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文精神

 我来答
在水伊人198610
高粉答主

2014-03-20 · 爱玉者灵气者也.专注玉石鉴定真伪及评估
在水伊人198610
采纳数:36171 获赞数:15466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您好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二是人文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三是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四是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自己从“自在的”状态过度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本事。五是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的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KaFoon
2014-03-16 · 超过1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6.2万
展开全部
  新世纪,中国教育界盛传着一个可爱的词汇——人文精神。大学讲,中学讲,小学也讲。首先表态,这是好事。起码,比不讲要好一万倍。
  人文精神溯源,大致得溯及西方文艺复兴乃至古希腊时期。不想展开。其直接背景在于,1993到1995年,“人文精神大讨论”在文化界展开。此后,概念与精神逐渐濡染,几年以后,延及教育界,并很快成为中国教育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一方面,属于中国教育对关涉整个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大思潮的正常反应;另一方面,属于一种对号入座,证明中国教育的确存在着太多“不很人文”的东西,需要剔除。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一些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的眼里,“人文精神”作为一个概念并不很清晰。这里,存在知识层面的缺失,也存在立场层面的故意模糊。在我看来,后者更为要紧。需要澄清。
  在没搞清楚什么是“人文精神”之时,我们的一些教育话语,往往,会使用“人文氛围”一词来予以替换。在一些说法中,堂堂“人文”便成了一种“氛围”。于是乎,打打球,说说笑话,吃吃饭,吹吹牛,这些个最日常最普通的插科打诨,摇身一变,俨然,也成了了某种具备了“终极关怀”意味的大意义大价值。
  《现代汉语词典》322页,有着对“氛围”一词的规范诠释。诠释云:周围的气氛和情调。读了注解,越发糊涂,实在搞不清楚什么样的“气氛和情调”才算人文的,什么样的又不算是人文的。是否,作为管理者和教师,对下属和学生说话的时候,一定得嬉皮笑脸才算人文,否则,就不属于人文?
  我曾经在很多文字里重申过自己对“说话”的基本理解,那就是——世界上没有好话坏话之分,只有真话假话之别。按此标准,便有了我对所谓“人文氛围”的强烈腹诽。在我看来,语焉不详的“人文氛围”,忽略了人与人群的立场和利益,简直“态度决定一切”的翻版。而已!
  《读书》2006第10期33页,刊发刘红梅的署名文章《什么样的人文关怀》。作者说,她比较认同的“人文主义”含义如下:
  人文主义传统的最重要和始终不变的特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人文主义聚焦在人的身上,一切从人的经验开始。其二,每个人自身都是有价值的——用文艺复兴时期的话,叫做人的尊严——其他一切价值和人权的根源就是对此的尊重。其三,人文主义始终对思想十分重视,它一方面认为,思想不能孤立于它们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归结为替个人经济利益、阶级利益或者性的方面以及其它方面的本能冲动所做的辩解。
  刘红梅认同,我也认同。于是,偷他一懒,抄录下来做数。然后,自作主张,提炼,诠释,排出“子虚版”关键词,依次为——尊重个人经验;维护个体尊严;尊重个人思想。
  显然,“个人”一词是我加上去的。我为什么要对原文作如是篡改呢?因为,我觉得,任何形式的“人文精神”,必须落实到“个人层面”。可以说,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乃无数个人发生联系乃至构建社会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所在,没有超越个人意志和利益的权利,也没有超越个人意志和利益的自由。
  此话题不再展开。仅此。要重申的,是子虚版的人文精神三要素——尊重个人经验;维护个体尊严;尊重个人思想。请允许我以基础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为虚拟平台,略加展开。
  其一,尊重个人经验。
  教学的主体,无非教师与学生。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莫过于给予教师以相对宽松自由的“教材处理权”与“教学自主权”。和美国相比,中国基础学校多了一个教学管理的基层部门,叫做教研组。曾听到有国内知名专家自豪地说,这是我国基础教育“之所以比美国强”的一招,俨然和现在挺时髦的“学习型组织”异曲同工。或许,教研组的存在有它的价值,但我觉得,目前基础学校的教研组,已经“进化”成了一级“行政部门”,构成了对教师学术自由与学术个性的打压和限制。在有些学校,别说进度与试题,即使教案与教法,都要求统一,美其名曰“集体备课”。我不反对同事间的切磋,但我觉得,真正有效的合乎学术规律的交流,应该是民间的、私下的和非正式的。任何行政命令之下的研究,只能走向研究的反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衣着,终于走出了“灰蚂蚁”的套子。大街上,美女靓男,我型我塑,多元自我,美不胜收。即使,基础学校的教师们,也能够凭着装束和化妆,秀出自我。但在思想和学术上,基础学校的“个性空间”却依然很小很小。众所周知,自由与个性,乃科学和艺术的灵魂和生命。不尊重“个人经验”的学术,只能被命名为“伪学术”。别无他途。充斥着为学术的中国,即使学生的考分有多么高山仰止,最终,还是无法和没有教研组的美国教育相匹敌。这,已经被20年来的教育因果所证明——20年过去了,中国大陆依然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而美国,次次盆溢钵满,回回满载而归。
  其二,维护个体尊严。
  最近,网络上盛传某著名高校官员兼学者的高论,说什么现在到了“第四代人权”时代,即“和谐权”时代,并试图“以和谐精神超越传统三代人权的对抗精神”。看上去很美,看下去呢?窃以为,人类的人权进程,总是在和“人权的障碍”的博弈和斗争中前行的。权利和义务不能落实,公民社会未能建成,哪里会有什么真正的和谐!言及人权的任何高论,如果试图避开“公民权利”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均属荒诞不经。
  基础学校,属于公民与准公民的世界。其中,自然存在着“实现公民权利”这样一个宏大而正义的命题。众所周知,中国基础学校普遍存在的“负担过重”问题,有些学校的学生每天要上十几节课,当然,老师也得陪着。这些,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人权灾难”。如果,我们对这些东西视而不见,对个体的学生和教师的个体权利的被侵害视而不见,便没有资格奢谈什么和谐。当然,基础学校师生的“尊严受损”问题,远远不止“合法休息时间被强行侵占”一桩事,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大部分基础学校里,普通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事务基本上没有任何发言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民主”,只能被肤浅成所谓“作风”;我们的“权利”,只能被阉割为只有“责任”;我们的“人文”,只能沦落为营造“氛围”。
  其三,尊重个人思想。
  我们的教育,习惯于灌输。灌输给学生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据说“颠扑不破”的真理。殊不知,即使正确如马克思主义,按老马自己的诠释,也是需要不断发展的。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背功一流,创造能力却稀松平常,这已经是定论。即使我们的教师,究竟有多少人对“个人思想”这个词会产生必要的敏感,我看,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我看来,中国教育尤其中国基础学校,目前的最迫切的任务,或在于,尽可能地,给“个人思想”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成环境。独具一格的思想从哪里来?首先,有赖于一个自由的信息获取渠道的生成,一个宽松的自主的学习选择的权力,而目前,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无从也无暇顾及这些。对高考制度可能的改革,从新世纪企盼到现在,我都累了,累到绝望。于是,只能指望一些个基层的有识之士——基层且有一定“权力”的有识之士,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或许,你们可以营造一些小环境,然后,让它慢慢滋生濡染。我们,还能有更好的办法么?当然,对每一个教师来讲,明白这点,本身,就不容易。在自己的工作中,在目前游戏规则规定的“职业人”角色之外,寻找空间,推进改革,艰难,但值得行动。思想,并不神秘。在我看来,当你真诚地为民族的未来认真思索的时候,当你由于思索而对现状有所不满而图谋改变的时候,你已经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提分一百
2020-02-20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万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2103万
展开全部

什么是人文精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秒懂百科
2021-01-02 · TA获得超过5.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3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1.2亿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