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一下关于古代文学博士的具体情况

我是一名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生,在一所普通省属高校读书。研二。眼看毕业在即,由于感到就业压力很大,有了考博的想法。但目前我对考博的种种种种细节都还不很了解,想请了解这方面情... 我是一名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生,在一所普通省属高校读书。研二。
眼看毕业在即,由于感到就业压力很大,有了考博的想法。
但目前我对考博的种种种种细节都还不很了解,想请了解这方面情况的网友谈一谈。
比如
报考名校博士 (比如北大 北师大 南京大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果能顺利考取的话,一般几年能顺利毕业(考虑到目前博士往往延期)
毕业前景如何?
展开
 我来答
肆无恐
2019-06-20 · TA获得超过210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
采纳率:40%
帮助的人:1.9万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文类的传统学科,很多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都有博士点

不管是名校,还是普通高校,影响考试成功的因素一个是考试成绩,一个是联系导师,还有运气的问题了。对考试来说,想通过基本录取线,一般没问题,专业课难度不是很大。

英语有些学校初试就有考听力,有的还会另外划线,这个要注意的。除北大、社科院之外,英语难度一般在六级左右,有些在四、六级之间,熟悉历年题型,多加练习,没问题,分数当然是越高越好,这是拉开差距的一门,也是一些考生的绊脚石,所以一定要注意。

联系导师,当然是越早越好,有时联系晚了,也许就没名额了,不过这也是不一定的。录取时,即使分数上线,也是不一定录取的,导师的权重还是比较大的。

各高校对于博士毕业的要求不一致,比如南京大学对博士毕业发cssci的要求似乎是3篇,暨南的要求是4篇,而中山大学的要求是1篇。此外就是学位论文了,字数多在10万到20万之间。

这个专业,各高校都不缺人。有些高校对招人还有方向的要求,比如今年湛江师院招古代文学老师,要3个,一个是先秦到汉魏段,一个是唐宋段,一个是近代段。

每个学校、每年的情况都不同,往年有阵元明清段最热。而去高校当辅导员或行政的话,有时觉得很浪费。有些高校对辅导员和行政的要求,会严格限制硕士,或是有年龄要求。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古代文学在传播中的文化传承问题。因为经济发展尤其是网络时代背景下,许多现代化潮流文化语言冲击着古代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古代文学产生了一些曲解,因此在保持正宗传承的情况下,加强古代文学研究和保护显得弥足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文学



帐号已注销
推荐于2017-10-09 · TA获得超过40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3万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文类的传统学科,很多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都有博士点。根据我几次的考试经验来看,不管是名校,还是普通高校,影响考试成功的因素一个是考试成绩,一个是联系导师,还有运气的问题了。对考试来说,想通过基本录取线,一般没问题,专业课难度不是很大。英语有些学校初试就有考听力,有的还会另外划线,这个要注意的。除北大、社科院之外,英语难度一般在六级左右,有些在四、六级之间,熟悉历年题型,多加练习,没问题,分数当然是越高越好,这是拉开差距的一门,也是一些考生的绊脚石,所以一定要注意。联系导师,当然是越早越好,有时联系晚了,也许就没名额了,不过这也是不一定的。录取时,即使分数上线,也是不一定录取的,导师的权重还是比较大的。
各高校对于博士毕业的要求不一致,比如南京大学对博士毕业发cssci的要求似乎是3篇,暨南的要求是4篇,而中山大学的要求是1篇。此外就是学位论文了,字数多在10万到20万之间。正常学习的话,一般3年都可以按时毕业,也有一些会延缓半年,一方面有发文没有完成,另一方面是学位论文没有做好,认真努力就可以了。
现在古代文学的毕业生就业很难。看了很多招聘,很多都要求是教授、学科带头人、博导级,即使没有,大多也会有重点院校,科研成果突出的要求,有的还会有性别要求。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会好些。一般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能去地级市院校或是专科就不错了。因为这个专业,各高校都不缺人。有些高校对招人还有方向的要求,比如今年湛江师院招古代文学老师,要3个,一个是先秦到汉魏段,一个是唐宋段,一个是近代段。每个学校、每年的情况都不同,往年有阵元明清段最热。而去高校当辅导员或行政的话,有时觉得很浪费。有些高校对辅导员和行政的要求,会严格限制硕士,或是有年龄要求。不过不管怎么样,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了。
祝你心想事成,事事顺心!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分红顽皮豹001
2011-01-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万
展开全部
中国语言文学系是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的学系之一。1924年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创办之初,便设有中国文学系。1926年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1928年1月,文史科成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以研究学术、发展文化为宗旨,内设考古、语言、历史、民俗四学会。1935年春,文史研究所(原语言历史研究所)改组为文科研究所,设中国文学部和历史学部,同年9月招收研究生。1939年,中文系又称中国文学系。抗日战争时期,中文系师生迁至云南瀓江和广东坪石、梅县等地,在艰苦条件下继续办学。1946年,语言学系成立。1953年院系调整,中文系又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设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系与语言历史研究所、文科研究所、语言学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1954年,语言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该系部分教师转入中文系。1958年,中文系增设新闻专业,次年,该专业并入暨南大学。1981年,中文系设立汉语培训中心,1992年,该中心并入外国语学院。多年来,中文系本科只设汉语言文学一个专业。 中文系人才荟萃,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先后在本系任教的著名教授,早年有鲁迅、郭沫若、傅斯年、郁达夫、成仿吾、顾颉刚、钟敬文、赵元任、罗常培、陆侃如、冯沅君、王力、岑麒祥,晚近有容庚、商承祚、詹安泰、方孝岳、董每戡、王起、冼玉清、黄海章、楼栖等。这些著名学者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富于进取的创新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写作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一定的电脑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能从事高等院校或研究部门的教学、研究工作,新闻出版单位的记者编辑工作,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高级秘书等工作。 1994年12月,我系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2002年3月,经教育部专家组评估验收和高教司批准,本基地被评为优秀基地。2004年6月,经广东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和教育厅批准,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4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我系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本科教学。如加强对基础课教学的投入,改革基础课课程体系;认真编写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切实建设好一批省、校级重点课程。坚持固本培元,加强学生厚实的中国文化基础;同时,开设多种类型的选修课,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学生扎实的学术基础与开阔的学术视野。我系一贯坚持倡三风(自觉地学习、刻苦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抓三文(作文、古文、英文),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系长期在本科教学中实施“强化写作训练”和“全程导师制”计划,要求一年级学生写作百篇作文,二年级学生写作8篇读书报告,三年级学生写作学年论文和参加教学实习,四年级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学生在学期间,其写作和学习活动,均有导师进行全面指导。这个计划已实施多年,颇有成效。我系的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抓好教学实习,培养综合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程导师制》分别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前,我系在校本科生达500多人。近年来,研究生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准逐年提高。目前在校研究生已近400人,其中博士生160余人。 我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8人。我系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我系为博士、硕士授权一级学科(现有8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招生),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以及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均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传统深厚,学术梯队整齐,是海内外公认的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及文体学的重要基地。中国戏曲史是本学科最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由王起、董每戡在20世纪50年代奠基,迄今已成为全国戏曲研究的中心。近年来,以该学科为主体完成的《全元戏曲》(十二卷),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2001年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该学科还出版了一批研究古代戏曲、小说及诗文的专著,在学界有较大影响。古代诗文与诗文理论亦是本学科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在文体学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良好声誉。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一是古文字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包括甲骨文、战国秦汉文字及相关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问题;二是出土文献与汉语史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包括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训诂等方面;三是现代汉语研究方向。该学科在研究成果、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该学科出版的《金文编》、《长沙楚帛书文字编》、《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唐钰明卷》等著作,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民间文学三个研究方向,该学科致力于打通现当代文学的时限、海内外文学的地限,文学和文化的界限,具有创新意义。该学科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1903——前夜的涌动》等著作,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文艺学学科包括文艺理论与批评、美学、文艺美学等研究方向,已经取得一批富有特色的成果。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语言学理论和应用语言学。该学科在方言学、汉语语法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西文学/文化批评理论比较研究,尤其关注妇女、性别与文化再现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元明清文献和岭南文献。该学科在元明清戏曲、小说、诗文的整理与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显著特色。民俗学学科是与人类学系共同建设的博士点学科。该学科继承了中山大学民俗学研究的优良传统而又进行了创新,在学科建设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该学科整理出版的《中山大学典藏民俗学丛书》,让海内外学界得以重新全面审视中国民俗学最早生成时的勃勃生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