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舰,战列舰,驱逐舰各有什么区别
2015-12-16
就是排水量和火力的区别。现代化军舰主要是驱逐舰和护卫舰,而巡洋舰已经遭到淘汰。而且驱逐舰的排水量越来越高,用途也越来越强,逐步的取代了巡洋舰。无论什么军舰仅仅是一个“称呼”,小日本造的“准航母”都恬不知耻的成为“直升机护卫舰”。
二战中战舰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大体规定如下:
1、战列舰(Battleship)
规定主炮口径大于203mm的战舰为战列舰,单舰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406mm
典型:英国纳尔逊级,35,000吨,3座3联406mm主炮
2、重巡洋舰(A-Class Cruiser)
规定排水量不超过10,000吨,主炮口径大于152mm但小于203mm的军舰为重巡洋舰
典型:日本妙高级,8,900吨,4座双联203mm主炮
3、轻巡洋舰(B-Class Cruiser)
规定排水量不超过10,000吨,主炮口径小于152mm的军舰为重巡洋舰
典型:美国布鲁克林级,5座3联152mm主炮
4、驱逐舰(Destroyer)
即大型雷击舰,以鱼雷作为主要武器,火炮伪辅助武器的中型战舰,主炮口径不超过127mm
5、护卫舰(Frigate)
以火炮,深弹为主要武器,航速低于驱逐舰,执行反潜任务的中性军舰
6、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
排水量大于10,000吨小于27,000吨,主炮口径小于203mm的,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的大型军舰。
其中巡洋舰是仅次于战列舰的反舰、反潜水面攻击舰艇,排水量多在8000吨以上。在航母未诞生之前,可以率领舰艇编队进行远洋巡逻和作战;航母诞生后,可以依赖岸基飞机而独立在近海水域作战,亦可以作为航母的护卫舰在远洋作战。与驱逐舰相比,巡洋舰的吨位更大、续航能力更强,有的还采用了核动力;其攻击和防卫能力亦更加强大,如前苏联的“基洛夫”级巡洋舰,可携带500多枚舰--舰及舰--空导弹,每枚舰舰导弹的装药量达一吨之多,一颗导弹就足以将敌军的航空母舰送入海底,而且火控系统可以使其同时打击数十个活动目标;此外还备有3架反潜直升机以及鱼雷、深水炸弹等多种武器,故被冠以“战列巡洋舰”的美称。但作战亦是要讲究军事经济效益的,从经济性、可修复性及作战性能等指标上综合考虑,驱逐舰可能更胜一筹,因此巡洋舰有逐渐被驱逐舰所代替的趋势。
现代军舰已经脱离了二战时期的分类原则。比如说日本把日向级准航母称为“直升机驱逐舰DDH”,各大国开始建造排水量万吨级的“多用途驱逐舰”(比如阿利伯克级,爱宕级,世宗大王)。舰艇的分类开始朝着多用途发展,命名方式各国国情为准。
从吨位区分,巡洋舰吨比较大,一般都在万吨以上;而驱逐舰相对来讲就比较小,不过现在的大型驱逐舰与轻型巡洋舰吨位差不多。现在巡洋舰已经逐步淘汰,很多国家都不再建巡洋舰了,相反驱逐舰家族却日益兴旺发达,驱逐舰的性能和火力也大大增强了。因此现在所建大型先进的驱逐舰性能和火力与巡洋舰也没有多大差别了。导弹驱逐舰、导弹巡洋舰其实就是指以导弹为主要舰载武器的驱逐舰或巡洋舰。
战列巡洋舰,是指火炮口径、排水量都接近于战列舰,而装甲厚度与航速都接近于巡洋舰的一种中间舰种,一战时,英国的战列巡洋舰最多,多数战列巡洋舰都装备战列舰才有的16英寸口径重炮,航速都在25节左右。但战列巡洋舰的缺点在战争中也暴露无遗,薄弱的装甲在战列舰的重炮下不堪一击,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的战列巡洋舰一艘接一艘地被击沉。加上因为技术进步,战列舰的速度已经和战列巡洋舰一样快了,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就被淘汰了。
战列舰退出历史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攻击距离短,不能实施超视距作战。
其显著特点是舰船甲板厚,舰炮口径大,有的舰炮口径达到305毫米,其至命弱点是不能实施超视距攻击,从这一点上看,若单打独斗,它可能会被小小的护卫艇或导弹快艇击沉。
二、命中精度低。
由于没有制导武器,决定了该舰攻击时命中精度低。火炮是当时最主要的攻击武器,把强大的大炮集中在舰上形成了当时最强大的武器,现代最强攻击武器非导弹莫数,如把各种攻击型导弹集中在一个舰艇上,将会是“武库舰”,而非战列舰。
巡洋舰其次 一般吨位在1万-2万吨左右,过去也是使用舰炮当主要武器,现在基本上都改成了导弹。
驱逐舰最小 一般吨位在4000-9000吨左右,使用导弹为主要武器,是目前各国的主力舰型。
更小一点的叫护卫舰,一般就2000~4000吨,像中国最新的056级护卫舰 只有1300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