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末试卷现代文阅读题解做技巧、 5

各位、帮帮忙、明天我们就要期末考试了、讲解得详细点、... 各位、帮帮忙、明天我们就要期末考试了、讲解得详细点、 展开
 我来答
宇文杂货铺
2011-01-08 · TA获得超过353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0.8万
展开全部
一、阅读步骤和要求 :
1、纵观全篇 把握主旨
小说、戏剧、传记阅读都可以视为“小说类”阅读:
A、把握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形象,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分析中,去把握小说的中心主旨,了解小说反映或讽刺或赞美了社会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什么问题、什么是非或美丑等;
B、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从情节入手,分析情节的过程与结果,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思想;
②从人物的描写方法入手,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心理、外貌、情态等,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品质;
③从环境入手,分析人物所处的景物环境或社会生活环境,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思想。
二、审题的步骤与方法
1、由“原句”的位置落实好答题信息区间——顺藤摸瓜(句间关系:解说、因果、总分、指代、条件、递进等
2、由题干的暗示信息确定答题内容——对号入座(切忌“答非所问”)
3、由它题信息区间推出此题答题信息区间——由此知彼
4、由赋分推测答题点数——分点答题
三、组织语言
1、照抄照搬摘取原文 2、改头换面仿写原文 3、联想中心不离原文
四、考点训练,示例分析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与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义
首先要看准该句在文中的位置 , 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其次 , 从辨析句间关系入手 , 看该句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 指代 ( 复指 ) 、总分 ( 分总 ) 、说明、扩展 ( 含阐述、解说 ) 、比 较、因果、转折等。
再次 , 要从理解修辞入手 , 分析语句 的表现形式 , 从而透视其深层含义。
有时 , 句子的含义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 , 还必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
(二)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方法指津:分析概括的方法
(1)、摘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文章中或段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镶嵌在主要语句之中,重 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段的首或尾或中间,概括时,只要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概括的任务也就基 本上完成了,这种方法,就叫做摘取法。
(2)、归纳法:要求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一定要思路清晰、用语准确、抓住要点。
例1,2004年北京春招《雁阵》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名师导学》P19-20页)
相关语句:
A、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信息A、他是个尽责的护林员)
B、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 (信息B、面对威胁时的表现 )
C、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 (信息C、坦然)
D、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信息D、想说服狗娃 )
E、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妈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信息E、关心狗娃的父母)
参考答案: ①忠于职守 ②面对威胁不退缩 ③坦荡、自信
④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 ⑤关心他人 (赋分6分,3-6个答题点)
(三)探究题、点评题、赏析题的答题步骤与方法:(总-分-总)
①总:总提自己的观点,让人一目了然;(总评)
②分:结合原文具体分析(举例分析),分论点最好有2—3个,使文章不显单薄;(叙+析)
③总:总结上文,再重申自己的观点。(总评)
(提示:力求具有思辨意味,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鉴赏的术语,增浓短文的文学鉴赏意味)
1、 探究小说的主题:概括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揭示其主题或中心思想(《名师导学》P209页)
例如:4、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它的艺术价值。《酒婆》
答案:结尾写老板的疑问,意在点明主旨——对社会中“假”与“骗”的揭示与批判。因为人们对“假酒”习惯,表明“假”“骗”文化深重,而酒馆是社会的缩影。(3分)小说对当今存在“假”、“失真”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深刻的讽刺和批判,如盛行的“假酒”、“假文凭”等现象,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也习以为常了。故此,这篇小说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3分)
2、探究小说的人物形象:
①从情节入手,分析情节的过程与结果,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思想;
②从人物的描写方法入手,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心理、外貌、情态等,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品质;
③从环境入手,分析人物所处的景物环境或社会生活环境,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思想。
④评价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什么主题,反映或讽刺或赞美了社会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什么问题、什么是非或美丑等。
(1)例题: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名师导学》P186页《黄土》)
方法指津: 根据赋分,确定答题点
第一步,首先要概括人物的典范意义。(人物的身份) (2分)
答案:①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依据文章首段作概括)
第二步,其次要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6分) (简要分析,要有文中的具体内容)
答案:②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依据第三段)
③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花一分钱;(依据第二段)
④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
⑤精神的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第二至五段后面的一句话便是“简单分析”)
(2)例题: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名师导学》P187页《认识自我》)
方法指津:评价==概括人物形象→评价人物的意义
答案: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概括)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评价)
3、探究小说的构思或表达技巧法:
a) 运用什么写法(线索设置、过渡、详略安排、埋伏笔、设悬念、铺垫、照应等);
b) 结合情节具体分析是如何运用这种写法的(举例+分析)
c) 扣题总评
附注鉴赏术语:
(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 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④议论、说明的技巧。
(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以及人称的变化等。
(3)布局谋篇的技巧(写作特色):线索设置、过渡、详略安排、埋伏笔、设悬念、铺垫、照应等
(4)修辞的技巧: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
例如:16、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你认为本访谈提问的质量如何?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广州一模》选考题·访谈《中国天然气之父》——访戴金星院士)
答案:①紧扣主题,不枝不蔓。记者的提问,紧扣“天然气之父”这一中心。“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一课题?”“在实践中取得了些什么效果?”等,是探讨被誉为“天然气之父”的原因。 “您的成长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 “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学生生活吗?”等,是探讨成为“天然气之父”的诸因素。而“如何看待中学毕业生报考地质专业问题”,则是“天然气之父”的理想的延续。所有这些提问和回答,都解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人士。
②善于引导,环环相扣。当戴金星院士没有明确回答“最大成果是什么”时,记者及时用两个提问——“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一课题?”“在实践中取得了些什么效果?”最终让被访者明确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且,引导转换非常得体、自然。戴院士第一个问题的结束语是“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记者于是用“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给予连接过渡。
③适时应和,便于沟通。适时应和,能够拉近与被访者的感情距离,自然延续话题。这是访谈的一种提问艺术。如:如当戴院士谈到他因小学地理老师,而萌发了为祖国找矿藏的想法时,记者适时地应和说:“人的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荣幸。”[5分。以上几个答案中,答对一个可得满分。其中:观点明确,1分;理由恰当2分;紧扣文本、分析合理2分。如超出参考答案,只要恰当,亦可酌情给分。]
匿名用户
2011-01-14
展开全部
眼到手到脑思考试自然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01-20
展开全部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 回复:语文答题公式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加强语气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珊瑚釉
2011-01-21 · TA获得超过120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8.1万
展开全部
初中阅读首先看是什么文体。一般考试是先一篇科技文,在一篇记叙文。科技文可以像英语阅读那样,先读题,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原文句子,将要点加以概括。对于一些词的用法分析,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可以写表明~~的观点,当然,要具体文章具体分析。结构上比如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全文之类用的比较多。还要写出呈上写了什么,起下写了什么。说明文初中的还比较简单,读时注意细节,拿满分都不是问题。比较难的是记叙文。读记叙文切记不可先看题。否则会限制你的思路,记叙文不像说明文那么有规律,是需要你理解,答出采分点的。读时要在文中画出能表达人物情感的词或句子。可以帮助你寻找情感脉络,理解主题。记叙文中也有一些分析词类用法的题,方法和科技文差不多,格式上我可以教你一个公式!~这个词是~的意思(写这个词原意,像词典解词一样),在文中是~的意思,这个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理解方面就要看你自己能力了。但一般记叙文答题只要遵循我教你的思路拿个基本分没问题。最后强调一点,在答内容题上,最后落脚点要在人物情感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