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西红柿什么病,求解答

 我来答
OOPPOA201
2015-07-04 · TA获得超过273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70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54万
展开全部

由于未能实地考察,单凭果实发病个人觉得极有可能是番茄脐腐果病,但是不知道你家的西红柿这种病状是否很多,所以请参照以下常见西红柿病害,根据发病期、发病症状、发病程度进行比较,如果不能确定为那一单一病害,也有可能是综合性的,所以采用综合防治比较好。

西红柿常见病害

番茄缺钾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 番茄生长初期,缺钾症状先由叶缘开始,叶缘失绿并干枯,严重的叶脉间的叶肉

失绿。在果实膨大期,果穗附近的叶片最容易表现缺钾症状,先表现为叶缘失绿,然后干枯,

似烧焦状。缺钾植株所结的果实着色不良,如果在缺钾的同时氮素过多还容易出现绿背果。

在浇水量大和氮素过剩的情况下,如果钾素供应不足,叶片表现为颜色深绿并柔软,容易感

染各种病菌,而在干旱条件下缺钾,叶片呈深绿色,且较僵硬,耐旱能力明显降低,伴随有

落花和落果现象,果实小,有棱角,着色不良。

病因 土壤缺钾现象容易发生在砂土和老龄保护地土壤上。在有的砂土上虽然速效钾含

量水平并不低,生育前期并不表现缺钾现象,但是,由于土壤速效钾储量不足,在需钾量较

大的果实膨大期容易出现缺钾症。此外,经多年栽培的保护地土壤的缺钾原因往往是由于长

期忽视了钾肥的施用,土壤钾元素长期处于被消耗状态,土壤钾元素含量降低,出现缺钾。

番茄出现缺钾症的另一种原因是在土壤铵态氮积累的条件下,由于铵离子与钾离子的拮

抗作用,影响了番茄根系对钾离子的吸收而使番茄缺钾。这种缺钾现象多发生在一次性追施

铵态氮肥料和尿素量较大的条件下,干旱和高温能使缺钾症状加重。

防治方法 番茄是需钾量较大的作物,在生产上应注意钾肥的施用。首先应多施有机肥。

在化肥施用上,应保证钾肥的用量不低于氮肥用量的1/2。改变露地栽培一次性施用钾肥的

习惯,提倡分次施用,尤其是在砂土地上。

 

番茄低温障碍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特征】:幼苗遇低温,子叶上举,叶背向上反卷,叶缘受冻部位逐渐枯干或个别叶片萎蔫干枯;低温持续时间长,叶片暗绿无光,或顶芽生长点受冻,根系生长受阻或形成畸形花,造成低温落花或畸形果;果实不易着色成熟或着色浅影响品质,严重的茎叶干枯而死。

【发病原因】:番茄起源于热带,气温低于13℃时不能正常座果,夜温低于15℃造成落花落果,气温在10℃或低于10℃易发生冷害,长时间低于6℃植株将死亡。番茄果实遇-1℃会发生冻害。

番茄在气温高于 10℃时就能生长, 13℃以上能正常坐果,生产上白天温度达

到24~26℃,夜温13℃可充分发育。但生产中气温低于13℃生长发育迟缓,低于10℃茎叶

生长停滞,长时间低于6℃植株将会因冷害死亡,-l~ -3℃受冻,植株迅速死亡,如植株

生长势弱或养分消耗过多,2℃时也会受冻。

  【防治方法】:(1)低温锻炼。(2)选择晴天定植,以利根系恢复生长。(3)采用地面覆盖。(4)必要时临时加温。(5)选用耐低温品种,如津粉65抗寒性较好。(6)及时采取挽救措施。根系尚未冻坏,虽可长出侧枝但产量大减;建议改种其他蔬菜。

 

 番茄氨气危害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番茄受氨气危害一般先在中部叶片出现水浸状斑点,接着叶片边缘变成黄褐色,叶片下垂,最后枯死。一般早春通风不利时易发生。

【发生原因】: 在连年种植番茄的老温室里,大量施用化肥或牲畜粪肥后,土壤由碱性变为酸性,土壤盐渍化严重,硝酸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致使亚硝酸不能正常、及时地转变成硝酸态氮,从而产生大量亚硝酸气体,部分亚硝酸气体会从土壤中逸出,造成亚硝酸气体为害。

     过量施用氮肥是发生氨气危害的主要原因。尤其保护地栽培施用过量的铵态氮肥和尿素,遇高温就易分解而逸出氨气,当氨气积累达到一定浓度,番茄就会中毒。

  【防治措施】:①控制氮肥用量,选用缓释性肥料和有机肥,是防止氨气中毒的关键措施。如:硝酸钾(全硝态氮,没有挥发性,且氮、钾同补)②早春保护地栽培,应及时通风换气,驱除积累的有害气体。

 

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灰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直接为害果实,引起烂果,对产量很大。此病除为害番茄外,还为害黄瓜、大椒、茄子、韭菜、生菜、西葫芦等。+  

 +症状  该病在苗期、成株期都有发生,且对叶、茎、花、果均可为害。苗期染病,多从苗的上部或曾经受伤害(包括机械伤、冻伤等)部位开始。病部灰褐色、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成株期染病,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向叶内呈“V”字形发展。初为水渍状坏死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快速发展成不规则形,有深浅颜色相间如轮纹的大病斑,表面生灰霉。花期,病由开败的花萼处或花托部位侵入,渐向果实发展,使果实蒂部呈水渍状灰白色软腐,并产生灰色霉层。果实膨大时,病菌沿残留柱头或从脐部侵染,初为凹陷的小黑点,渐水渍状发展、扩大、腐烂,并生出灰色霉层,导致病果脱落。花染病,多从花托始,致花枯萎,病部长出灰色霉层。+   +病原  Botrytis+cinerea+Pers+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孢子梗丛生,具隔,梗顶1~2个分枝,密生小柄,并着生大量图形或椭圆形的分生孢子。该菌有较强的抗逆力。0~42℃范围内均可存活。最适宜的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 

  +发病特点+该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气流和农事操作传播。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湿度是发病的关键。田间有6小时以上的结露,病害流行。当田间温度15℃以上,相对湿度80%25时就会发病。当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时,灰霉病严重发生。因此,田间植株种植过密、生长茂盛、荫蔽、连阴天多、光照不足、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结露时间长,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应抓好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两个生育期防治,省药省工效果好。++   +(1)农业防治。所以增温、控水、放风、降湿为主。不可大水漫灌,减少田间结露。同时摘除病叶、病果,清洁田园。+ 

  +(2)药剂防治。番茄蘸花时加0.3%速克灵或扑海因,预防灰霉效果好。也可在花期喷洒施佳乐40%25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速克灵或扑海因1500倍。果实膨大期,以保果为主,重点喷果实。药剂有5%25多霉灵或甲霉灵、扑海因以及灭克粉尘每亩1千克。

 

番茄叶霉病(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番茄叶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近年露地番茄也时有发生。+   +症状  叶霉可为害番茄的叶、茎、果各部位,以叶片受害最常见。发病之初多在叶背面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淡黄色斑,正面褪绿。叶背病部有浅白色霉层,随病情发展呈棕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时,互连成片,叶片褪绿发黄,导致枯死,严重时叶正面也会出现棕褐色霉层。果实染病,形成黑褐色小斑块,病部凹陷、硬化,失去商品价值。+   +病原Fuluin+fulua+(Cooke)Cif+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串生,圆柱形成椭圆形,淡褐色,有0~3个隔膜,隔处稍缢缩。+   +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块随残体或以分生孢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病菌通过气流、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传播。气温20~25℃,相对湿度90%25以上,病菌繁殖迅速,病情发生严重。湿度是其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因此,种植过密、地势低洼、多年重茬、放风不及时、湿度过大以及连续阴雨等,是导致该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以双抗系列品种为宜;选用无病种子或用50℃温水浸种25分钟;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轮作;高温闷棚,即发病后采用30~35℃高温,闷棚30~40分钟,对叶霉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控水、降湿,既可使植株健壮又可控制叶霉病的发生。+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好力克43%25悬浮剂3000—4000倍液,农抗BO-10+200~25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1:1)10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番茄茶色果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茶色果果实成熟后变红,但在红色果面上显露出褐色或污茶褐色,致果实发污,光泽度差,影响果实外观。茶色果多在偏施氮肥,气温低的条件下发生。因番茄果实着色变红阶段,施用氮肥过多,叶绿素就要增高,致叶绿素分解推迟或减缓,影响茄红素、胡萝卜素在果实上形成,气温低于16℃胡萝卜素形成慢,低于24℃茄红素形成受抑,造成番茄着色不良,易出现茶色果。 

 

番茄:早疫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夏疫病、露地、保护地均有发生。北京北部郊区县、河北、山西、等海拔较高的地区发生严重。+   +症状+叶、茎、果均可染病。叶片染病初出现水渍状暗褐色小圆点,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斑,并有同心轮纹。在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黑色霉状物。病害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植株下部枝叶全部枯死。茎和叶柄染病,初为灰褐色椭圆形斑,稍凹+陷,渐发展扩大成长圆形或梭形斑,凹陷加深,并有同心轮纹,导致植株从凹陷的病部折断。染病果多为青果,病从萼柄处侵入,病斑圆形或椭圆形,黑色,明显凹陷,有同心轮纹。染病果提前红熟,失去商品价值。+   +病原+Alternaria+solani(Ellis+et+maltin)Jones+et+Grout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真菌。菌丝丝状有隔膜。分生孢子梗圆筒形束生,黑色,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棒状,有纵隔1~9个,横隔7~13个,顶端有长喙。病菌发育知宜温度26~28℃,分生孢子在6~24℃时在水中1~2小时即可萌发,侵染快、潜育期短。+   +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可从植株的气孔、皮孔、表皮直接侵入而形成新的病斑,长出分生孢子后,再借风雨传播。高温、高湿、田间结露有利于发病。土地贫脊、植株营养不良和生长衰弱的地块,发病重。发病多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渐向上发展。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多露多雾、连续阴雨、通风排水不良、植株生长衰败等,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并注意放风降湿,防止早衰,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2)药剂防治。苗期防治很重要。定植时剔除病苗,提倡带药定植。田间防治及早动手,连续防治,每7~10天1次,防治3~4次。常用药剂有70%25安泰生可湿性粉剂700倍,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40%25大富丹可湿性粉500倍液或5%百菌清粉尘每亩1千克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番茄:晚疫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番茄晚疫病是一种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该病除为害番茄外,还为害马铃薯和茄子。+   +症状+番茄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多在苗棚南边靠边部位,植株上部嫩叶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叶柄部或茎上部出现水渍状褐色腐烂,病部缢缩易折倒,潮湿时病部长出稀疏的白色霉。成株期染病,多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开始,初为水渍状褪绿色斑,渐发展扩大呈褐色,高湿时病健部交界处长出白色霉。茎部染病,多见于病叶多的植株,初为长条形水渍状斑,随病情发展,病部凹陷,色深褐并腐烂,导致植株萎蔫。果实染病,主要是青果,病斑呈水渍状不规则的云纹斑,后变为深褐色,边缘明显。病部表面坚硬而不平整,潮湿时病部边缘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   +病原+Phytophthora+infostans+(Mont)de+Bery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称致病疫霉。菌丝分枝,无色无隔,细而多核。孢子囊顶生或侧生于孢囊梗上,卵形或椭圆形。菌丝发育的适温为24℃。孢子囊生长、发育的适湿为18~22℃。+   +发病特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马铃薯块茎和温室番茄上为害越冬,也可以以厚垣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在土壤内越冬。借风雨传播,形成中心病株,再扩展、蔓延到全田。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最适孢子囊产生的湿度95%25以上,只有植株表面有水滴、水膜时,病菌才能萌发侵染。10℃以上的低温,才有利其产孢扩展、流行。一般相对湿度75%25以上连续3日,田间即会出现中心病株。春播露地雨季来得早、雨日多、雨量大,温度忽高忽低,病害重。在保护地种植地密、温差大、阴雨天多、光照少、大水漫灌、结露时间长、放风不及时等,均有利此病的发生和流行。发病期多在:露地番茄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春棚番茄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秋棚在9月末和10月初,尤其在闭棚之后。+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佳粉、毛粉802、中杂9号、特瑞皮克、佳粉15等;除清洁田园,清除病叶、病果及病残体外,要增温、放风、控水、降湿,以减少田间结露,控制病害。+   +(2)药剂防治。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防治。药后闭棚增温,可提高防治效果,做到1次见效。药剂有72.2%25普力克800~1000倍液,Previcur+Energy+84%25水剂每亩150毫升,+40%25乙磷铝(疫霉净)150倍液;25%25甲霜灵800倍液;64%25杀毒矾400倍液等。

 

番茄脐腐果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只为害果实,青果期发病严重。病斑产生于果实顶部,最初为水浸状暗绿色或深灰色,很快便发展为暗褐色。果肉失水,顶部呈扁平或凹陷状,皮肉柔韧,一般不腐烂,空气潮湿时病果常被某些真菌所腐生。  
 发病原因 
   一种观点认为: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缺钙。土壤,尤其是沙性较大的土壤,盐基含量低,酸化,供钙不足;在盐渍化土壤中,虽然土壤含钙量较多,但因土壤可溶性盐类浓度高,根系对钙的吸收受阻,也会缺钙。施用铵态氮肥或钾肥过多时也会阻碍植株对钙的吸收。在土壤干旱,空气干燥,连续高温时易出现大量脐腐病果。  
另一种观点认为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供应失调。干旱条件下供水不足,忽旱忽涝,使番茄根系吸水受阻,由于蒸腾量大,果实中原有的水分被叶片夺走,导致果实大量失水,果肉坏死。

 

番茄空洞果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 从外表看,番茄空洞果的横断面大多呈多角形,切开果实后可以看到在果肉与胎

座之间缺少充足的胶状物和种子,有明显的空腔。有些果实外观虽不带棱角,和正常果实一

样,但内部胎座却不发达,与果皮之间也存在着空腔。

病因 空洞果是果肉部与果腔部生长速度不协调,果肉部生长过快,而果腔部生长慢,

而形成空洞。造成空洞果的主要原因是受精不良,即花粉形成时遇到弱光、低温或高温等不

利环境,使花粉不饱满、花粉少或花药不能正常开放散粉,导致不能正常授粉,无法形成种

子,因此不能坐果,即使坐果也难于肥大。生产上通常要对这些花进行药剂处理,促进坐果

及果实肥大,但由于不能形成种子,胶状物部分不发达,因此易形成空洞果。尤其是用2,

4-D或番茄灵沾花时,浓度过大,处理时花蕾幼小,重复处理时,很容易产生空洞果。

另外,当番茄叶片面积较小时,上部果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也可能出现空洞果。同一

花序的果,先开的花与后开的花相互争夺营养物质,迟开的花就容易出现空洞果。氮素肥料

施用过多,空洞果发生也多。

在环境条件中,光照不足影响最大。光照不足伴随高夜温,空洞果发生增多。这是因为

在这样的条件下,花粉中难于形成淀粉粒,花粉发育不良。棚室秋冬季节栽培时,果实膨大

期处于冬季弱光时期,空洞果发生多。

防治方法 选择不易出现空洞果的品种。一般心皮数多的品种,空心果发生率较低。

定植时剔除小苗,适龄苗定植后,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增施二氧化

碳气肥。初期肥水宜少,后期应稍多。正确使用生长调节剂,蘸花时,要求花瓣已经伸长,

呈喇叭口状,不可过小。若直接处理幼苗,往往出现空洞果。此外,配制2,4 -D或防落

素时,浓度要准确,不要重复蘸花,蘸花的药液用量也不易过多。育苗和结果期间要特别注

意防止昼夜温度过高,光照不足。摘心不宜过早,若早容易使养分分配不协调,营养不足,

产生空洞果。

番茄 2,4-D药害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叶面肥使用不当或低温季节栽培番茄,为促进坐果,往往用2,4-D处理番茄的花,但如果抹花不当,就会造成药害。

2,4-D药害主要表现在果实上,果实顶端出现乳突,俗称“桃形果”或“尖头果”。叶片受害表现

为叶片向下弯曲、僵硬、细长,小叶不能展开,纵向皱缩,叶缘扭曲畸形。受害茎蔓凸起,颜色变

浅。生产中,浓度偏高,涂抹花梗后,在涂抹处会出现褪绿斑痕,即通常所说的“烧花”,这些花

大多会过早脱落。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