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两篇作文∶聆听__(500字)、赏析作文(选择2首古诗300字)
2个回答
2013-12-10
展开全部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关山月
【原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的《关山月》继承了古乐府旧题,描绘出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多么阔大,异域何其粗犷。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人想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诗句来。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却又苍凉悲壮的意境。读之又使人想起“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图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从无生还故乡。正如高适《凉州词》中描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对戍守边关的将士最好的写照。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而“胡窥青海湾”就是历史的见证。
最后四句描写战士“望归”的愁苦心情。“戍客”、“思归”愁肠百结,望着边塞荒凉景色,满面愁容,难以名状。想家中高楼上的妻子、满头白发的亲娘和瘦骨伶仃的儿郎,一定也在这清冷的茫茫月夜里或站立楼头,或折柳门前。他们举目远眺,思念着“我”这个也许永不能生还的征人。此情此景,我们似乎听到了他们一声声揪人心肺的惆怅叹息。这里诗人将战士的思乡、家人的思亲融于广阔苍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在这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里,我们倍感苍凉、深沉。
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浩大的胸怀的自然袒露。如果说李白的诗大多用“月”、“旅”、“酒”来排泄个人的愤懑的话,那么这首状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正如任华在《杂言寄李白》中所说的“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关山月
【原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的《关山月》继承了古乐府旧题,描绘出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多么阔大,异域何其粗犷。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人想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诗句来。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却又苍凉悲壮的意境。读之又使人想起“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图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从无生还故乡。正如高适《凉州词》中描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对戍守边关的将士最好的写照。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而“胡窥青海湾”就是历史的见证。
最后四句描写战士“望归”的愁苦心情。“戍客”、“思归”愁肠百结,望着边塞荒凉景色,满面愁容,难以名状。想家中高楼上的妻子、满头白发的亲娘和瘦骨伶仃的儿郎,一定也在这清冷的茫茫月夜里或站立楼头,或折柳门前。他们举目远眺,思念着“我”这个也许永不能生还的征人。此情此景,我们似乎听到了他们一声声揪人心肺的惆怅叹息。这里诗人将战士的思乡、家人的思亲融于广阔苍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在这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里,我们倍感苍凉、深沉。
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浩大的胸怀的自然袒露。如果说李白的诗大多用“月”、“旅”、“酒”来排泄个人的愤懑的话,那么这首状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正如任华在《杂言寄李白》中所说的“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
2013-12-10
展开全部
聆听
同学们,你们是否听过清脆的竹子在林间悄悄拔节,是否听过晶莹的露珠在水面悄然滑落……许多声音在匆匆的岁月里,被我们忽略了。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用明净清澈的心灵聆听,才能被那些声响感动。
你听,鸟儿在枝头欢歌、蟋蟀在草丛里鸣叫、风儿在草原呼啸、浪花轻拍着海岸……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我喜欢聆听蜂儿嗡嗡飞舞的声音,每当听到这种声音时,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金色的小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的身影,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生命是那样短暂,但它们一生辛辛苦苦为人们酿造甘甜的蜜糖。它们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令我折服。
我喜欢静听晶莹的雪花飘飘悠悠下落的声音,每当听到这种声音时,我仿佛看到那满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如芦花、白梅,似柳絮,像鸭毛、鸭绒,又宛如那美丽的银蝶翩翩起舞,舞姿飘逸。
我喜欢倾听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的声音,每当听到这种声音时,我仿佛看到那清澈透明的溪水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来,时而急,时而缓。它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又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一会儿让那飘浮的树叶打个转,一会儿又挠挠那些追赶它的小蝌蚪的痒痒。
除了聆听自然界的声响,世间还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感动,那就是师生间交流的声音。我们凝神在聆听老师不倦的教诲,娓娓的话语。老师在俯身聆听我们的心声、活跃的思维、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既是对个性的呵护,也是对人格的尊重,更是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这种声音使我感受到爱的泉水在师生心间汩汩不息地流淌。
同学们,不要让你的耳朵关闭,只要你静静地聆听,就会感受到声音的丰富和美妙。就会发现自然和人类生活周围,是一个声音的世界。
同学们,你们是否听过清脆的竹子在林间悄悄拔节,是否听过晶莹的露珠在水面悄然滑落……许多声音在匆匆的岁月里,被我们忽略了。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用明净清澈的心灵聆听,才能被那些声响感动。
你听,鸟儿在枝头欢歌、蟋蟀在草丛里鸣叫、风儿在草原呼啸、浪花轻拍着海岸……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我喜欢聆听蜂儿嗡嗡飞舞的声音,每当听到这种声音时,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金色的小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的身影,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生命是那样短暂,但它们一生辛辛苦苦为人们酿造甘甜的蜜糖。它们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令我折服。
我喜欢静听晶莹的雪花飘飘悠悠下落的声音,每当听到这种声音时,我仿佛看到那满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如芦花、白梅,似柳絮,像鸭毛、鸭绒,又宛如那美丽的银蝶翩翩起舞,舞姿飘逸。
我喜欢倾听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的声音,每当听到这种声音时,我仿佛看到那清澈透明的溪水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来,时而急,时而缓。它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又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一会儿让那飘浮的树叶打个转,一会儿又挠挠那些追赶它的小蝌蚪的痒痒。
除了聆听自然界的声响,世间还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感动,那就是师生间交流的声音。我们凝神在聆听老师不倦的教诲,娓娓的话语。老师在俯身聆听我们的心声、活跃的思维、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既是对个性的呵护,也是对人格的尊重,更是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这种声音使我感受到爱的泉水在师生心间汩汩不息地流淌。
同学们,不要让你的耳朵关闭,只要你静静地聆听,就会感受到声音的丰富和美妙。就会发现自然和人类生活周围,是一个声音的世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