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些现实的

 我来答
金果6333
2019-03-01 · TA获得超过11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9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7.4万
展开全部

《观沧海》这首诗写了三层意思,前四行诗句是写实的。

1、写了观沧海的地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领全篇。

2、运用动静结合,写了山岛,海水两个景物描写:“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3、借助奇特想象,表现出大海的气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的气概。

出自:《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原文:

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赏析:

开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把抒情主体的形象推到突出显眼的位置,将碣石山踩在脚下,沧海风云尽收眼底。高瞻远瞩,气概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阔大胸襟。

接着,诗人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俯视全景。海波动荡,暗合诗人处在动荡不安、风云变幻的时局中难以平静的心情。而山岛“竦峙”——巍然屹立,渲染了一种威严的气氛。

使人感到:正是在诗人的静观默想中,一种一统中国的力量正在逐步增长,势不可当。“树林丛生,百草丰茂”承“山岛竦峙”句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承“水何澹澹”句来。

这四句诗借景物描写进一步申足了诗意。“丛生”、“丰茂”形容岛上草木生机勃郁,暗示诗人心怀斗志,意气风发。“秋风萧瑟”处,“洪波涌起”,白浪滔天,表现了大海的万千气象。

使人感受到,诗人的勃勃雄心正航行在时代的狂风巨浪之上,像出水的蛟龙。“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然是沿例套用了乐曲中的终止句,但在本诗中,却恰与诗境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诗人这次北上平定乌桓,目的是要解除即将挥师南下成就统一大业的后顾之忧,当然“幸甚至哉”了,为什么不“歌以咏志”呢?

综观全诗,诗人用秋风萧瑟之际的沧海风云来表现自己处在动荡不安,风起云涌的时代那种无法平静的心情,并抒发自己灿若日月星辰的凌云壮志,可谓气魄雄伟,匠心独运,刚健沉雄。

黛妮
2017-06-14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黛妮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采纳数:4492 获赞数:224829
已在报刊杂志、网络发表小说、散文、诗等四百余万字……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写了三层意思:

1.写了观沧海的地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领全篇。

2.运用动静结合,写了山岛,海水两个景物描写

“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3.借助奇特想象,表现出大海的气概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的气概。

  • 写实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想象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附原文如下: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三、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这首诗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这首古体诗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价值学苑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6-08-16 · 您身边的教育专家,让教育融入生活
价值学苑
采纳数:7607 获赞数:12698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写了三层意思:1.写了观沧海的地点2.运用动静结合,写了山岛,海水两个景物描写3.借助奇特想象,表现出大海的气概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领全篇。
2“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3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的气概。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