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是什么意思?
朕,zhèn,从舟从灷(zhuàn)。本义为舟缝。另引申为迹象、征兆。凡言朕兆者,谓其几甚微,如舟之缝,如龟壳之裂纹也。
《史记·李斯列传》:初,赵高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严格来说,除非僭越或者中国处于分裂时期,否则东亚汉文化圈只有一个皇帝——中国天子,只有一人能自称朕。
不过朕是比较书面化的自称,往往仅出现在诏书等官方文书上。在日常生活中皇帝常称我、吾、孤等。此外东亚汉字文化圈中日本因为多数时间不是附属国,且自称天皇,所以自称朕。朝鲜半岛历代国王只能称寡人或者孤,不能自称朕。
1897年朝鲜王国升级为大韩帝国,1910年灭亡前仅仅两代国君称朕。越南国王对内称大越皇帝,对中国称安南国王,对内时自称朕。
扩展资料: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但是,这里要做两点说明:
第一,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先秦时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正像顾颉刚、刘起纡两位先生在《〈尚书·汤誓〉校释译论》指出的那样: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
如:《尚书·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
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这种情况在帝国专制政体早期朕作为皇帝专有名词尚未具有高度权威时短暂存在过,但是后来再无任何皇太后,太后自称为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朕
【拼音:zhèn】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即“我”的意思,例如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在中国古代专作皇帝自称,商、周天子却多自称予一人。根据汉许慎说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两块木板间隙。以其极为细小譬喻寡德以自谦,类似寡人之义。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称“王”者亦可自称“本王”,随着秦朝建立,嬴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从此一直流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例如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割据局面出现,曹操是魏的君主(魏王),只自称“孤”或“本王”;汉献帝可自称为“朕”。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汉字文化圈的其他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的君主也使用“朕”这个称呼。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事实上朕是第一人称,在秦始皇未统一六国之前任何人都可以用。比如在屈原诗里就有:“朕皇考曰伯庸。”这是皇权专制的产物,还有“玺”“制”“诰”等,自秦以后才为皇帝专用。
201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