫程序者。目前多主张对高危人群(尤其HBsAg阳性,同时HBc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意外受HBV感染,如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入眼结膜或口腔粘膜或输入HBsAg阳性血液、手术刀损伤皮肤等),一般应立即(24小时之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如HBIG每毫升含抗-HBs200IU以上者可注射0.5~0.7ml/kg。目前国内生产的HBIG,其抗-HBs含量为每毫升60~160IU(多数100IU),因此用量为0.075~0.2ml/kg(依含量不同而定)。剂量以能使体内抗-HBs达100mIU/ml以上为度(有保护作用)。注射HBIG后,要接种乙肝疫苗3针,第1针30μg,第2、3针各10μg,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注射部位以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为宜。乙肝疫苗副作用很轻,多为局部疼痛,偶有红肿或硬结,可有发热、疲乏者。>38℃者1.8%,罕见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0.5/10万)。关于加强注射问题,意见不一致。由于接种3针后抗体可维持3~5年,若测定抗-HBs≤10mIU/ml,加强1次(10或20μg),遇有下列情况应予加强免疫:如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特别是血透析工作者;经常接受血制品者;配偶中一方为HBcAg阳性者,包括已注射过疫苗的另一方。 2.乙肝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如百白破、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任何一种计划免疫制品联合免疫,未见明显互相干扰作用。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5%接种者无应答,不产生抗-HBs。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免疫无应答主要是于HBsAg孕妇的新生儿中。孕妇血清HBV-DNA含量高,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因。也有认为无应答者已有HBV的感染。是否与HBV突变株有关,有待研究。二.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措施为:①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采血针等应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20min;②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④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指征;⑤食具、洗漱刮面用具专用;⑥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⑦HBsAg携带者不能从事饮食行业、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及托幼机构工作。
鸡骨草饮
[用料]鸡骨草30克半枝莲15克赤小豆30克瘦猪肉lOO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制作]
(1)将瘦猪肉洗净,切成小块。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赤小豆先浸泡1小时)。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适应证]黄疸型乙肝属于肝胆湿热瘀结者。证见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口苦咽干,小便短少,头身困重,胸脘痞满,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按语]本方治证属于湿热瘀结于肝胆之阳黄证。治宜清热解毒,祛湿化浊,利胆退黄。方中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的带根全草,性味甘凉,擅于清热利湿,解毒祛瘀,退黄疸,临床使用表明单用本品煎服可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性微寒味辛微苦,擅于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可用治湿热黄疸;赤小豆性平味甘酸,有利湿解毒退黄之功。上药合用,可加强祛湿化浊,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作用。瘦猪肉、生姜、大枣配伍应用,起着调味和中,开胃进食的作用。
[注意]
(1)使用本方以身目俱黄,其色鲜明,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属于肝胆湿热者为要点。阴黄者非本方所宜。
(2)鸡骨草的种子毒性大,使用时一定要除去豆英,以防中毒。
(3)饮食以清淡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冰冻之品;戒烟酒;调情志。
参归羊肉汤
[用料]党参15克当归10克枸杞子15克羊肉15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制作]
(1)将羊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全部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5~3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健脾补肝。
[适应证]慢性乙肝属于肝脾两虚者。证见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四肢倦怠,胁肋隐痛,腰膝酸软,爪甲淡白无华,舌质淡,苔白薄,脉弦细而缓。
[按语]本方治证多由于肝病日久及脾,致肝脾两虚,气血不足,四肢百骸失于荣养,故而出现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食欲减迟等证。治宜健脾补肝,益气养血。方中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的干燥根,性平味甘,功擅益气生律养血,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有皂甙,微量生物碱,糖类,维生素B1、B2,多种人体必需无机元素和氨基酸等,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具有调节胃肠运动等作用,临床使用表明本品有护肝作用。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性温味甘辛,为补血要药,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对小鼠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肝脏某些功能的作用。拘把子性平味甘,功擅补肝肾,益精血,药理研究表明其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有保肝作用等。上药配伍,共同起到健脾补肝,益气养血之效。羊肉性平,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生姜、大枣相配,具有养胃和中、调味之功,并使汤汁甘甜可口。
[注意]
(1)使用本方以神疲倦怠,食欲减退,唇甲无华,胁肋隐痛,舌质淡,苔白薄,脉弦细而缓属于肝脾两虚,气血不足者为要点。若神疲倦怠,纳呆呕恶,胁胀而痛,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属于湿热蕴结者,非本方所宜。
(2)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属于气虚明显者,可加用生北茂15克以助健脾益气之力。
(3)食欲减退甚至不思饮食者,可加用生麦芽30克以健胃消食,舒肝解郁。
(4)大便溏泻者,可加茯苓12克或淮山药30克以健脾止泻。
(5)戒烟酒;节房事,勿过劳。
参麦地黄汤
[用料]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五味子10克瘦猪肉100克陈皮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制作]
(1)将瘦猪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益气养阴。
[适应证]慢性乙肝属于气阴两虚者。证见体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咽干口渴,汗多,胁肋隐痛,或有心悸失眠,舌质干红少苔,脉虚数。
[按语]本方治证是由于肝病日久,气阴两伤,遂致神疲体倦,气短汗多,咽干脉虚等症。治宜益气养阴生律之法。方中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块根,性平味甘微苦,有补气益阴生津之功;麦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冬的块根,功擅养阴生津;生地黄性寒味甘微苦,虽为清热凉血之品,但却具有良好的养阴生津止渴之功,药理研究表明地黄煎剂具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作用;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本质藤本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性温味甘酸,功擅益气生津止渴,药理研究及临床使用表明本品能降低血清转氨酶,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以上几味药相配,共同起到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功。余下几味如瘦猪肉、陈皮、生姜、大枣,配合起来共奏养胃、和中、调味之功。
[注意]
(1)使用本方以体倦神疲,气短,咽干,舌质于红少苔,脉虚属于气阴两虚者为要点。若有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而气阴未伤者,虽有体倦神疲、汗多口渴之症,亦不宜应用本方。
(2)若有大便干结者,可加玄参15克以滋阴润燥通便。
(3)饮食上忌辛辣及冰冻之品;戒烟酒。
垂盆金佛饮
[用料]垂盆草30克郁金10克佛手10克金钱草12克田螺50个生姜10克大枣10枚
[制作]
(1)将田螺用清水静养半天以去泥沙,捶碎螺壳,取出螺肉;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理气止痛。
[适应证]无黄疸型乙肝属于肝胆湿热者。证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耳胀,小便赤黄,舌红苔黄稍腻,脉弦滑数。
[按语]本方治证是由于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口苦;湿热中阻,升降失常,故而引发胸闷呕恶。治宜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止痛。方中垂盆草为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垂盆草的全草,性凉味甘淡微酸,功擅利湿退黄,清热解毒,药理研究及临床使用表明本品具有保肝作用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单用本品片剂口服可治急、慢性肝炎;金钱草为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全草,味甘淡性微寒,擅于利尿解毒,清肝胆之火;二药相配,清热利湿之力得以加强。而方中主证为胁痛,故又选用郁金、佛手疏肝理气止痛;郁金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块根,性寒味苦辛,功擅行气止痛,清热利胆;佛手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实,性温味辛微苦,功擅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并能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二药配伍,使疏肝理气止痛之力得到加强。田螺清热利湿,生姜、大枣相配,调药开胃,使汤汁可口。
[注意]
(1)使用本方以胁痛口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稍腻,脉弦滑数属于肝胆湿热者为要点。若胁肋隐隐作痛,咽干口渴,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属于肝肾阴虚者,不宜用本方。
(2)若无垂盆草,可以白花蛇舌草30克或蒲公英15克代之,取其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3)胸闷呕恶明显者,可加春砂仁6克。
(4)食疗期间,以清淡饮食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生冷冰冻之品。戒烟酒;调情志。
黄疸型乙肝I号方
[用料]茵陈15克车前草15克滑石20克红枣10枚白萝卜150克泥鳅150克生姜10克
[创作]
(1)泥鳅去腮和内脏,洗净;滑石用纱布包煎;其余用料洗净(白萝卜斩块,生姜拍烂)。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至泥鳅熟烂,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和胃化浊。
[适应症]急性黄疸型乙肝属于湿热俱盛者。证见身目俱黄,其色鲜明,身热口渴,小便短少色黄,口干苦,头身困重,胸脘痞满,大便干,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按语]本方治证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乙肝患者。其病因皆缘于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湿邪与瘀热郁蒸于肌肤,故而出现一身面目俱黄,小便不利等。治宜清热利湿为主,辅以理气和胃化浊。方中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篙或滨蒿等的全草,味苦性微寒,功专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治黄疸要药。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显著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泄量;并能解热和降压。可见,茵陈治疗黄疸有其可靠的药理基础。车前草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全草,性寒味甘,擅于利尿渗湿,清热解毒,和茵陈相配,其利尿渗湿清热解毒之力增强。滑石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味甘淡,性寒,善于清热利水引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泥鳅补中气,祛湿浊,白萝卜下气消浊,理气和中。姜、枣合用调和脾胃,以恢复中焦脾胃的升清降浊的功能,脾胃健,则湿浊之邪自去。
[注意]
(1)使用本方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属于肝胆湿热者为要点。黄疸伴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属阴黄者,非本方所宜。
(2)滑石为粉状药,煎煮时宜用纱布宽松包煎,以免药汁混浊难饮。
(3)若为湿重热轻,证见头身困重,口淡不渴,胸脘痞满,腹胀,舌苔厚腻或黄白腻,脉濡数,则用绵茵陈;若为热重湿轻,证见口干苦,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则用土茵陈。因为绵茵 陈祛湿之力大于清热之力,而土茵陈清热之功强于祛湿之功。
(4)宜戒烟酒,饮食上以清淡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冷冻寒凉之品。情绪上应保持稳定,避免生气发怒。
黄疸型乙肝Ⅱ号方
[用料]玉米须60克猪苔30克泽泻10克生苡仁60克陈皮5克牛肉10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制作]
(1)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其他用料洗净(陈皮浸泡去白,生姜拍烂)。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2.5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适应症]黄疸型乙肝属于湿重热轻者。证见身目俱黄,但黄色不甚鲜明,头身困重,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小便短少,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弦滑或濡缓。
[按语]本方治证属于黄疸型乙肝之湿重热轻型。湿遏热壅,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故身目色黄,又湿为阴邪,湿重热轻,故其色不甚鲜明。湿困脾胃,健运失常,清阳不得发越,浊邪不得运化,致气机升降失常,引发诸证。治宜祛湿化浊,利胆退黄,佐以清热。方中玉米须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及柱头,性平味甘,功擅利水消肿,利湿退黄。药理研究表明玉米须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其粘稠性及胆红质含量。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性平味甘淡,善于利水渗湿;泽泻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性寒味甘谈,功擅利水渗湿,泄热;二药助玉米须利湿清热、利胆退黄之力。生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利水渗湿,兼能清热健脾,以加强上药利湿化浊以及清热之力。又因本方治证为湿重热轻型,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滞气机,致中焦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故方中又选用陈皮一味,该药性温味苦辛,善于理气燥湿,醒脾和胃畅中,使气行湿化,脾健胃和。姜、枣相配,调和脾胃,又调和汤味,使本汤汁香甜可口。
[注意]
(1)使用本方以身目俱黄,小便短少,头身困重,脘痞腹胀,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或濡缓属于湿重热轻者为要点。
(2)陈皮煎煮前宜先浸泡去白,以加强其理气祛湿消滞之功。且陈皮味苦性温燥,用量不宜多,以防其伤阴化燥生热。
(3)本方与黄疸型乙肝Ⅰ号方比较:两方均能清热利湿退黄疸,均可用以治疗湿热型黄疸,证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短少等。所不同的是,Ⅰ方以清热利湿为主,所治为湿热俱盛之证;而本方以利湿化浊为主,佐以清热,所治之证属于湿重热轻型。
(4)饮食上以清淡为宜,忌辛辣炙膊肥腻及冷冻寒凉之品;戒烟酒;调情志。
黄疸型乙肝Ⅲ号方
[用料]炮附子12克玉米须30克春砂仁6克牛肉150克陈皮10克生姜15克大枣10枚
[制作]
(1)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其他用料洗净(春砂仁打碎,陈皮浸泡去白,生姜拍烂)。
(2)全部用料(除春砂仁外)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3小时左右,再放人春砂仁,再煮5~6分钟,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温化寒湿,健脾和胃。
[适应证]黄疸型乙肝属于脾胃寒湿者。证见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纳少脘闷,或见腹胀,大便不实,小便不利,神疲畏 寒,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按语]本方治证属于脾胃寒湿之阴黄。由于寒湿阻滞脾胃,以致胆气不宣,胆汁排泄不畅,郁而外泄,故身目俱黄,其色晦暗或如烟熏。余证皆为寒湿困阻中土,致脾阳不振,健运失常的表现。治宜温化寒湿,健脾和胃。方中炮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性热味辛甘,功擅散寒消阴,旨在通过温壮元阳,使脾阳得温,阳气振奋,则寒湿之邪自散。玉米须性平味甘,功擅利水渗湿退黄。附子与玉米须相配,补火助阳暖脾,散寒利湿退黄,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春砂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阳春砂的干燥成熟果实,性温味辛,气芳香,功擅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以助炮附子之散寒化湿。牛肉性平,补中益气,健脾养胃。陈皮芳香醒脾和胃,理气燥湿。生姜辛温,温暖脾胃,合大枣,兼能调和脾胃。诸药配伍,共奏温暖脾胃,散寒化湿退黄疸之功。
[注意]
(1)使用本方以身目俱黄,其色晦暗,便溏口淡,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属于脾胃寒湿之阴黄者为要点。若身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弦滑属于湿热瘀阻之阳黄者,非本方所宜。
(2)若无炮附子,可以干姜15克代之。
(3)附子有毒,故应久煮,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4)本方与黄疸型乙肝H号方的比较:两方均有利湿退黄的作用,均能治黄疸型乙肝。所不同的是,本方是以炮附子配伍玉米须,重在散寒利湿退黄疸,主治脾胃寒湿之阴黄;而后方是以玉米须配伍猪苓、泽泻之品,重在利湿退黄,佐以清热,主治湿重热轻之阳黄,一寒一热,一阴一阳,证情不同,故用药处方亦有质的差别。
(5)饮食忌生冷寒凉冰冻之品;戒烟酒;调情志;节房事。
当乙型肝炎病毒入侵人体后,约 65%的感染者并不发病,仅表现为短暂的亚临床症状,出现轻度、一过性疲乏和纳差,大多数受染者并未介意,而体内的肝炎病毒已被清除,高水平的表面抗体已经产生,对乙型肝炎获得了较持久的免疫能力。约25%的感染者要发病,表现为典型的急性黄疸型或急性无黄疸型的临床经过。约10%的感染者常由急性变慢性或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乙型肝炎。
目前认为除遗传因素和种族因素外,以下几个方面在乙型肝炎慢性化中有重要意义:
(1)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易演变为慢性肝炎。乙型肝炎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常能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也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2)既往有其它肝炎或肝病史者,或有并发病症者,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不仅容易急转慢,而且预后较差。如原有酒精中毒性肝硬变或并发血吸虫病、华支星吸虫病、疟疾、结核病、溃疡病、糖尿病等。
(3)急性或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不能得到及时休息和治疗有一定关系。
(4)最初感染乙肝病毒时的患者年龄。资料表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95%要成为慢性携带者;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约20%;成人约10%发展为带毒状态。
(5)其它因素。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有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均可由急性转为慢性。
临床上发现转氨酶持续高水平超过1个半月不降者,急性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在12周以上,乙肝e抗原阳性8~ 10周似上不转阴者,就可能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那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与病毒携带者接触时,也应注意采用公筷、分食等问题。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即未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9300万。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乙肝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血源性乙肝疫苗:此疫苗是用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的血液制成,故称血源性乙肝疫苗。它的制备步骤大致是:采用高滴度HBsAg阳性携带者血液,分离出血浆并除去其中有感染的HBV颗粒后,再将HBsAg予以浓缩与纯化,充分灭活,以消灭其中可能存在的一切已知病毒和消除HBsAg表面可能存在的全部宿主蛋白,然后添加佐剂及防腐剂而成。为确保疫苗的安全,每一阶段均取样做无菌试验、热源试验及动物安全试验等,以检查疫苗中有无其他病原体及血液中的抗原物质。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均已获得解决,但尚有一些缺点:① 为防止可能存在的某些病原体在制备过程中逃避灭活,采用了严格、复杂且费时的物理与化学方法纯化HBsAg抗原与灭活措施,使制备成本提高而疫苗产量不高;②随着乙肝疫苗长期而广泛的使用,无症状HBsAg携带的数目势必逐渐 减少,最终将难以再用他们的血液制备疫苗。
(2)基因工程疫苗:利用基因工程研制重组DNA乙肝疫苗,曾先后研制过大肠杆菌系统、啤酒酵母细胞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系统和牛痘病毒系统的重组乙肝疫苗。目前多用酵母基因的重组疫苗。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应答特点与血源性乙肝疫苗基本相似,且多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尽管它含酵母蛋白不超过1%,但对其产生变态反应的担忧尚未完全排除。
(3)含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源性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均只含HBsAg蛋白,当证实S蛋白能增强HBsAg的免疫应答后,又注意到单纯只含HBsAg蛋白的疫苗对血液透析病人与新生儿免疫效果较差时,遂生产出添加前S蛋白的酵母源性重组乙肝疫苗,它确能明显地增强免疫应答。
应采取以疫苗接和中肯主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一.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在目前HBsAg携带者广泛存在,传染源管理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此外下列人群亦为乙肝疫苗接种的适应证:①HBsAg阳性,特别是HBeAg同时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②乙肝高发区3岁以下幼儿;③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人员;④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的患者;⑤HBsAg阳性者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凡是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或对福尔马林和抑菌剂硫柳汞过敏者禁用。 1.接种乙肝疫苗因人而异 我国应用的免疫剂量和程序;①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用30μg免疫3针;②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第1针为30μg,第2、3针各为10μg;③高危人群,如肾透析患者和其他职业性与乙肝密切接触者用20μg免疫3针;④其他一般易感人群(包括儿童、成人)10μg免疫3针。以上均按0、1、6月免疫程序,但新生儿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免疫效果更好。也有用0、1、2月免疫程序者。目前多主张对高危人群(尤其HBsAg阳性,同时HBc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意外受HBV感染,如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入眼结膜或口腔粘膜或输入HBsAg阳性血液、手术刀损伤皮肤等),一般应立即(24小时之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如HBIG每毫升含抗-HBs200IU以上者可注射0.5~0.7ml/kg。目前国内生产的HBIG,其抗-HBs含量为每毫升60~160IU(多数100IU),因此用量为0.075~0.2ml/kg(依含量不同而定)。剂量以能使体内抗-HBs达100mIU/ml以上为度(有保护作用)。注射HBIG后,要接种乙肝疫苗3针,第1针30μg,第2、3针各10μg,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注射部位以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为宜。乙肝疫苗副作用很轻,多为局部疼痛,偶有红肿或硬结,可有发热、疲乏者。>38℃者1.8%,罕见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0.5/10万)。关于加强注射问题,意见不一致。由于接种3针后抗体可维持3~5年,若测定抗-HBs≤10mIU/ml,加强1次(10或20μg),遇有下列情况应予加强免疫:如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特别是血透析工作者;经常接受血制品者;配偶中一方为HBcAg阳性者,包括已注射过疫苗的另一方。 2.乙肝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如百白破、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任何一种计划免疫制品联合免疫,未见明显互相干扰作用。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5%接种者无应答,不产生抗-HBs。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免疫无应答主要是于HBsAg孕妇的新生儿中。孕妇血清HBV-DNA含量高,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因。也有认为无应答者已有HBV的感染。是否与HBV突变株有关,有待研究。二.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措施为:①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采血针等应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20min;②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④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指征;⑤食具、洗漱刮面用具专用;⑥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⑦HBsAg携带者不能从事饮食行业、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及托幼机构工作。
鸡骨草饮
[用料]鸡骨草30克半枝莲15克赤小豆30克瘦猪肉lOO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制作]
(1)将瘦猪肉洗净,切成小块。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赤小豆先浸泡1小时)。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适应证]黄疸型乙肝属于肝胆湿热瘀结者。证见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口苦咽干,小便短少,头身困重,胸脘痞满,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按语]本方治证属于湿热瘀结于肝胆之阳黄证。治宜清热解毒,祛湿化浊,利胆退黄。方中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的带根全草,性味甘凉,擅于清热利湿,解毒祛瘀,退黄疸,临床使用表明单用本品煎服可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性微寒味辛微苦,擅于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可用治湿热黄疸;赤小豆性平味甘酸,有利湿解毒退黄之功。上药合用,可加强祛湿化浊,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作用。瘦猪肉、生姜、大枣配伍应用,起着调味和中,开胃进食的作用。
[注意]
(1)使用本方以身目俱黄,其色鲜明,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属于肝胆湿热者为要点。阴黄者非本方所宜。
(2)鸡骨草的种子毒性大,使用时一定要除去豆英,以防中毒。
(3)饮食以清淡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冰冻之品;戒烟酒;调情志。
参归羊肉汤
[用料]党参15克当归10克枸杞子15克羊肉15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制作]
(1)将羊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全部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5~3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健脾补肝。
[适应证]慢性乙肝属于肝脾两虚者。证见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四肢倦怠,胁肋隐痛,腰膝酸软,爪甲淡白无华,舌质淡,苔白薄,脉弦细而缓。
[按语]本方治证多由于肝病日久及脾,致肝脾两虚,气血不足,四肢百骸失于荣养,故而出现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食欲减迟等证。治宜健脾补肝,益气养血。方中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的干燥根,性平味甘,功擅益气生律养血,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有皂甙,微量生物碱,糖类,维生素B1、B2,多种人体必需无机元素和氨基酸等,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具有调节胃肠运动等作用,临床使用表明本品有护肝作用。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性温味甘辛,为补血要药,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对小鼠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肝脏某些功能的作用。拘把子性平味甘,功擅补肝肾,益精血,药理研究表明其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有保肝作用等。上药配伍,共同起到健脾补肝,益气养血之效。羊肉性平,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生姜、大枣相配,具有养胃和中、调味之功,并使汤汁甘甜可口。
[注意]
(1)使用本方以神疲倦怠,食欲减退,唇甲无华,胁肋隐痛,舌质淡,苔白薄,脉弦细而缓属于肝脾两虚,气血不足者为要点。若神疲倦怠,纳呆呕恶,胁胀而痛,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属于湿热蕴结者,非本方所宜。
(2)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属于气虚明显者,可加用生北茂15克以助健脾益气之力。
(3)食欲减退甚至不思饮食者,可加用生麦芽30克以健胃消食,舒肝解郁。
(4)大便溏泻者,可加茯苓12克或淮山药30克以健脾止泻。
(5)戒烟酒;节房事,勿过劳。
参麦地黄汤
[用料]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五味子10克瘦猪肉100克陈皮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制作]
(1)将瘦猪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益气养阴。
[适应证]慢性乙肝属于气阴两虚者。证见体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咽干口渴,汗多,胁肋隐痛,或有心悸失眠,舌质干红少苔,脉虚数。
[按语]本方治证是由于肝病日久,气阴两伤,遂致神疲体倦,气短汗多,咽干脉虚等症。治宜益气养阴生律之法。方中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块根,性平味甘微苦,有补气益阴生津之功;麦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冬的块根,功擅养阴生津;生地黄性寒味甘微苦,虽为清热凉血之品,但却具有良好的养阴生津止渴之功,药理研究表明地黄煎剂具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作用;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本质藤本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性温味甘酸,功擅益气生津止渴,药理研究及临床使用表明本品能降低血清转氨酶,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以上几味药相配,共同起到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功。余下几味如瘦猪肉、陈皮、生姜、大枣,配合起来共奏养胃、和中、调味之功。
[注意]
(1)使用本方以体倦神疲,气短,咽干,舌质于红少苔,脉虚属于气阴两虚者为要点。若有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而气阴未伤者,虽有体倦神疲、汗多口渴之症,亦不宜应用本方。
(2)若有大便干结者,可加玄参15克以滋阴润燥通便。
(3)饮食上忌辛辣及冰冻之品;戒烟酒。
垂盆金佛饮
[用料]垂盆草30克郁金10克佛手10克金钱草12克田螺50个生姜10克大枣10枚
[制作]
(1)将田螺用清水静养半天以去泥沙,捶碎螺壳,取出螺肉;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理气止痛。
[适应证]无黄疸型乙肝属于肝胆湿热者。证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耳胀,小便赤黄,舌红苔黄稍腻,脉弦滑数。
[按语]本方治证是由于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口苦;湿热中阻,升降失常,故而引发胸闷呕恶。治宜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止痛。方中垂盆草为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垂盆草的全草,性凉味甘淡微酸,功擅利湿退黄,清热解毒,药理研究及临床使用表明本品具有保肝作用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单用本品片剂口服可治急、慢性肝炎;金钱草为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全草,味甘淡性微寒,擅于利尿解毒,清肝胆之火;二药相配,清热利湿之力得以加强。而方中主证为胁痛,故又选用郁金、佛手疏肝理气止痛;郁金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块根,性寒味苦辛,功擅行气止痛,清热利胆;佛手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实,性温味辛微苦,功擅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并能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二药配伍,使疏肝理气止痛之力得到加强。田螺清热利湿,生姜、大枣相配,调药开胃,使汤汁可口。
[注意]
(1)使用本方以胁痛口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稍腻,脉弦滑数属于肝胆湿热者为要点。若胁肋隐隐作痛,咽干口渴,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属于肝肾阴虚者,不宜用本方。
(2)若无垂盆草,可以白花蛇舌草30克或蒲公英15克代之,取其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3)胸闷呕恶明显者,可加春砂仁6克。
(4)食疗期间,以清淡饮食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生冷冰冻之品。戒烟酒;调情志。
黄疸型乙肝I号方
[用料]茵陈15克车前草15克滑石20克红枣10枚白萝卜150克泥鳅150克生姜10克
[创作]
(1)泥鳅去腮和内脏,洗净;滑石用纱布包煎;其余用料洗净(白萝卜斩块,生姜拍烂)。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至泥鳅熟烂,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和胃化浊。
[适应症]急性黄疸型乙肝属于湿热俱盛者。证见身目俱黄,其色鲜明,身热口渴,小便短少色黄,口干苦,头身困重,胸脘痞满,大便干,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按语]本方治证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乙肝患者。其病因皆缘于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湿邪与瘀热郁蒸于肌肤,故而出现一身面目俱黄,小便不利等。治宜清热利湿为主,辅以理气和胃化浊。方中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篙或滨蒿等的全草,味苦性微寒,功专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治黄疸要药。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显著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泄量;并能解热和降压。可见,茵陈治疗黄疸有其可靠的药理基础。车前草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全草,性寒味甘,擅于利尿渗湿,清热解毒,和茵陈相配,其利尿渗湿清热解毒之力增强。滑石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味甘淡,性寒,善于清热利水引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泥鳅补中气,祛湿浊,白萝卜下气消浊,理气和中。姜、枣合用调和脾胃,以恢复中焦脾胃的升清降浊的功能,脾胃健,则湿浊之邪自去。
[注意]
(1)使用本方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属于肝胆湿热者为要点。黄疸伴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属阴黄者,非本方所宜。
(2)滑石为粉状药,煎煮时宜用纱布宽松包煎,以免药汁混浊难饮。
(3)若为湿重热轻,证见头身困重,口淡不渴,胸脘痞满,腹胀,舌苔厚腻或黄白腻,脉濡数,则用绵茵陈;若为热重湿轻,证见口干苦,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则用土茵陈。因为绵茵 陈祛湿之力大于清热之力,而土茵陈清热之功强于祛湿之功。
(4)宜戒烟酒,饮食上以清淡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冷冻寒凉之品。情绪上应保持稳定,避免生气发怒。
黄疸型乙肝Ⅱ号方
[用料]玉米须60克猪苔30克泽泻10克生苡仁60克陈皮5克牛肉10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制作]
(1)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其他用料洗净(陈皮浸泡去白,生姜拍烂)。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2.5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适应症]黄疸型乙肝属于湿重热轻者。证见身目俱黄,但黄色不甚鲜明,头身困重,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小便短少,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弦滑或濡缓。
[按语]本方治证属于黄疸型乙肝之湿重热轻型。湿遏热壅,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故身目色黄,又湿为阴邪,湿重热轻,故其色不甚鲜明。湿困脾胃,健运失常,清阳不得发越,浊邪不得运化,致气机升降失常,引发诸证。治宜祛湿化浊,利胆退黄,佐以清热。方中玉米须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及柱头,性平味甘,功擅利水消肿,利湿退黄。药理研究表明玉米须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其粘稠性及胆红质含量。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性平味甘淡,善于利水渗湿;泽泻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性寒味甘谈,功擅利水渗湿,泄热;二药助玉米须利湿清热、利胆退黄之力。生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利水渗湿,兼能清热健脾,以加强上药利湿化浊以及清热之力。又因本方治证为湿重热轻型,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滞气机,致中焦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故方中又选用陈皮一味,该药性温味苦辛,善于理气燥湿,醒脾和胃畅中,使气行湿化,脾健胃和。姜、枣相配,调和脾胃,又调和汤味,使本汤汁香甜可口。
[注意]
(1)使用本方以身目俱黄,小便短少,头身困重,脘痞腹胀,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或濡缓属于湿重热轻者为要点。
(2)陈皮煎煮前宜先浸泡去白,以加强其理气祛湿消滞之功。且陈皮味苦性温燥,用量不宜多,以防其伤阴化燥生热。
(3)本方与黄疸型乙肝Ⅰ号方比较:两方均能清热利湿退黄疸,均可用以治疗湿热型黄疸,证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短少等。所不同的是,Ⅰ方以清热利湿为主,所治为湿热俱盛之证;而本方以利湿化浊为主,佐以清热,所治之证属于湿重热轻型。
(4)饮食上以清淡为宜,忌辛辣炙膊肥腻及冷冻寒凉之品;戒烟酒;调情志。
黄疸型乙肝Ⅲ号方
[用料]炮附子12克玉米须30克春砂仁6克牛肉150克陈皮10克生姜15克大枣10枚
[制作]
(1)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其他用料洗净(春砂仁打碎,陈皮浸泡去白,生姜拍烂)。
(2)全部用料(除春砂仁外)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3小时左右,再放人春砂仁,再煮5~6分钟,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温化寒湿,健脾和胃。
[适应证]黄疸型乙肝属于脾胃寒湿者。证见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纳少脘闷,或见腹胀,大便不实,小便不利,神疲畏 寒,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按语]本方治证属于脾胃寒湿之阴黄。由于寒湿阻滞脾胃,以致胆气不宣,胆汁排泄不畅,郁而外泄,故身目俱黄,其色晦暗或如烟熏。余证皆为寒湿困阻中土,致脾阳不振,健运失常的表现。治宜温化寒湿,健脾和胃。方中炮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性热味辛甘,功擅散寒消阴,旨在通过温壮元阳,使脾阳得温,阳气振奋,则寒湿之邪自散。玉米须性平味甘,功擅利水渗湿退黄。附子与玉米须相配,补火助阳暖脾,散寒利湿退黄,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春砂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阳春砂的干燥成熟果实,性温味辛,气芳香,功擅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以助炮附子之散寒化湿。牛肉性平,补中益气,健脾养胃。陈皮芳香醒脾和胃,理气燥湿。生姜辛温,温暖脾胃,合大枣,兼能调和脾胃。诸药配伍,共奏温暖脾胃,散寒化湿退黄疸之功。
[注意]
(1)使用本方以身目俱黄,其色晦暗,便溏口淡,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属于脾胃寒湿之阴黄者为要点。若身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弦滑属于湿热瘀阻之阳黄者,非本方所宜。
(2)若无炮附子,可以干姜15克代之。
(3)附子有毒,故应久煮,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4)本方与黄疸型乙肝H号方的比较:两方均有利湿退黄的作用,均能治黄疸型乙肝。所不同的是,本方是以炮附子配伍玉米须,重在散寒利湿退黄疸,主治脾胃寒湿之阴黄;而后方是以玉米须配伍猪苓、泽泻之品,重在利湿退黄,佐以清热,主治湿重热轻之阳黄,一寒一热,一阴一阳,证情不同,故用药处方亦有质的差别。
(5)饮食忌生冷寒凉冰冻之品;戒烟酒;调情志;节房事。
当乙型肝炎病毒入侵人体后,约 65%的感染者并不发病,仅表现为短暂的亚临床症状,出现轻度、一过性疲乏和纳差,大多数受染者并未介意,而体内的肝炎病毒已被清除,高水平的表面抗体已经产生,对乙型肝炎获得了较持久的免疫能力。约25%的感染者要发病,表现为典型的急性黄疸型或急性无黄疸型的临床经过。约10%的感染者常由急性变慢性或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乙型肝炎。
目前认为除遗传因素和种族因素外,以下几个方面在乙型肝炎慢性化中有重要意义:
(1)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易演变为慢性肝炎。乙型肝炎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常能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也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2)既往有其它肝炎或肝病史者,或有并发病症者,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不仅容易急转慢,而且预后较差。如原有酒精中毒性肝硬变或并发血吸虫病、华支星吸虫病、疟疾、结核病、溃疡病、糖尿病等。
(3)急性或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不能得到及时休息和治疗有一定关系。
(4)最初感染乙肝病毒时的患者年龄。资料表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95%要成为慢性携带者;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约20%;成人约10%发展为带毒状态。
(5)其它因素。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有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均可由急性转为慢性。
临床上发现转氨酶持续高水平超过1个半月不降者,急性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在12周以上,乙肝e抗原阳性8~ 10周似上不转阴者,就可能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那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与病毒携带者接触时,也应注意采用公筷、分食等问题。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即未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
康科达
2023-08-22 广告
2023-08-22 广告
北京康科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放射治疗配套设备及耗材生产、经营的科技企业。客户面向全国的疾控中心和放疗科医院。主营电离室、放疗剂量仪、放疗自动扫描水箱、调强验证系统、放疗质控设备、激光定位系统、放疗定位产品、放疗定位膜、放疗模室产品、...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康科达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