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个程序:答案是可以的。
解释:我们在前边用dw 0,0,0,0,0,0,0,0,0,0,0只是申请了十个内存单元的空间,在后边将其指定为堆栈时并不一定要用完。多余的两个内存单元里边仍然存储着0,只不过不属于栈的范围;
第二个程序:程序运算过程是这样的:
因为在整个循环体执行过程中ss,ds寄存器中的数是不变的,只有sp和bx在变,也就是栈顶位置和内存单元指针DS:[bx]在变。所以我们只观察sp和bx的变化。
第一次循环:初始时(sp=36,bx=0;)
1.执行push(sp=sp-2=34,bx=0);
2.执行pop(sp=sp+2=36,bx=0);
3.执行add(sp=36,bx=2);
第二次循环:
1.执行push(sp=sp-2=34,bx=2);
2.执行pop(sp=sp+2=36,bx=2);
3.执行add(sp=36,bx=4);
所以此程序一会入栈一会出栈,栈顶就在SS:34和SS:36之间不断切换,只有寻址内存单元0:0~0:15单元的指针DS:[bx]在不断增长,直到访问至0:14结束。
解释:我们在前边用dw 0,0,0,0,0,0,0,0,0,0,0只是申请了十个内存单元的空间,在后边将其指定为堆栈时并不一定要用完。多余的两个内存单元里边仍然存储着0,只不过不属于栈的范围;
第二个程序:程序运算过程是这样的:
因为在整个循环体执行过程中ss,ds寄存器中的数是不变的,只有sp和bx在变,也就是栈顶位置和内存单元指针DS:[bx]在变。所以我们只观察sp和bx的变化。
第一次循环:初始时(sp=36,bx=0;)
1.执行push(sp=sp-2=34,bx=0);
2.执行pop(sp=sp+2=36,bx=0);
3.执行add(sp=36,bx=2);
第二次循环:
1.执行push(sp=sp-2=34,bx=2);
2.执行pop(sp=sp+2=36,bx=2);
3.执行add(sp=36,bx=4);
所以此程序一会入栈一会出栈,栈顶就在SS:34和SS:36之间不断切换,只有寻址内存单元0:0~0:15单元的指针DS:[bx]在不断增长,直到访问至0:14结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