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人必读的中外名著?

最好是书目。也就是分类。按国家分;按年代分……我查了3百辈子也没查到,求求各位智慧博士帮帮忙好吗!~\(≥▽≤)/~谢谢啦!... 最好是书目。
也就是分类。
按国家分;按年代分……
我查了3百辈子也没查到,求求各位智慧博士帮帮忙好吗!~\(≥▽≤)/~谢谢啦!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6-04-08
展开全部
  第一部分中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 诗经

  必读理由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现实主义的伟大宝库
  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抒情言志的源头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中国最早的教育范本教材
  世界文艺殿堂中的瑰宝
  编者:孔子
  国别:中国
  类型:诗歌
  成书年代:春秋晚期,前6~前5世纪
  阅读时间:青年
  推荐读本:《诗经》,中华书局,2003年
  ⊙背景搜索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305首。这些诗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史实和风土人情。《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指国风,创作于东周时期,是各诸侯国的土乐,包括周南、召南、邺、、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诸侯国的本地民歌,共160篇,为《诗经》的精髓部分。雅是“正乐”、“正声”,是西周京畿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多为颂扬赞美,“小雅”多为讽刺嘲讽,共105篇;颂是朝廷祭祀鬼神的舞曲乐歌,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是当时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产生的地域涉及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作者中有贵族、农夫、牧人,也有士兵和奴隶。关于它的编集,汉代班固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绚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食货志》)大意是说朝廷派人到各地采诗,然后由史官整理给天子,以图体恤民情。春秋末年,众多的作品由孔子重新编订,作为弟子的教科书。先秦时代,统称《诗经》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将它奉为经典,才称为“经”。现存的《诗经》,是由西汉时期鲁国人毛亨和赵国人毛苌所传,自东汉末年大行于世,固此也被称为《毛诗》。
  ⊙内容提要
  《诗经》的作品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政治。《诗经》中有很多抨击政治现实的诗,例如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就是很著名的篇章,讽刺贵族的不劳而获,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饱含着愤怒与不平。许多解《诗》者认为三百零五篇的每一篇都是颇有深意的,虽稍有过分,但也不是空穴来风。《邺风•新台》讽刺卫宣女强娶儿媳的丑行,《秦风•黄鸟》展现秦穆公以活人殉葬的暴行,《邺风•二子乘舟》抨击卫宣公信谗言杀贤子的恶行,这些诗或含蓄或直白,有的掷地有声,有的使人欲哭无泪,但都主题鲜明,有棱有角。
  二、民生。《诗经》中最灿烂的诗篇是反映民众爱情、劳动和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诗经》中比重最大,内容也最丰富,同时也最动人。这里有衣食住行的糟糕,有劳动生活的快乐,有兵役的痛苦,有归家的企盼,有离别的心酸,也有甜蜜的爱情。其中尤以描写爱情的诗最为瞩目。《诗经》的第一首诗《周南•关睢》就写男士的相思:“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相思之苦如在目前,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成为千古名句。
  三、历史。这些题材的诗大部分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大多是记述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赞颂先王的丰功伟绩,如《生民》、《公刘》、《绵》、《大明》、《皇矣》等。它们篇幅不长,但极具价值。
  ⊙作品影响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具有开创性的价值,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它的内容、手法和形式都为后世之人取用和效法。《诗经》句法多为四言,有规矩,但又灵活多变。它最早运用了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成就巨大,深刻地影响了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它的很多优秀作品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不但描写生动,语言优美,而且富有韵律,思想健康,虽经历千载,仍不可替代。
  《诗经》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地位已经很高。孔子很注重《诗》的价值,不仅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用于教育、外交、军事等其他领域。他在《论语•阳货》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他甚至还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的重要。汉武帝时,《诗》被列入五经之一,称《诗经》,成为儒家经典,是教育民众的法宝和安定社会的精神支柱。随着时间的推移,历朝历代的读书人都对它高山仰止,顶礼膜拜,视之为神圣的代名词。正因为这样,《诗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财富,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唐朝时就传至朝鲜、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明朝时传入欧洲,历时数百年,盛行不衰,甚至被视为这个世界的不朽之作,作为送给外星系生命的礼物之一而飞向太空。
  这部包罗万象、穿越时空,描述中华文明的经典诗作,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都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高深的美,焕发着无穷的魅力。
  ⊙精彩篇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关雎》
  ⊙延伸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大源头是古代南方诗歌的典型——《楚辞》。《楚辞》由两汉刘向收集而成,包括屈原、宋玉、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作品十多篇,其代表作家是屈原。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庄子•天运篇》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汉代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与《诗经》合称为“五经”。到南宋的时侯,著名理学家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与“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第一部分兵家韬略之首 孙子兵法

  必读理由
  百世谈兵之祖
  浓缩中国战略智慧的精华
  世界现存最古的兵书
  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的至宝
  最能代表中华文明的经典著作
  影响世界历史的罕见典籍
  作者:孙武
  国别:中国
  类型:军事论著
  成书年代:春秋时期,前512年
  阅读时间:一生
  推荐读本:《孙子兵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背景搜索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惠民县)人。他的先祖陈完为陈国人,时逢内乱,逃至齐国,受到“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重用,改姓田,后来因为伐莒国有功而赐姓孙。孙武在世时,齐国内乱,遂出奔吴国,隐居姑苏,著书立说。公元前516年,阖闾自立为吴王,任孙武的好友伍子胥为大将,准备讨伐楚国。伍子胥深知好友之才,一连七次向吴王强力推荐。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召见孙武。孙武向吴王献《孙子兵法》13篇。吴王读后大悦,任命孙武为将军。其后孙武“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他与伍子胥助吴王阖闾三次伐楚,攻占楚国首都郢,破越国,辟疆土,战绩显赫,为吴王阖闾会盟诸侯、成就霸业立下盖世的功勋。孙武的结局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无从考证,只有他撰写的《孙子兵法》代代流传,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内容提要
  《孙子兵法》共13篇,即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间篇,约6000字。
  这部兵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气象、哲理及战争规律等多个方面,堪称世界兵学理论的宝库。它的战略思想主要分为战前策略和战时策略。战前将帅要审时度势,采用政治、外交、经济等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战争的最高境界。战时,将帅须力争主动。兵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知彼知己,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以压倒敌人的优势速战速决,力求以最小的损失获取最大的战果。
  ⊙作品影响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著作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军事思想、军事体系、文学语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跨越古今,渗透中外,荣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美誉。
  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无不从《孙子兵法》中汲取养料,行军治国平天下。秦朝的项羽,汉代的韩信、霍去病,三国的曹操、诸葛亮,唐朝的太宗李世民,宋代的岳飞,明朝的戚继光,都曾从《孙子兵法》中受益匪浅。他们运用其理论指导战争、治理国家。到近代,它更是声誉日隆,影响甚大。孙中山先生曾说:“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二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形成了中国的军事哲学。”毛泽东历来重视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他称孙武是“中国古代军事学家”,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他不但在著作中多次提到孙武和《孙子兵法》,而且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创造性地灵活运用这部兵书的理论精髓。可以说,《孙子兵法》丰富和促成了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思想。
  在国外,日本一些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士必读《孙子兵法》,认为它是一本“商战圣典”,是任何人都应该学习的一本书;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将它列为必读书目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流行“《孙子兵法》热”。《孙子兵法》不但受到军事界和战略家的重视,而且已经扩展到军事以外的其它领域,如经济、体育、管理、外交等,尤以商业和管理业中的应用最为瞩目。
  总而言之,《孙子兵法》以高度凝炼的形式概括总结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和法则,是一门攻无不克的艺术、创造辉煌的科学。
  ⊙精彩篇章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思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
  ⊙延伸阅读
  战国中期齐国的军事家孙膑是孙武的四世孙,著有《孙膑兵法》。它的体系与风格和《孙子兵法》一脉相承,强调“必攻不守”、“贵势”的战术思想。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朝廷将《孙子》、《六韬》、《吴子》、《三略》、《尉缭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合在一起,号为“武经七书”。
  ⊙典故逸话
  1772年,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欧在巴黎出版了法文《中国军事艺术》丛书,其中有《孙子十三篇》。1815年,拿破仑大败滑铁卢后被囚禁于圣赫勒拿岛,一日,读到《孙子兵法》,拍案叫绝,唏嘘慨叹:“倘若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第一部分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 论语

  必读理由
  中国人的“圣经”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书
  中国两千年政治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基石
  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
  不把这本书读懂、读透,就不能深刻理解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半部论语治天下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
  国别:中国
  类型:哲学著作
  成书年代:战国初期,前5世纪
  阅读时间:一生
  推荐读本:《论语译注》,杨伯峻注译,中华书局,2002年
  ⊙背景搜索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高、最受推崇的“圣人”。他先世为宋国贵族,后来为了避难逃至鲁国定居下来。他的父亲叔梁纥以臂力过人闻名于世,六十六岁时与未满二十的颜徵结合并在曲阜东南的尼丘拜神求子;之后生下孔子,取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丧父,家境贫困,十五岁立志求学,博习诗书礼乐,青年时代作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吏。三十四岁时,他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授徒讲学,据说弟子有三千,著名者七十二人。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鲁国发生内乱,孔子离鲁奔齐,不久返回,先后担任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五十五岁时,他又被迫离开鲁国,率领众弟子先后到过卫、宋、陈、蔡等十多个国家,但都郁郁不得志,抱负终未能施展。六十八岁时他回到鲁国,从事教育,整理《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古代典籍。五年后,孔子溘然逝去,终年七十三岁。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所记录的言行汇集起来,取名《论语》。它的成书时间在战国初期。
  ⊙内容提要
  《论语》全书一共有20篇,每一篇都包含有记述一件事或者数句话的若干个小章,涉及到政治、文学、音乐、伦理、教育等各个方面,但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孔子仁与礼的学说,囊括了孔子思想的精华。
  全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一、为政。孔子认为治国者要“赦小过,举贤才”,做到大度豁然,推己及人,实事求是,重视礼乐教化,勤政爱民,以尧、舜、禹、周文王为榜样,达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状态。《论语•学而》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就是孔子对治国之道的精辟阐述。
  二、教育。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提倡诲人不倦,重诗礼乐对人的薰陶和影响,强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他提纲挈领地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三、学习。《论语》的第一章就是《学而》,可见学习在这本书中的分量和它的重要性。孔子欣赏不耻下问,鼓励温故而知新,认为好的学生应该要经常与朋友切磋,向前人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抱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心情,拥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达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境界。
  四、修养。孔子特别强调修身养性的必要。应该言而有信,知过必改,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准于礼法,乐天知命,不怨天,不尤人,成为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君子。君子是孔子一生追求的个人道德规范,正如“仁”是他心中追求的最高理想一样,这使得《论语》中记载了大量关于个人修养及道德规范的言行。
  这四点只是九豹之一斑,《论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处处闪烁着孔子思想的闪光点,蕴含着孔子的大智慧。
  ⊙作品影响
  《论语》自西汉武帝以后,由于孔子及儒家地位的提升,成为每个文人的必读书。从元代仁宗皇帝开始直到明清,更是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不仅是平民百姓教育子孙的启蒙读物,而且也是士人考取功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宝典。北宋赵普曾对太宗赵光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可见,《论语》包含有深邃的政治思想和治国之道。《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该书的另一大价值体现在文学上。由于它是中国散文的最初形式——语录体,多为记言,所以言简意赅,生动凝炼,质朴无华,不少篇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妙语联珠,发人深省,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前者由东流之水联想到人生的沧桑,富有诗意,含着哲理;后者由树的常青象征风骨的凛然。这样的句子,《论语》中比比皆是,许多已成为今天常见常用的成语,如因材施教、当仁不让、过犹不及、三思而行、功亏一篑等等。此外《论语》大量运用语气词、叠句、排比、对偶等手法,许多章节富有故事情节和感情色彩,对后世的小说、散文、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
  总之,作为构成中华文明的儒家经典,《论语》对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文化价值观、道德素质、风俗习惯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
  ⊙精彩篇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延伸阅读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诸子百家除儒家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
  儒家的另一本经典著作是由亚圣孟子所作的《孟子》,他提倡“仁政”,认为士大夫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善养浩然之气”,这对后代文人的思想影响甚大。
  荀子是孟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著名弟子有李斯、韩非。《荀子》同样是荀子门人辑篡的语录,其构思之缜密,结构之严整,条理之清晰,可称鸿篇巨制,在文学上成就斐然。

  第一部分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 老子

  必读理由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经典
  汉唐盛世治国的至宝
  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
  海外发行量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书
  超前的世界性哲学思想
  学术与社会价值并重的不朽著作
  二千年中国文人思想的源泉
  作者:老子
  国别:中国
  类型:哲学著作
  成书年代:战国初期,前5世纪
  阅读时间:青年、中年
  推荐读本:《老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背景搜索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员,在民间被称为太上老君、道德真君。关于老子有许多神话般的传说,宋代的《太平广记》在第一卷的卷首就着重介绍了他:传说,他的母亲怀胎七十二年,方才剖左腋而生一白首老孩,故称老子;又说,他的母亲在李树下生育老子,生下来即会说话,指李树道:“以此为我姓。”传说虽然虚妄,却反映了老子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由于老子学识渊博,声望显著,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问题,并表达了对老子由衷的敬仰和赞赏。春秋末期,周王室趋于衰微,且内乱不断,老子有心归隐,跨青牛远去,至函谷关,关令尹喜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著书上下篇,道德五千言,即为《老子》。现代学者认为,此书并非全是老子手定,而是由战国前期道家学派编纂而成。
  ⊙内容提要
  《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为《德经》,总称《道德经》。无论在中国的哲学、政治、军事、管理、宗教、文学、伦理等诸多领域,此书都可称得上经典名作。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第一,宇宙。《老子》在第一章开宗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心目中的宇宙就是“道”,道无所不在,周行不止;道是万物的根本;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无形物。他的这一思想,冲破天帝造众生的神论观点,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首创。
  第二,人生。老子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贵身自养,摄生修行;二是柔弱不争,致虚守静。前者在第十三章有精彩的论述:“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既然身体能与天下并重,那么怎样贵身爱身呢?老子认为,首先应摈除五色、五音、五味这些物欲享乐,然后注意摄生,见朴抱素,加强个人修养。后者是老子反复强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体现了一种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人生哲学。
  第三,政治。老子最著名的政治主张就是“无为”,这是他认为的治理天下的最高原则。他倡导顺应民心,符合天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大国,若烹小鲜”,消除一己之心,使民众安居乐业,实现无为而治,达到“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
  此外,《老子》还有许多战争论述,深合兵家之要,是很多军事家奉行的准则。
  ⊙作品影响
  《老子》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它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中国思想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战国时期,儒家的孔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都受到过《老子》的影响。汉初,黄老之学盛行,并渗入到政治生活中,名相萧何、曹参在治国时,“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汉书•刑法志》)。东汉末年,道教奉老子为教主,视《道德经》为经典。魏晋时期,玄学昌盛,在朝的玄学家注重《老子》的无为而治,在野的玄学家提倡《老子》的“自然”之说,《老子》的思想成为抒发政治主张、抨击现实的武器。大唐盛世,帝王自称为老子后裔,为之立庙,唐太宗采用“无为而治”为兴国方针,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将《老子》开为贡举策试的经典之一,并亲身为它作注。宋代帝王对道教情有独钟,宋真宗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把《老子》列为太学及地方学校的课本。这一时期,《老子》的思想对理学也有所渗透,并影响甚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每个朝代在其鼎盛时期,无一例外地采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理念,即内在的、起领导作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理想。
  《老子》的影响不仅时间久,历史长,而且领域广、方面多。在宗教上,它是道教的开山之作;在修身方面,“功成身退”是文人入世的信条;在军事方面,“以柔克刚”成为军事家奉行的准则;在管理方面,老子的“以人为本”是日本企业最基本的信条;在艺术方面,“道法自然”成为书法家、绘画家、诗人遵循的理念;在文学方面,《老子》精警凝练,处处闪烁着哲人的智慧,妙语巧喻、格言警句比比皆是,蕴含人生哲理。
  《老子》的影响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它也备受关注和推崇,形成了老子热。《老子》被译成多种文字,海外发行量居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首,堪与《圣经》比肩。他的思想影响了诸如托尔斯泰、奥尼尔、海德格尔、爱因斯坦、汤川秀树等世界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精彩篇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一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第四十八章》
  ⊙延伸阅读
  庄子(前360~前280),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他著有《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六篇,是老子学说的继承人,也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逍遥游”,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文笔独步古今。
  韩非(?~前233),战国后期韩国人,著有《韩非子》五十五篇。他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因时制宜,鼓吹君权神圣,倡导以法治国,对后世影响很大。
晔婵
2011-01-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673
展开全部
△0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0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0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0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0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0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0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0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0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8、《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0、《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1、《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2、《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3、《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4、《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5、《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26、《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7、《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8、《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9、《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0、《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31、《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3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33、《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34、《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35、《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36、《杜甫诗选》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37、《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8、《唐宋八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9、《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40、《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41、《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42、《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43、《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44、《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45、《辛弃疾词选》朱德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46、《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47、《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48、《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49、《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50、《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51、《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52、《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53、《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54、《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55、《长生殿》洪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56、《桃花扇》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57、《老残游记》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58、《鲁迅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59、《野*》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60、《女神》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重印版
△61、《郁达夫小说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2、《新月诗选》陈梦家编,上海书店复印1985年
△63、《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64、《家》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65、《沈从文小说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66、《骆驼祥子》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67、《曹禺选集》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68、《艾青诗选》艾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69、《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70、《赵树理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71、《现代派诗选》蓝棣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72、《创业史》(第一部)柳青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年版
△73、《茶馆》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74、《王蒙代表作》张学正编,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75、《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76、《余光中精品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7、《台湾小说选》,《台湾小说选》编辑委员会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78、《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9、《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80、《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81、《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82、《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悲剧四》)卞之琳译,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3、《伪君子》(法)莫里哀著,李健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84、《浮士德》(德)歌德著,董问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85、《悲惨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983年版
△86、《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87、《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88、《双城记》(英)狄更斯著,石永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89、《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著,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90、《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91、《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索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92、《母亲》(俄)高尔基著,瞿秋白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93、《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94、《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95、《等待戈多》(法)萨缪埃尔·贝克特著,收《荒诞派戏剧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96、《沙恭达罗》(印)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97、《泰戈尔诗选》(印)冰心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98、《雪国》(日)川端康成著,高慧勤译,漓江出版社1985初版
△99、《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纳训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00、《外国文学作品选》(两卷本)郑克鲁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6573995.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328feng
2011-01-08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39
采纳率:64%
帮助的人:1302万
展开全部
第一部分

现在国际流行《孙子兵法》热,我们国家也召开了三次《孙子兵法》国际学术讨论会,美国的军事院校里开有《孙子兵法》课,中国社会科学院曾有人在美国国防大学专门讲这门课,日本、东南亚对《孙子兵法》都很感兴趣。
《圣经》
《论语》
《物种起源》
《全球通史》
《君王论》
《史记》
《孙子兵法》
《三国演义》
《战争论》
《水浒传》

第二部分

《毛泽东传》
《汤姆叔叔的小屋》
《红与黑》
《红楼梦》
《悲惨世界》
《百年孤独》
《老人与海》
《国富论》
《胡雪岩全传》

第三部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西游记》
《呐喊》
《小王子》
《本草纲目》
《昆虫记》
《倾城之恋》
《一千零一夜》
《堂吉诃德》

第四部分
害怕命运的恐惧感,反抗命运的生存力,超越命运的理想性,《雷雨》的"神秘诱惑"包含着这三层意义,但却远不止这些。因为我们无法对一个文本做出理性定位,即使剧作者本人也难以陈清--"而我始终不能给它(神秘诱惑)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相。因为它太大,太复杂"。 《变形记》
《吉檀迦利》
《欧也妮·葛朗台》
《哈姆莱特》
《简·爱》
《雷雨》
《茶花女》
《神曲》
《梦的解析》
《雪国》

第五部分
尼采说《罪与罚》引发他的感到震撼的因素当然很多,但让我们稀奇讶异的是拉斯克里涅科夫的确说出尼采的"强力意志"观点。在尼采的"强力意志"观点底下,人类的确是有上等人下等人的阶序的,只是这阶序不是用道德价值来区分,而是用强力意志来区分。在这样的区分底下,敢有大胆的支配力、敢有大胆的实现自我主张,就是强人。反之,牺牲奉献无我的道德宗教精神,是颓废的、懦弱的、奴隶的下等人。
《边城》
《喧哗与骚动》
《复活》
《罪与罚》
《四世同堂》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围城》
《情人》
《西厢记》
《苏菲的世界》

第六部分
我的目光开始明亮,目光的作用是相对于明亮而言的,是瓦尔登湖那幽蓝的湖水把我的眼睛擦亮了,只要明亮了才能显示出目光的力量,所谓的目击,正是因为如此,才具有威慑力。而对于幽暗,目光的力量犹如利箭遇到了柔软的藤盾,无声息地被弹了回来,力量锐减了不少,我对梭罗的看法也许正如此,所以我内心的愧疚和难为情渐次增多。在幽暗中阅读这个世界,将失去许多能够感人的东西,也不知会发生怎样的曲解和变异。 《瓦尔登湖》
《穆斯林的葬礼》
《冰心散文选》
《日瓦戈医生》
《美的历程》
《麦田里的守望者》
《伊索寓言》
《活着》
《我的精神家园》
《我与地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nyzxbb
2011-01-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5万
展开全部
《红楼梦》
《悲惨世界》
《百年孤独》
《老人与海》
《国富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西游记》
《呐喊》
《昆虫记》
《倾城之恋》
《哈姆莱特》
《简·爱》
《边城》
《喧哗与骚动》
《复活》
《罪与罚》
《四世同堂》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围城》
《情人》
《西厢记》
《瓦尔登湖》
《穆斯林的葬礼》
《冰心散文选》
《日瓦戈医生》
《美的历程》
《麦田里的守望者》
《伊索寓言》
《活着》
《我的精神家园》
《我与地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旅桖绿JO
2011-01-11 · TA获得超过46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3万
展开全部
你这问题问的!

没有什么书是必读的!
无论是什么书,只要是文字,都有你值得你吸取的东西!何必纠结于名著或者是某个作品呢!
不看名著就说明你没内涵?

一个人的内涵,涵养不是靠某个作品堆积起来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