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文言文中有哪几种常见的意思?急急急急急,拜托各位大虾,告诉我准确的答案!!!
如果可以,顺便告诉我“然”,“以”,在文言文中各有哪几种常见的解释。急急急急啊,拜托在后天之前回答我!!!...
如果可以,顺便告诉我“然”,“以”,在文言文中各有哪几种常见的解释。急急急急啊,拜托在后天之前回答我!!!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然
1.用作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例如: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然"有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例如: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还常和"则"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则”是由此进行阐述或论断,可译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单译为"那么"。例如: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2.用作代词。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例如:
輮使之然也。(《劝学》)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3.用作助词,又分两种情况。
(一)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相当于口语的"……地"。例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大石……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
(二)用在名词或短语之后,前面有"若""如""犹"等词与之照应的,可译为"的样子""一般""那样"。例如: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
"然"还常作应对之辞,同口语中"是的""对的"相似。或者表示赞成、同意,即"认为是""认为对"的意思。例如:
袁曰:"然,固有所闻。"(《谭嗣同》)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然
1.用作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例如: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然"有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例如: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还常和"则"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则”是由此进行阐述或论断,可译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单译为"那么"。例如: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2.用作代词。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例如:
輮使之然也。(《劝学》)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3.用作助词,又分两种情况。
(一)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相当于口语的"……地"。例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大石……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
(二)用在名词或短语之后,前面有"若""如""犹"等词与之照应的,可译为"的样子""一般""那样"。例如: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
"然"还常作应对之辞,同口语中"是的""对的"相似。或者表示赞成、同意,即"认为是""认为对"的意思。例如:
袁曰:"然,固有所闻。"(《谭嗣同》)
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展开全部
【为】
⑴成为,变成。⑵做。⑶作为,当作。⑷是。⑸以为,认为。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⑻指心理活动。⑼有。(11)治理。(12)装作。(13)为了。(14)给,替。(15)对,向。(16)因为。(17)则“于”,在,当。
「为市」谈交易。 例: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
「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例: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⑶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
[巩固练习]
1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动词:结成,成为)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动词:形成,做)
3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动词:做)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动词:成为)
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动词:作为)
6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是介词:给,替。第二个是动词:献出,谋划)
7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第一个是介词:因为。第二个是动词:做)
8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介词:给)
9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动词:是)
10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
12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介词:被)
13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介词:被)
14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句末语气词:呢)
15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16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介词:给)
17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作为)
18慎勿为妇死。(介词:为了)
19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对)
【然】
⑴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
⑵然而,但是。
⑶是的,对的。
⑷如此,这样。
⑸用在句末,“像......一样”。
「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示转折。
[巩固练习]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夫子喟然叹曰。(同上)
3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连词:可是)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同上)
5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形容词:对的,正确的)
6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指示代词:这样)
7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同上)
8 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动词:认为……对)
9然则诸侯之地有限。(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0 然后得一夕安寝。(然后:这之后)
1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这样却)
【 以】
1、为,由于。2、而。3、把,拿,用。4、以为,认为。5、凭,靠。6、按照,依照。
7、根据。8、通“已”,已经。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4、任用。
「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2、认为。3、把......制成。
[巩固练习]
1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介词:因为)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上)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上)
4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目的连词:来)
5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同上)
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修饰,不译)
7忽魂悸以魄动。(连词:表并列)
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同上)
9遂拔以击荆轲。(连词:表顺承,不译)
10遂自投汨罗以死。(同上)
1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介词:把)
1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同上)
13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介词:凭借)
1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同上)
15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17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时间、方位、范围,译为“以来,以东,以下”)
18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同上)
19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同上)
20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介词:在)
2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动词:任用)
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作为)
2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同上)
⑴成为,变成。⑵做。⑶作为,当作。⑷是。⑸以为,认为。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⑻指心理活动。⑼有。(11)治理。(12)装作。(13)为了。(14)给,替。(15)对,向。(16)因为。(17)则“于”,在,当。
「为市」谈交易。 例: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
「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例: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⑶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
[巩固练习]
1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动词:结成,成为)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动词:形成,做)
3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动词:做)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动词:成为)
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动词:作为)
6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是介词:给,替。第二个是动词:献出,谋划)
7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第一个是介词:因为。第二个是动词:做)
8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介词:给)
9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动词:是)
10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
12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介词:被)
13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介词:被)
14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句末语气词:呢)
15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16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介词:给)
17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作为)
18慎勿为妇死。(介词:为了)
19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对)
【然】
⑴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
⑵然而,但是。
⑶是的,对的。
⑷如此,这样。
⑸用在句末,“像......一样”。
「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示转折。
[巩固练习]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夫子喟然叹曰。(同上)
3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连词:可是)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同上)
5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形容词:对的,正确的)
6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指示代词:这样)
7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同上)
8 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动词:认为……对)
9然则诸侯之地有限。(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0 然后得一夕安寝。(然后:这之后)
1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这样却)
【 以】
1、为,由于。2、而。3、把,拿,用。4、以为,认为。5、凭,靠。6、按照,依照。
7、根据。8、通“已”,已经。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4、任用。
「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2、认为。3、把......制成。
[巩固练习]
1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介词:因为)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上)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上)
4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目的连词:来)
5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同上)
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修饰,不译)
7忽魂悸以魄动。(连词:表并列)
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同上)
9遂拔以击荆轲。(连词:表顺承,不译)
10遂自投汨罗以死。(同上)
1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介词:把)
1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同上)
13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介词:凭借)
1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同上)
15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17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时间、方位、范围,译为“以来,以东,以下”)
18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同上)
19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同上)
20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介词:在)
2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动词:任用)
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作为)
2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同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